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勋 林方
摘 要:新形态下,以愛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者和重要接班人,而高等教育学校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的教育场所,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育大学生学习和践行民族团结的艰巨任务。新形态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素质的特点开展民族教育工作,把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新形态;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新形态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巨大变化,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也更具话语权,但是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从未停歇。青年学生正值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形期,各方面发展还不甚成熟,在遇到网络舆论、恐怖事件、宗教事件等大是大非的问题时,尚不能做出成熟、理智的判断。因此,新形态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且迫切。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作为同类民办院校的佼佼者,在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的带领下,从学校创办之初就一直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笔者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从教多年,常年奔赴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将以所执教单位为例,以我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进展情况为基础,详细阐述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在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现实意义以及我校在民族团结问题上取得的成果。
一、办学精神:爱国爱校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创办人王广亚先生毕生致力于民办教育事业。20世纪90年代初,怀着拳拳爱国之心的王广亚先生,满载一腔热血从中国台湾回到河南致力于祖国母亲的教育事业。王广亚先生一直秉承“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省级平安校园、河南省民办教育行业知名品牌、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十佳典范高校”的办学精神,毕生致力于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在海峡两岸创办10所高校,极大地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交流,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输送40余万人才。王广亚先生以切身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民族团结、什么是民族融合、什么是民族意识,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等问题上给每一个“升达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二、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加强对我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解决严峻的国内外民族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迫切需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在培育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和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一)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和情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每年都会面向新疆、青海、云南、贵州、江西等地区招收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其中包括维吾尔族、回族、苗族、侗族和傣族的学生,每年大概会有百十名少数民族新生报到,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有关民族风俗习惯、生活的问题。学校一直贯彻国家有关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法规,在学校分别设立了清真食堂、清真超市以及专门的少数民族休息和活动场地。在少数民族重大活动时,学校会开放思源会馆和体育馆,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节日活动场地,学校社团组织和党团思政部门为少数民族同学一起同庆民族节日、开办民族节日特色活动,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情感。
(二)对少数民族学生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教职工会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学习计划,对文化课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以宿舍或小组的成立文化课帮扶小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辅导员老师或者音体老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长处,根据学生意愿委任学生为音体委员,带动少数民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各项学校活动的参与性。每学期,各学院各年级会组织学生参与有关“民族团结”“民族意识”的主题班会和辩论会,增强同学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提升学生处理民族团结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开展特色课程、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我校教务处与文法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其他院部联合根据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和发展情况,开设了民族特色文化选修课程。课程涵盖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少数民族舞蹈、民谣以及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等方面。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扩大了民族文化的交流面,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从文化上和思想上深化了大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根本同源”。
(四)设立少数民族帮扶政策
我校学务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心理咨询教程”“少数民族助岗助教”“少数民族勤工俭学”“少数民族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专项资助项目。2013年至今,我校各部门共开展各类少数民族帮扶活动70余项,包括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四川九寨沟地震,我校均组织学生捐款捐资帮助受灾受难地区的民众。我校各项帮扶政策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校学生民族团结、各民族同胞荣辱与共的意识,更培养了在校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五)妥善处理民族问题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大家庭,由于这个家庭成长很快、家庭人员较多,在相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作为家庭成员的家长,在处理这些问题过程中一直秉承“积极、主动、妥善”的原则处理民族问题。从教至今,我校图书馆教师关于处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冲突的事例一直令笔者记忆犹新。2014年12月底,因期末考试临近,学校图书馆挤满了期末复习考试的学生,我校大三的王某(汉族)与大二学生张某(回族)因自习位发生摩擦。我校图书馆的老师闻声赶到后,在了解情况后对两名学生给予情绪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吵架原因,最后帮助他们解决自习室座位问题,最后王某和张某“化干戈为玉帛”,互相帮助复习准备期末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我校图书馆老师不是对发生冲突的学生进行训斥、批评教育,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疏导情绪、解决问题。这件事情虽小,但是一直影响着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合情合理化解矛盾。
(六)对分裂民族活动“零容忍”
我校作为一所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民办院校,学校的包容度和创新度都比较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对新鲜事物抱有积极和包容的心态,但是我校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我校校党辦、团委、社团组织等每年都会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对民族分裂活动”的专题活动,对民族分裂活动“零容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三、我校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在河南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我校的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我校连年被评为“河南省依法治校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家高校”。我校在珍惜荣誉的同时应进一步响应河南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参考文献:
[1]青觉,徐欣顺.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向[N].中国民族报.2019(006).
[2]沈蕾,塔来提·牙泥塔克桥.民族团结实践路径研究: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例[J].民族论坛.2017(5):
[3]谌梅芳.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性研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预科生为例[J].语文学刊,2016(6):123-124.
[4]韦兰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经验与创新探讨:全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研讨会综述[J].中国民族教育,2018.
[5]顾海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发展理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
[6]严秀英,谭志松.基于心理发展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7]龙晔生,周玲.大数据微时代高校民族舆情管理新思维[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1):27-31.
[8]沈壮海.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9]赵云云.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及对策考量:以青海省为例[J].中国西部,2018(5):86-92.
[10]马钟范.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5):149-153.
[11]马馨怡.“五大发展”理念下的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党史博采(理论),2018(2).
[12]关健.对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