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理论创新性研究

2019-12-24 01:17张湘钧
青年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人民政协

摘 要:人民政协的辉煌七十载里,既有对初心和使命的不懈坚守,也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强调要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特别是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政协当做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把人民政协当做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关键词: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理论创新

一、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今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我们把这些发展理念和制度体系统称为“中国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最根本、最关键的论断。

二、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凝聚广泛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总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面对世界发展的大变局,面对我国矛盾变化和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风险挑战,如何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早在党的十八大就强调了在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时要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历史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们政协需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牢牢守住人民政协的根与魂。

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需要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特别是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个自信,理解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安排蕴意;需要严格宪法和法律进行民主协商活动,在宪法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活动,切实把宪法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维护好,法治前提下去寻找最大公约数;需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精髓,并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增加政治自觉,转化为广泛的共识。

三、发挥人民政协在新型政党制度中的独特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黨制度,要发挥多党合作独特优势,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之所以提出新型政党制度这个概念,就是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作为其中重要的组织形式,有着落实新型政党制度不可推卸的政治担当和使命。人民政协虽不是国家权力机构,也不是决策机关,但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科学民主化决策都离不开政协的支持。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随时保持紧密联系,共同配合。人民政协还有监督职能,通过外部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也能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根基。

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能将各个政党还有无党派人士团结起来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是西方政党制度所不能比拟的。新型政党制度摆脱了政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相互推诿扯皮的缺点,取而代之的是“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民主,这些都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人民政协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必须充分利用其制度优势,让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转化为人民政协的工作优势。人民政协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包容性,政协所包含的主体也是不断增加的,以前不是政协范围内的阶层和人士现在也逐步参与其中,新型政党制度的群众基础不断壮大,最大限度让各群体的切身利益者发声,不让一个群众在政协“失声”。

新型政党制度是多党合作下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是新型政党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而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政治联盟性质的组织,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机构设置上的专门安排,具有专门性、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从政协的整体组织构成来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据各级政协的相当比例,政协机关也规定了要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的领导职务,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多党合作的可能性和完成度。

四、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应该看到,人民政协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安排,而且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总目标,现代国家治理需要更多的民主,这是与传统国家治理观相区别的根本之处,因此我们才要求把人民政协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高度。此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寄希望于民众能够有序参与政治,政协在广罗社会舆情、反映社情民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上有明显的优势。

人民政协与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是相契合的。现代国家治理要求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而且是互动的,要求共同治理,群策群力。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上各个阶层平等参与社会治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它们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并利用政协自身的智力优势不断提升国家整体的治理能力。在这一制度下,人民政协既符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权范围,又适应了在新时代下对政协的新要求,使得政协成为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组成部分的含义越来越丰富。

在准确认识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后,我们需要找到找准着力点,争取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要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政协下的协商民主本身就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两者并不冲突。切实提高政协协商质量和效率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工作中注重办事质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形式。例如,不断改进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及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

五、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从一开始,人民政协就是一个协商机构,与协商民主密不可分,在70年的发展中培育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精神,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经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同时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这是政协作为民主协商重要渠道作用的首次表述。协商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是作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讲,只有人民政协这一个,凸显了人民政协作用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个专门机构,体系最为健全、组织建构最为完整、协商载体最为丰富、囊括了大大小小的个政党、人民团体、民族和宗教,协商能力十分突出,充分保证了协商民主的质量。

整个民主协商的制度体系日趋成熟化,在基本政治制度下,由政协的相关章程、文件、规定和会议精神,与中央的文件精神甚至是与宪法之间相互构成,这一体系是非常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说政协机构完整,是因为整个组织框架从中央到地方衔接的十分科学合理,政协与党政机关、人大组成四套班子,自上而下有全国、省、副省级市、市、县五级组织。说政协的协商载体最为丰富,既有比较严格和规范的会议协商体系,如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及专委会等,同时又不拘泥于此,创新出来了诸如界别协商、提案协商、双周座谈会及委员讲座等新的载体平台,调研、网络议政及远程协商等新形式也使得协商更加灵活有效,富有针对性。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这个机构有它自身的特点,政协依附于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与整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互衔接配合,达到了新型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的形式越来越常态化、有序化,如双周座谈会、调研考察及走访调查等,始终能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政治参与的存在,感到自己的民主权利得到了落实;政协追求的是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高境界,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似,形成了属于中国特色、中國气派、中国风格的民主。

面对新时代下人民政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首先,要坚定政治协商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在维护习总书记核心地位和中共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广泛的协商,决策之前的协商是为了最终达成最广大的共识,将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的形式上升为各方的共同意志。这种双向发力能够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争取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大团结大联合的局面。其次,发挥这一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就要坚持协商民主的人民性,协商要以人民群众为重点,以人民利益为重,引导人民群众聚焦国家大事,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的实际所需,权衡好各方利益,让协商变得更加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真正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利。最后,政治协商必须提高专业性。干专事、有专长,不管是从政协组织还是政协委员的工作能力,都需要做到目标明确、业务专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董云虎.论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安排[N].学习时报,2018-9-14.

[3]沈德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J].中国政协,2019(1).

作者简介:张湘钧(1995—),男,汉族,山东莱州人,硕士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统一战线。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人民政协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论人民政协的决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