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馨 刘宇
摘 要: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劳动者牺牲个人时间,长时间连续加班。加班多的日本劳动者也被称作经济动物,他们仿佛不知疲倦般拼命工作,将生活与工作完全混为一谈。这种企业经营模式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违背,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泡沫经济后,更加剧了加班现象,将社会矛盾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日本;加班;“过劳死”
一、引言
日本加班现象由来已久,在战前就已经较为普遍,战后得以发展和普及,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20世纪中期,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而劳动力数量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大部分劳动者必须在劳动时间外的时间继续工作,下班逐渐被形式化,加班成为工作的一种特殊但非常常见的形式[1],“过劳死”案例也开始激增。“过劳死”,音译为“KAROSHI”,日本学者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导致高血压等基础疾患恶化,进而引发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从而使患者陷入死亡状态的一种社会医学现象”[2],也是危害日本劳动者健康的“杀手”。
二、日本企业加班现状
所谓加班,是指在法定或者工人与企业签订的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的工作时间,即在正常或者规范的工作时间之外所进行的工作。过去20年,它正在逐渐成为日本劳动关系中的严重问题,而且由于这个问题长期不能得到令劳工满意的解决,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日本总务省根据2016年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推算出10.4%的劳动者的“工作间歇”时间(这里指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低于健康基准线的“11个小时”。和五年前的上一次调查相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尽管各职种的数据有所差异,但就整体而言,超长工作的现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日本员工每年平均没有使用10个带薪假期,而63%受访者表示因为带薪休假而感到内疚。
根据2016年公布的政府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接近25%的日本企业要求员工每月加班时间超过80个小时。调查显示,32.8%的受调员工认为,日积月累的疲劳度“很高”和“非常高”;45.6%的受调者认为“睡眠时间不足”。通常情况下,这些多出来的加班时间是不带薪的,并且日本员工每年工作时间超过2000小时,而德国为1300小时,法国为1400小时。
三、日本企业过度加班原因
(一)社会原因
日本在战后之所以快速发展,跻身于强国之列,依靠的不只是科技军事力量,还有制造业的发展。日本企业将工人加班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产品质量相似的情况下,决定劳动生产率的是一个工人所生产的数量;在生产装备相似的情况下,决定工人所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是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而在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决定产品数量的就是工人的工作时间[3]。日本企业利用这一手段,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资本投入,投入更多勞动力,使企业得快速扩张,日本经济也飞速提高。
(二)集团意识
日本人一大性格特点就是“依赖”,追求团体工作或活动,绝不脱离群体独立。日本人寻求一种归属感,日本企业将加班看作是一种团建活动,日本工作者也将加班看作体现价值的重要方式,在这种集团意识的驱动下,日本劳动者会将加班视为建设集团、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而企业在劳动者加班的过程中,又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在劳动者和企业对加班均存在需要的前提下,加班的客观环境也就就此形成[4]。
(三)企业原因
日本企业评定员工的工作状况的标准是一个员工是否具备努力工作的态度,并非业绩和能力,也就导致加班成为一个员工的必要任务,自愿选择加班,即使在工作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也要留出部分在加班时间内完成。有时公司高层或者领导也选择加班的情况下,普通职员更不能选择下班,即使工作完成,也要陪着一起到最后。日本企业逐渐将加班认作为一种工作形式,员工将加班看作营造自己工作形象的一种方式,导致加班风气越发浓厚。
另一方面,日本的企业格局大多数都是多个工作部门和大量工作人员在一个较大的工作室里工作,这虽然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但是工作效率也势必受到影响。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工作效率受到影响的结果就是加班,而加班会影响一个员工的工作状态,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就会引起员工疲劳过度,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因为劳累过度死亡。
四、日本企业过度加班引发的社会问题
日本企业历史悠久的长时间加班的传统,现在正在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日本人的家庭生活。长时间加班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对日本青年的影响,特别是对在日本公司供职的日本青年人的影响非常明显,它导致的社会问题是,一部分年轻人在公司的长时间加班压力下,为了保住工作岗位并获得职业发展,而不得不推迟结婚甚至放弃结婚;已经结婚的青年员工中,一部分人推迟或者放弃生育孩子[5],导致日本出生率极低,未来劳动力成为问题。
除此之外,最为严重的极端问题就是“过劳死”问题。“过劳死”这一说法在日本以外国家所听较少,英语中也因经常报道有关日本这一现象而直接音译为“karoshi”。该词条在英语字典及其他国字典中也有登载。日语中的“过劳死”直接音译说明了这是日本的特有现象。与日本同样劳动法较为宽松的发展中国家也有数例见诸报导,但未使用“过劳死”一词[6]。
五、日本政府针对“过劳死”出台的政策
针对此情况,日本政府出台了一定的法律认定死亡情况是否为“过劳死”。1987年10月,劳动省颁布实施了《有关脑血管和心脏疾患的工伤认定标准》(基发第620号通知)[7]。日本《劳动基准法》规定,原则上劳动者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40小时,而且每周必须有一天休息。对违反法律的用工者,处以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以下罚款的刑事处罚。对法定工作时间外确实需要加班的情况,《劳动基准法》规定,若雇主与劳动者签署加班协议,在提交劳动监管部门——劳动基准监督署备案后,即使超过法定工作时长,雇主也可免受刑事处罚。因为该规定出自《劳动基准法》第36条,因此签署的加班协议也被称为“36协定”。其内容包括适用劳动者范围、适用期间(最长为1年)、加班事由、工作日加班时长及休息日加班天数等。在加班时间上,不能超过每月45小时、每年360小时的上限,而且必须支付在正常工作时薪基础上一定比例上浮的加班费。关于加班时间,《劳动基准法》规定年工作日加班时间不得超过720小时,加上休息日加班,一年不得超过960小时。此外,法律规定单月最长加班时间不得超过100小时,且2到6个月内的月平均加班时间不得超过80小时。如果用工者违反这三项规定的任意一项,将被处以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以下[8]。除了政府在法律上强制要求外,许多企业管理者也在适当调节本公司的管理模式,设置工作上限时间,实施带薪休假,提供保险权益,在获得高利润的同时不以牺牲员工的健康为代价。
六、结语
日本企业的加班文化使得日本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劳动者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埋下了许多隐患,也激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这得不偿失的结果引起了日本社会的重视,我们也应引以为鉴,在追求高品质高效率的同时,不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需保证他们的健康情况,积极向上地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琪.浅析日本的加班文化[J].才智,2017(2).
[2]蔡成平.日本如何应对“过劳死”[J].光彩,2013(9).
[3]张功杭.日本企业的加班问题及其争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6).
[5]孙惠俊.从文化视角分析日本企业加班现象[J].中外企业家,2014(31).
[6]郭晓宏.日本“过劳死”工伤认定的立法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9).
[7]李忠东.日本:给加班时间设上限[J].检察风云,2019(18).
作者简介:邓雅馨(1998—),女,汉族,吉林德惠人,通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日语;
通讯作者:刘宇(1982—),女,汉,吉林通化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