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军,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近几年随着中石化预算总额的逐年降低,成本支出控制越来越严格,油田各采油厂逐渐把成本管理放在战略管理的高度上予以重视,以联合站为例,联合站作为油田生产地面工程系统的核心,站内设备设施集中,工艺流程复杂、容器多、机泵设备多且连续生产运行。这些因素导致联合站运行成本较高,近年来,围绕联合站运行成本管理优化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成本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新春厂作为胜利油田油公司模式的代表,新形势下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具有标杆意义。
联合站作为采油厂生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采油厂的效益一般用产量和成本来考核,确保成本不超同时完成产量是每个采油厂追求的目标,但往往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主要体现为:一方面为了完成产量,弥补自然产量递减与新井产量的不足,通过多上增油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多上措施导致成本增加,这样必然会消减其他方面的成本支出,消减了生产稳产的基础,进一步加大了降低成本的难度。
预算编制只有执行一套公开明确的技术标准或定额,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才能做到科学、合理、透明。但多年来企业一般只采用变动预算法编制预算,每年的预算只是在去年预算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定的百分比,预算指标的确定受基期数的影响较大,旧的预算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另一方面,目前预算编制采用“自下而上”的编制模式,由下逐级汇总,层层上报,形成总的预算,方案指标测算易受各级编制单位和人员的影响,难以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导致预算存在大量“不透明”因素,给上下级单位间的预算沟通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导致了以下两种现象的产生:一是下级单位为了确保下年预算能够控制在预算指标范围内,尽量将本年的成本做大,导致成本控制失效。能节约的单位存在“鞭打快牛”的思想,不敢节约;超支的单位干脆就继续做大超支,想办法在年末突击花钱,形成“年末赶集”的现象。二是在当期成本考核压力下,机械的降低成本,当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间的矛盾难以平衡。
现行的核算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油气产品成本,对于内部成本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度小,难以满足成本管理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现行二维成本核算与预算、分析环节相脱节,现行的成本核算帐务结构设臵是按照生产流程和成本要素进行二维核算。这种帐务核算要素设计优点是结构简单、帐务处理程序简单,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量较小。但这种核算模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成本核算与预算、分析环节存在脱节现象,核算内容与预算不一致,不能与预算建立良好连接。
效益评价系统是提高管理精细化的重要系统。是以联合站分析对象,以生产数据、资产数据、财务数据为基础,从经营的角度,将每月发生的操作成本,按成本核算的分摊方法逐级录入,形成综合数据库,再根据资产效益评价软件,形成各种效益分析图表和报告,为联合站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量化依据的一个信息服务系统。
首先,为了摆脱成本核算与预算环节存在脱节、核算内容与预算不一致的现象,增强预算编制与成本核算的一致性,采用较为先进的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对所有发生的成本费用预算都以零为底,从实际需要与可能性出发,逐项审议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大小,从而确定预算成本。其次为了促进联合站生产成本预算、核算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生产成本计划管理提供依据,满足各层次成本控制和增强调控能力的需要,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生产成本定额体系已经成为成本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在成本定额编制过程中要着重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量价分离、直接费和间接费分列的编制方法;二是统一要求、全面采集基础资料的办法奠定了广泛性的基础,定额体现的是平均先进性,其所具备的代表性非常重要,全面采集能够为定额的广泛代表性提供必要的基础;三是全面测算、详细分析是控制定额水平的重要保障,定额水平的确定是编制定额的关键,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有所提升,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测算。
联合站生产具有连续性,来液性质的变化直接影响运行成本,基于动因成本预算模式依据生产成本定额,实行成本分类预算和产量分级配臵,建立以动因核成本、以效益定产量、先算后干的预算管理机制,使预算管理步入可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轨道。
成本三维核算模式是对传统二维核算模式的一次创新,是使生产流程、成本动因、成本要素有机结合的一种成本核算模式,具有以下优点:①把成本预算、核算、分析整个流程连接为一体,实现了成本管理数据的不落地流转,提高了成本管理信息收集的效率。②将具有相同驱动因素和变化规律的成本进行了归集,从而便于反映联合站生产运行成本特点和变化规律,而按照传统的要素和生产流程进行核算则不具备这一功能。③可以将各成本项目具体核定到产量的各构成部分,便于对产量的各构成部分进行效益评价,进而对优化配产方案和成本预算形成支持。
联合站生产运行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成本控制的源头、控制过程,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员工素质培养等多方面抓起,需要全厂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