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2019-12-24 01:17张继国
青年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困难

摘 要:产业扶贫是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实现全面小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开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这其中就离不开产业扶贫之路。

关键词:产业扶贫;现状;困难;问题;长效机制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也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要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更长效的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路,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兜底那些“锅底人群”。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开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其中,就离不开产业扶贫之路。

二、全椒县产业扶贫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椒县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其中农村人口32.12万。全县辖10个镇、114个村(居)。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贫困户7560户18200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镇10个、村(居)98个,贫困发生率5.19%。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291户17871人,其中未脱贫802户1816人,貧困发生率已降至0.56%。

(二)产业扶贫的现状

2018年,全椒县重点推进“四带一自”(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1家带动贫困户6262户;支持贫困户自种自养3425户,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3400户。完成到村产业扶贫项目建设44个,其中贫困村10个、非贫困村34个,实现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推进光伏扶贫,9个贫困村实现每村光伏年收益5万元以上,实现每户收益2500元左右。推进电商扶贫,建设电商扶贫示范网点10个,免费培训430人。推进旅游扶贫,完成石沛镇白庙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八个一”(一座旅游公厕、一个停车场、一个接待中心、一个标识牌、一个农家乐、一处采摘园、一篇导游词、一名讲解员)项目建设。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实现收益475.5万元,其中,9个贫困村收益97.2万元,村均增收10.8万元;贫困人口收益378.3万元,人均增收670元。

(三)典型经验与做法

一是发展龙虾产业带动脱贫。近年来,全椒“稻虾连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稻虾种养面积约18万亩,稻虾产业产值约10亿元。2019年全县稻虾种养面积约30万亩。二郎口镇赤镇村农民王如峰,结合本村靠近滁河边、地势低洼、易受水涝灾害影响,但适合养虾的实际,经过反复实践,摸索总结出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创造了种稻养虾的“稻虾连作”新模式(又称“369”模式),成立了全椒县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发展“稻虾连作”,达到水稻丰收与小龙虾高效养殖的双赢目标。

我县积极鼓励支持贫困户,通过发展稻虾产业、流转土地、到龙虾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受益贫困户877户,户均增收2万多元。成功引进安徽省粮食集团、富煌上市公司来我县投资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化项目,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贫困户通过稻虾连作实现脱贫。

二是种植薄壳山核桃引领脱贫致富。近年来,全椒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结合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以薄壳山核桃产业为突破口,逐步探索一条具有全椒县域特色的绿色产业富民新路。目前,全县发展薄壳山核桃4万亩,造林公司和大户49家,建立6个国家林业局薄壳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他们与亚林所、省林科院、南林大、南京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成立安徽省首家薄壳山核桃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合作方式。由于薄壳山核桃建设周期较长,所以他们积极引导企业走“以短养长”之路,实行“林药间作、林苗间作和林下养禽”。2018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5万亩,亩均增收1500元。全县薄壳山核桃企业共流转369户贫困户土地3850亩,户均增收5067元;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在企业用工,实现196户贫困户就业,人年均收入0.6万元,多的可达3万元。

三、正视产业扶贫面临的困难、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发展产业扶贫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下。

一是思想观念有偏差。一些同志面对建设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的产业扶贫项目怕苦畏难,不想干、不愿干;或者认为产业不是扶贫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认为扶贫部门资金少、项目小、人员少,抓产业出不了大成效。

二是信息获取有障碍。一方面,农业产业市场信息宏观的多、微观的少;农业科技服务的多,对市场进行前瞻性预测、综合分析的少;盲目生产多,订单生产少。另一方面,贫困群众往往缺乏获取信息的工具和能力。

三是技术服务不到位。贫困农民缺技术,大多只能从事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经济,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又不健全、不完善,科技服务的力度和广度与实际需要都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资金制约很严重。一方面,贫困群众积累少、家底儿薄,没有钱;另一方面,贫困群众获得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支持的范围和力度有限。同时,贫困群众资金筹措能力比较弱:从银行贷款,贫困户因无资产可抵押,缺少有效担保,很难获得贷款支持;民间借贷利率普遍偏高,贫困群众又无法承受。资金短缺是制约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主要瓶颈。

五是利益联结不紧密。贫困农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还没有完全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也还不完善。

四、着力构建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产业精准扶贫是“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路径的首要任务,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脱贫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根本举措。从过去开展产业扶贫的实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项目的巩固率不高、长效性不强,有的产业项目异化为对贫困户的直接发钱发物或者转移支付,有的产业项目一旦失去政府扶贫资金的持续支持后就半途而废、难以为继,产业项目成了贫困户脱贫的“急救措施”,没有真正起到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的作用,没有真正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长久项目和稳定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运用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市场思维及法治思维,着力构建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一)帮扶项目要生态化

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产业精准扶贫观,坚持生态至上原则,立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贫困户的种养习惯,按照农业功能分区的要求,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容量,科学选择产业扶贫项目,合理确定产业规模,做好特色文章。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要留得住绿水青山,才能赢得金山银山。

(二)帮扶对象要精准化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个概念,关键是“精准”二字。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产业扶贫项目要瞄准贫困户,但并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适合发展产业,要把那些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挑选出来的确不易。特别是有的地方在全免费产业扶贫思想主导下,不管贫困户有没有发展能力,对所有贫困户平均发放生产资料。这种看似公平的普惠式产业扶贫做法,既达不到产业扶贫的效果,又浪费了有限的扶贫资源,其实是不动脑筋的形式主义,必须坚决予以纠正。有的企业和合作社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贫困户筛选机制,变“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做法是,先向有要求的贫困户发放少部分生产资料,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再对贫困户是否有产业发展愿望和能力、是否用心管理、是否产生效益等情况进行评估,对不用心管理的贫困户不再继续扶持,对实施效果好的贫困户加大扶贫力度。通过这种方式,将那些真正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筛选出来,确保了产业扶贫项目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三)帮扶投入要有偿化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喜欢大包大揽、一切免费。很多事例证明,免费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带来三种恶果:一是贫困户可能中途变卖、转赠、消费所发的生产资料,导致项目夭折;二是贫困户可能对项目不用心、不按技术规程进行管理,导致项目最终产不出效益;三是贫困户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有扶持就搞一下,没扶持就不搞,产业项目成了昙花一现。要坚持市场思维,在产业精准扶贫中贫困户要有一定投入,用利益手段来促进贫困户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产出效益。有的考虑贫困户的具体困难,在第一批帮扶时实行了全免费,这可以理解。但是,从第二批起,贫困户有了一定的产出和积累,必须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持久。

(四)帮扶行为要合同化

现在是法治社会,在推进产业精准扶贫中要有法治思维,要以帮扶合同的方式来明确产业精准扶贫参与各方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各方的合法权益。采取“帮扶主体+基层组织+贫困户+商业银行”的帮扶合同模式,明确帮扶主体为贫困户提供哪些帮扶措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怎么解决及产品销售怎么解决等内容;基层组织作为项目监管,主要承担对帮扶主体、贫困户和商业银行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贫困户在项目实施中要履行哪些义务、如何做好项目管理等内容;商业银行作为产业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提供方,主要承担信用贷款服务,主动参与项目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吸引贫困户就地就近务农务工的,要与贫困户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五)技术服务要经常化

技术问题是保证项目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等帮扶主体要针对贫困户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弱、掌握技术慢等特点,采取超常规的技术服务措施,既要对贫困户开展集中技术培训,又要向贫困户发放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简单易行的技术操作资料,更为重要的是,要组织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定期到贫困户家里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提供保姆式的技术服务。要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联系,产业项目出现问题能及时上门帮助解决。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产业扶贫项目能够成功,让贫困户掌握一门致富技术,增强贫困户的持续发展能力。

(六)产品销售要保底化

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效果,最终必须要通过市场来体现。产业扶贫项目的产品,贫困户可以自行销售。当市场行情不好和贫困户销售有困难时,帮扶主体要承诺以不低于市场价格保底收购贫困户的产品,降低产业扶贫项目的市场风险,增强贫困户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项目能获得预期收益。基层组织作为监管一方,要切实加强监管和主动配合,督促帮扶主体按合同兑现产品收购承诺。

五、结语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要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下,脱贫攻坚任务一定会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如期实现!

基金项目:2019年度滁州市黨校系统科研项目(CZDXKT201931)。

作者简介:张继国(1973—),男,汉族,安徽全椒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困难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困难中遇见团队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困难我不怕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选择困难症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