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鹏程 余多庆(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大课间与特色体育项目是中小学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途径。大课间与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进而使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体育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对襄阳市城区41所中小学的大课间以及特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当前襄阳中小学大课间与特色体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襄阳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有序的开展和特色体育项目的建设与规划及其落实,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恒大小学、松鹤路小学、诸葛亮中学等襄阳市41所中心级小学。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对襄阳市41所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1份,回收39分,回收率95.1%。其中有效问卷39份,问卷有效率100%。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在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处理。
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信息渠道,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资料15余篇。
教育部对于大课间的活动安排时间有明确的规定,提出“中小学每天上午应安排25-30分钟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有40%的学校时间安排符合教育部的规定,大课间活动时间为25-30分钟;其中1所小学的大课间时间不足25分钟,占整体的2.4%;有8所学校大课间的活动时间超过30分钟,占整体的百分之19.5%。在这41所中小学校中,75.6%的学校将大课间安排在第二节课之后;8所学校将大课间安排在第一节课之后进行;还有两所小学将大课间安排在下午开展。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部分是体育教师在管理,包括活动内容以及参与大课间活动班级的顺序以及学生的列队状况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这41所学校中,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参与到了大课间的活动管理中,在一些学生比较多的学校,实行体育教师分管制。部分体育教师在学生中间进行活动管理,还有部分教师在广播室对大课间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而在大课间活动中,班主任参与管理的比例出现了不同,68%学校的班主任没有参与到大课间的管理中,这种现象在中学居多;而在小学的大课间活动中,100%的班主任都参与到了大课间活动管理中,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需要班主任的辅助管理。而部分学校也针对大课间活动对班主任提出了强制性的规定,班主任必须参与到大课间的活动中来,保证这项活动有序的进行。
通过本次的调查看出,在调查中这41所学校,学生的平均活动面积为6.35m2,与国家规定的20.1m2有很大的差距。这种人均活动面积的差距不利于学校开展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也不利于特色体育的开展。同时,通过本次调查走访还可以看出,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有37.8%的学校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基本需求。例如,有2所学校正在扩建,没有为学生设定临时的体育活动场所与设施,导致大课间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对于本次调查的41所学校中,只有43.6%的学校能够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
对于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形式开展,作者对这41所学校进行了实地的走访调查以及问卷的发放。在这些学校开展的大课间形式中,48.7%的学校采取了班级形式的组织方式,大课间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组织进行集体课间活动;在这41所学校中,有17.9%的学校采取了班级与年段的混合组织活动方式;还有7.6%的学校采取了分年段的组织形式。对于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调查笔者发现,76.9%学校的大课间内容为广播操;12.8%的学校课间操为跑步热身结合广播操;还有10.3%的学校课间操的活动内容为广播操与韵律操。其中还有3所小学将书法、美术等文化内容安排在大课间活动中,这违背了教育部对于大课间内容的要求。
在访谈和调研中发现:襄阳市78.6%学校对于特色体育项目的建设没有设定完整的目标规划,15.3%学校虽然申请了特色体育的建设,但是对于建设细节以及整体的建设数据与目标都比较笼统。对于这种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更多的是追随当前的体育教育形式,出现了这种“有想法无行动”的现象。而在这41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开展的非常好,将生活中比较易见的体育项目,增加到学校的特色教育中来,如乒乓球、毽球等,这种项目具有稳定的基础,学生接受比较容易。
特色体育的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虽然目前教育部门大力倡导学校开展特色体育的项目建设,但是这项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有充足的资源作为保障,这是制约特色体育项目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在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中,虽然体育成绩被纳入了中考总成绩中,但是对于相应的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还是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本次调查的中学中,56.2%学校开展的特色体育并没有围绕“特色”进行,而是以考试的体育项目为主,导致特色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与限制。
襄阳市大课间与特色体育项目的现状存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各学校的大课间管理不规范、场地设施与器材配备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同时,还存在组织形式与活动内容不够切合实际,特色体育项目建设与规划不够完善等问题。
(1)重新认识特色体育项目意义,合理安排大课间时间。
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倡素质教育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色体育能够为体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实现体育教学真正的以人文本,不仅能够更好的发展体育事业,还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育人才。同时,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的意义,以及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合理的安排大课间时间,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以及需求。教育部门应对各个学校的大课间时间进行统一的安排,按照年龄段的学习特点,设定大课间时间,不仅能够使大课间的作用发挥到更大,还能够使学生从繁重的文化内容学习中得到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2)加强对大课间的管理,对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分配。
教育局与学校应该针对大课间活动内容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大课间发展好的学校进行表扬,并对其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进行经验的交流分享,使其他没有方向的学校能够得到学习。学校内部也应该重视大课间的管理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设定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例如,当前有许多学校将舞蹈放到大课间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不仅满足了其活动的需求,还使其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教育部门还应该针对当前的体育设施、人力资源等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对学校的资源利用进行监督与审查。在特色体育已经实施开展的学校,应及时的跟进其建设进度,并且在特色体育内容上进行指导,防止资源的浪费。
(3)尊重学生的发展,挑选创编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与器材设施。
特色体育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学校自身的条件与能力,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体育项目。按照学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设定相应的体育活动内容以及体育器材,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还能够防止由于器材不合适引起的损伤。学校可以在大课间以及特色体育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保证学生正常体育活动完成的前提下,运用特色体育内容以及大课间的活动,激发其对体育的热爱以及自身的兴趣、身体优势等,对其进行深度挖掘,这样能够更好的发展其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4)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大课间的质量。
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该重新树立教师对于大课间活动的认识程度,大课间的开展对于学生身心方面的有效意义。只有教师充分的认识到大课间的重要性,才能够切实的将大课间活动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针对教师进行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创新以及专业性培训,增加各个学校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观摩学习。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去外地培训,不要拘泥于本地的体育教学,这样能够使教师的眼光更加开阔。在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也应该注重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给予足够的空间以及方案供其研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自身还应该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5)促进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发挥其对体育教育的动力作用。
学校特色体育的建设应该具有当地的地方特色或者校本特色,这样能够使教育者以及学生在发展体育项目活动的同时,感受其背后富含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上的引领能够使学生在体育项目训练与活动中更加的团结。同时,特色体育项目的建设,也是体育教育的一种创新,促使体育教育得到新的尝试与改革,使体育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进行思考,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开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这样的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对于当前的体育教育以及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让体育教育有充足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