成卫东,现任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多年来,他把“学最好的技术、当最好的司机、作最好的员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以岗位作为施展才华、挥洒激情、无私奉献的舞台,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天津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多年来,他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文明職工标兵”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金锚奖”、“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技术能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天津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天津市首届海河工匠”“滨海新区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在自己普通的操作台上谱写出一曲曲华美的乐章,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出不平凡的人生,为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建设建功立业!
技校走出来的大国工匠
1998年天津港水运技校毕业后,他就来到了天津港一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拖车司机。虽然工作在基层生产一线,但是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港口装卸司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队领导的谆谆教诲,老师傅们的倾囊相授,使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激发了他战胜各种困难的决心。为了提高驾驶技能,他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驾驶经验,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苦练车技,一些别人不乐意干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从不放过,经常翻阅各种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及时更新机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岗位技能水平。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港口的生产日益繁忙。如何能从内部深挖潜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是成卫东当时脑海里不断反复琢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他细心观察每一名司机的操作特点,认真总结提炼。遇到困难总是不断思考,有时想问题都着了魔,吃饭时,他把饭碗看成是拖车,在两个筷子之间通过,寻找运行轨迹;扫地时,把扫帚当成拖车,观察转弯角度。结合生产作业实际情况,他把拖车操作的一个循环分解成四十多个动作要素,他总结出拖车“快”“准”“稳”工作法。在实际作业中,运用此方法作业工作效率提高了16.7%。不仅如此,为了满足由于场地限制致使拖车倒车频次增加的要求,成卫东练就了左右脚都能熟练驾驶机车的技术,使得倒车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为了提高自身的维修技能水平,他主动申请到队里保养组进行锻炼。保养组的工作十分辛苦,夏天发动机热得就像一个火炉子,在一旁工作满身的大汗衣服总是湿的;冬天寒风凛凛,冰天雪地,手冻得都裂出了口子。但是为了学到更多的本领,他还是跟着老师傅在拖车的上、下、里、外钻来钻去,弄得全身都是油污,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每天完工,无论多晚,他都会将当天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检索、选用。
工作中,他发现司机在驾驶牵引车进行生产作业的时候,由于风扇叶转动带出的气流吹向地面,致使地面尘土飞扬,灰尘会随着风扇叶的旋转方向到处流动,部分灰尘就会进入司机驾驶室,造成驾驶室内灰尘过多,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更换一个驾驶室,费用是非常昂贵的。针对上述问题,他设计出一种牵引车驾驶室防尘装置,在牵引车大梁与水箱排风出口之间加一个护板,改变气流方向,使气流不与地面灰尘接触,就解决了驾驶室灰尘多的问题。在公司技术部门的帮助下,这个项目成功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使他在技术创新工作中信心倍增。
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成卫东认为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岗位技能水平,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公司开始引进、试用LNG液化天然气拖车。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技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摆在他的面前。他上网查阅资料,及时更新新型机械理论知识。针对生产厂家在研制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他带领同事们设计制造出“LNG牵引车燃气供给装置”, 利用发动机的循环水,控制循环水的流量对汽化温度进行控制,将气瓶内-162℃的液态天然气,转化为汽化天然气,经过管路降压调节阀后,进入缓冲罐,最终进入发动机,极大解决了新车型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供气不足等问题。
在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帮助下,在天津港员工长此以往的信任和支持下,几年来,成卫东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近百项,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其中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正是拥有了高超的驾驶技能和维修创造技能,使得成卫东连续三届夺得天津市港口行业职工技能大赛牵引车组冠军,成为天津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同时被授予多项荣誉称号。
做好“传帮带”工作,技术新秀不断涌现
作为拖头队副队长,他深知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的主张,已经成为了全队员工的共识。通过技术讲座、导师带徒、现场指导、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员工们业务理论和技能水平,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他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小课堂培训,每月进行一次知识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练兵比武活动。为提高司机的技术水平,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他将竞技性与趣味性有效结合,设计出“拖车倒车打靶”特色技术比武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了拖头队的一项传统比武项目,已经开展十届了,难度等级在逐年提高。比赛开始后,司机驾驶拖车,绕过各种障碍物之后,将射击棒打入距离司机20米远、直径只有15厘米的铁圈内,操作难度等级非常高,就像巨人在串绣花针。此项比武项目更加贴合生产作业实际情况,进一步激发员工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工作热情,同时也练就了港口司机“指哪打哪的绝技”。现在,拖头队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驾驶公司各个型号的拖车,驾驶技能和维修技能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公司公认的“倒车王”“修车王”“安全王”“高产王”等“王牌”技术骨干。
他的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在公司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公司以他的名字成立了“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公司整体技术创新工作。广阔的舞台,也让成卫东对技术创新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期待。多年的工作,使他认识到,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队伍,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因此,他要求技术创新团队成员各个是精英,人人做表率。
在工作中,他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做好服务。例如,在工作中,他发现,在拖板轮系维修环节中发现,故障轮组分解时间长、危险性高、工作强度大。轮组由两片轮胎中间夹一个轮毂组成。三者之间由正反两面各六条螺栓连接。分解故障轮组,每个螺栓维修工要用全力砸2—5下,一个轮组至少要砸30下左右,工作强度大,员工们颇有意见。员工身边无小事!当时他就和员工们承诺,此项问题必须解决。成卫东迅速将此项工作进行技改技革立项,通过技术改造,用机力代替人力,制作了“轮组分解压盘装置”,将轮组一侧六条螺栓一次性全部压出,由原来分解一套轮组用30分钟,缩减为现在的10分钟。此项工作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共不到两天的时间。更关键的是,此项技术改造工作的完成,将维修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为了确保公司整合运营期间的安全生产稳定,他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生产作业现场,每天在码头、货场中巡视,至少要步行十公里以上,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针对生产和安全的变化规律,他总结出“三必知”“三必谈”“五嘱咐”的工作方法。通过此项工作方法的深入实施,确保拖车队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同时还涌现出多个集团级安全标兵班组和安全先进个人,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作为一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在工作中,他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做得更好!
(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