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故事
——作为政治符号的新中国初期人民币(1949-1956)

2019-12-24 09:09余耀显
关键词:符号人民币图像

余耀显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邓小平看来,“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第一次改变了中国的形象”。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领导人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变革,建立了不同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各项制度,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国家形象。人民币上的图像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记录着这些政治变化和历史变迁。

目前学界关于新中国初期人民币的相关研究比较少,郭公善、吴萍、孟祥生等学者从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时间、背景和社会作用等方面来展开研究。例如郭公善详细地介绍了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历史背景及其起到的历史作用,他指出第一套人民币促进了新中国货币的统一、也促进了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2];也有较多学者针对人民币的收藏作用展开研究,如陈丹在纪念人民币发行58周年之际研究了第一套人民币纯银微缩珍藏册,对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意义作了详细的介绍。她认为由于现在第一套人民币数量极少,再加上它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使得它极具收藏和历史价值[3]。还有学者从图像上的人物形象来研究新中国初期的人民币,如康柳硕以时间为顺序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套人民币上的人物形象,着重对第一、二套人民币上工农形象的五官、造型、着装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些工农形象体现了工农联盟的主题[4]。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发现学者研究的角度比较多样,但大多逃不出对人民币图像本身的研究,但人民币作为中国政府发行的流通货币必有其特定的政治意义,而现有的研究并未以此为切入点。从人民币所代表的政治隐喻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们不禁追问人民币上的图像在当时体现了怎样的主题?人民币图像展现的国家形象又有哪些价值和影响?本文通过再现新中国初期人民币图像的设计和生成过程,并运用政治符号理论来分析新中国初期人民币图像展现出的国家形象,以期丰富新中国初期人民币的相关研究。

一、 人民币:一个可纳入政治符号的研究对象

(一) 政治符号概述

美国学者埃德尔曼曾在其著作中谈到人和符号的关系,他指出人类作为一种能赋予事物以意义的动物,能从符号的选择、提炼、解读、变化和创新中重现过去的事实,了解现在的情况以及展望未来之发展[5]。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符号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其中所谓“能指”就是指语言符号本身的音响形象,“所指”就是符号的意义和内涵[6]。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人类的政治活动一刻也离不开符号的运用,符号与政治的连接成为人类符号世界的一部分,政治符号由此诞生[7]。在古代社会,政治符号随处可见,例如古代象征身份地位的官服、象征权力正统性的玉玺等。

关于政治符号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因此学者对政治符号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拉斯韦尔强调政治符号是在某些方面运用于权力运作之中的符号,他认为政治符号和权力的结合十分紧密[8]。台湾学者马起华认为政治符号无非是将符号运用在政治生活方面,它是进行政治生活和政治沟通的重要媒介[9]。他对政治符号进行了多个维度的划分,认为可以根据表象作用分为表象个人、表象集体、表现抽象精神和表向价值四种政治符号;可以根据感受将其划分为诉诸视觉、听觉以及行动这三种政治符号。杜奎英从政治符号的内容和影响对其进行定义,他强调政治符号是权力的象征,它以社会流行信念为基础,通过刺激群众情绪,使其对政府忠诚效忠,左右群众的信仰和行动,是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工具[10]。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表象精神的政治符号,它携带的一定政治信息既是政治生活的一种象征,又是政治生活的一种体现,同时它还是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一种媒介。由此可见,当政治符号象征某种政治理念、传达某种政治意义时,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抽象的政治理念和意义需要具体化为某种事物才易于为民众接受,因此政治符号兼具抽象性和具体性。

(二) 人民币:作为一种政治符号

新中国成立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成为了执政党。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凝聚人心、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国共产党需要并运用了各种政治符号来彰显新生政权的合法性、宣传新的政治主张、展现新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例如,通过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来动员民众参与政治游行,这能使民众在庆典活动中接受政治洗礼,以此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通过举行国庆周年庆祝活动,以此来回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支持。

人民币之所以能成为政治符号,在于它是中国政府主权的一种象征。众所周知,主权国家由四个要素组成,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赋予了一个国家坚强的政治外壳和框架,是现代国家认同的权力基础,也是国家身份的最重要标志[11]。发行货币是一国政府行使主权的重要体现,现代货币作为一种“经济语言”不仅能使人们在经济上方便交流,而且能使人们在交流时用一种相似的方式进行思考,它就通过这种方式消除了人们之间的身份差异,在民众之间建构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12]。

人民币能成为政治符号,除了它是中国政府主权的象征外,还因为它图像的设计和图像上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信息。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我们不难发现货币上的图像都是政府传达政治信息的媒介,以美元为例,它的图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中有表现政治人物的,如著名的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等;有表明标志性事件的,如签署独立宣言、莱克星顿的枪声;还有一些展示标志性建筑的,如白宫、国会大厦等。与其他政治符号相比,货币因为在经济流通中不可或缺,因而它和人民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三) 人民币上的图像:国家形象的展示载体

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了一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形象。形象的展示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而人民币可以绘制丰富的图像这一特点正好可以使其充任这一载体。通过人民币上的图像记录中国发展的历史、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从而唤起民众内心深处对于国家的感情,增加他们对政权的拥护和支持。换言之,人民币这种政治符号通过展示国家形象实现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耦合。

政治符号对于图文的选取十分讲究,因为这样能使政治符号表达出的政治信息更具有感染力,在民众内心凝聚成政治共识,进而能够整合民心,使人民朝着共同的政治目标采取行动。人民币也不例外,其图像亦会选取有特定政治含义的人物或者地点来表达政府的政治夙愿,如最新版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像、人民大会堂以及布达拉宫等。以毛泽东为例,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是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他在1949年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因此将毛泽东的形象印上人民币展示了中国现在政治统一、国家安定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关乎国家认同,著名学者安德森曾指出,国家认同的建构需要一定的认同媒介和象征符号,而一种标准化的统一的“民族的印刷语言”则是创造一个新的民族政治共同体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13]。因此,借助人民币上丰富的图像能够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充分展示,从而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二、 新中国初期两套人民币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图像展示

(一) 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图景

在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之前,各解放区都有自己流通的货币。如山东有北海币,东北有东北币,而晋察冀使用的是边币等等。货币不统一导致经济流通异常困难,在统一的中央银行成立前,全国由共产党领导的银行多达30余家,各种票面货币共计达257种[14]。这充分说明了统一货币的必要性,统一货币也表达了政治统一、国家统一这种政治夙愿。1947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财经会议并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1947年10月24日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董必武任主任。财经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中央统一领导的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关于银行的名称,有人提议叫“中国银行”或“解放银行”,董必武提议叫“中国人民银行”,因为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其领导下的银行也应当如此。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众人认可,于是他向中共中央提议,将新银行命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复电表示同意,这样新银行的名称便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相一致。随后,董必武为发行货币做了三个准备:研究提出统一货币的政策;筹备准备金;确定统一的货币票面。

之后人民币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解放战争也频频传来好消息,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由战略反攻转入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5月,周恩来在西柏坡代表中共中央作出指示: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同年6月6日,筹备处将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稿送交中央政治局审核。不久中央政治局批准按照设计样稿进行印制。1948年10月2日,华北财经委员会作出决定,人民币将于1949年1月1日发行,于是各解放区的印钞厂开始了印刷工作。1948年年末,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而解放军则接连胜利,为了使经济接管的相关工作与战争的胜利同步进行,中共中央作出指示——抓紧时间发行人民币。接到指示后,董必武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将人民币的发行时间比原定时间提前一个月。获得中共中央的同意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新中国第一套货币由此诞生。这套人民币有12种面额,共计62种券别,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第一套人民币券别种类及币面图像介绍

(二) 第二套人民币的历史图景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在解放战争后期,此时的国民党大肆发放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因此第一套人民币面额也比较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全部解放。随着新中国政权的逐步稳固,党和政府也在抓紧时间恢复国民经济,通货膨胀因此较之于新中国成立前得到了很大缓解。主管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对当时经济有三点判断:一是他认为此时物价已渐趋稳定并将长期稳定;二是已经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由于技术所限难以防伪;三是流通中的人民币价值过低且在国际市场上无固定价值。基于这三点判断,他向党中央提出发行新人民币的提议,在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后,他开始主持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

新币于1951年完成,与第一套人民币不同,为了适应现代书写的规范,此次发行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从原来的从右往左变成了由左至右。关于面额的设计,陈云综合各方意见反复考虑后指出,为减少假币的影响与损失,在发行新币时暂时不发行5元以上大票,但只有1元券面额又太小,因此他提议最后增发3元券以作调剂。新币的发行有一个重要任务,即消除人民币因通货膨胀而导致的面额较大的问题,因而需要确定新旧币之间的比值,陈云认为以1∶10000比较合适。这些建议均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于是在1955年2月21日,周恩来颁布《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指出新币将于1955年3月1日发行,届时将回收已在流通的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在1955年2月21正式发行,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有10元、5元等共计11种面额。其背面都是国徽,正面图像则各不相同,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第二套人民币券种及币面图像介绍

三、 人民币图像:作为政治符号的新中国初期国家形象的展现

(一) 展现了一个农业经济为主、工业不断进步的国家形象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时间处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交叉点上,因此为了当时能够动员更多的民众投身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力量,人民币的设计者就将第一套人民币的主题定为反映解放区工农业生产、新社会人民的新生活。正因此,呈现在人民币票面上的图像是奔驰的火车、远航的轮船、雄伟的工厂、辽阔的田野,或者是正在车间、田间辛勤劳作的工人和农民[15]。新发行的人民币犹如一张宣传单,对比先前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生活处于国统区的民众,从第一套人民币中看到了新生活的蓝图,因此能使他们更快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反映解放区工农业生产状况的第一套人民币,在全部62种券别中直接表现工农业生产状况,如50 000元券的收割机、10 000元的双马耕地等主题多达40余种,约占了整个券别的三分之二。这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主要经济形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因此铁犁牛耕、农民种地等更能引起人民的关注,也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在1951年1月20日发行的10 000元双马耕地中,两匹马拉着犁具,农民手扶犁在宽广的田野里辛勤耕种;在1953年12月发行的50 000元收割机券中,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台象征工业文明的收割机在收割庄稼。田野、铁犁、耕地等是传统自然经济的表现,而耕地机、收割机则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代表。在第一套人民币10 000元骆驼队和1 000元牧马饮水中,骆驼和马是传统的交通方式,这套人民币上的图像也有奔驰的火车、远航的轮船,以及200元券上的立交桥等现代交通。将这些元素纳入人民币中,反映了当时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的景象,展现了当时新中国以农立国、工业兴国的国家形象。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中国大陆已经统一、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国家发展的重心转向重工业,此时“一五”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因此第二套人民币里展示传统农业主题的图像明显减少,反映中国各种工业进步的图像则陡然增多。如1分券的汽车、2分券的飞机、3分券的轮船、1角券的拖拉机、2角券的火车、还有5角券的水电站,都是当时工业建设的重点项目。这一减一增反映的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任务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国家尚未统一,不具备发展重工业的条件。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发展重工业成为当时的一条必由之路,这不仅符合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当时工业革命的潮流,也符合了当时中央提出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

(二) 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民族团结、工农和睦的国家形象

首先从文字上看,新发行的人民币除了标明数额的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其他字符全部用汉字,或者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这些文字的使用表明中国在政治上已经独立自主、实现了统一,少数民族和汉族地位一律平等,这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前民族之间相互歧视以及不平等的状况。

其次从图像内容来看,虽然两套人民币图像的内容多样,但是它们也表达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民族团结以及工农和睦等这些共同的主题。第二套人民币5元券上主题为民族大团结,在这张票面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聚集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的旗帜。在人民币上通过这一图像的展现可以使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获得一种共同的政治身份确认,使其将个人和集体、各民族与整个中华民族联系起来。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蒙古包、牧马饮水、骆驼队等具有少数民族风情和特色的图像,展现了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团结和睦、和谐相处的国家形象。在第二套人民币最大面额的10元券上,一个劳动妇女头裹毛巾,手抱麦穗,她略显期盼的目光在满怀憧憬地眺望远方,她是新中国的政权基石——农民阶级的代表。在她身旁有一位工人老大哥坚毅地为她指示着方向——这象征着工人阶级的领导,他们肩并肩地站在一起,这体现出他们结成了工农联盟,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16]。总之,新中国初期的两套人民币均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着新中国独立自主、民族团结、工农和睦的国家形象。

(三) 展现了一个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民主国家形象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新中国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与国民党时期旧中国的腐朽、麻木和反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套人民币上的3元券、2元券和1元券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在这三张券面上的图像分别是井冈山的龙源口、延安的宝塔山和北京的天安门。它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斗历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部积极进取的奋斗史。从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到后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土地革命的起源,正是在这里,中国走出了一条与俄国相异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被迫战略性转移进行长征,最后到达陕北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要是在延安宝塔山指挥八路军和新四军进行全民族的抗战,这个圣地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克服千难万险,并在抗日战争中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并领导全民族进行抗战。国共内战爆发后,经过三年作战,中国共产党最终打败蒋介石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后,新中国定都北京。北京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意义的城市,它自元朝后就一直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是中国政治统一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选在天安门举行,同样也是在此,毛泽东用他宏亮的声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种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被人民币生动地记录了下来。

作为经济主权象征的货币,一般都是将本国政治领袖的形象印刻在货币上,以便更好地树立本国政府的政治权威以及将人民纳入政治社会化的轨道。毛泽东作为新中国开国领袖,将其头像印在人民币上应该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人民币的设计者也有此打算,但毛泽东以自己是党的主席,而不是政府的主席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开国领袖未出现在本国货币上,这在近代以来选择其他国家中是很少见的。毛泽东多次拒绝在人民币上使用自己的形象,使得他并没有像美国华盛顿和英国女王那样出现在本国货币上。人民币上出现最多的是辛勤的工人和农民,这既体现了政治上的工农联盟,更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四、 作为政治符号的新中国初期人民币的政治价值

人民币是新中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从经济上来看,它及时、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促进新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从政治上来看,它确认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增强了中国人民对新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一) 确认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

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推翻国民党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只是在政治组织上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取得的胜利并非纲领、制度或者社会政策的胜利。因此,新国家建立起来以后,需要民众确认其政治合法性。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大肆发放金圆券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货币如同纸一般,毫无价值。与此相反,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不仅稳住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初步的局面,而且在党的领导下恢复了国民经济,这极大地整合了民心,增强人民对于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认识与信心。此外,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它上面的文字用“中国人民”代替以往的“中华国民”,这显示出新生政权拥有更广泛的阶级基础。

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井冈山、延安和天安门这三个图像分别记录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斗争、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最后是在天安门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在这三个时间段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并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人民币图像上少数民族的文字和带有少数民族的图案也充分了说明了新中国的民族构成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各民族、各革命阶级共同努力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这些都在人民币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者面对外来侵略软弱无力,甚至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来镇压本国的爱国运动,这使得清政府民心尽失。辛亥革命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军阀连年混战,战火纷飞;“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里连生存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会对国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这一切都有了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了一支人民军队,最终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以往受苦受难的工人和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新国家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新中国初期的人民币上反复出现此主题。无论是第一套人民币上出现的象征工人阶级的工厂、钢铁厂,还是象征农民阶级的耕地、灌溉等,无一不体现着工农是国家主人。人民币图像上浓厚的工农色彩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也必定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人民币的发行统一了此前标准并不统一的地方币,由此消除了由于货币不同而导致的地域隔阂,并给了中国人民一个统一的身份。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双重统一大大提升了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 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新中国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包括广大少数民族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一个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国家。我国的革命取得胜利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也在其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也是新中国的主人。在人民币上展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像随处可见,如牧马、骆驼、牧羊等。少数民族较多的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产方式是逐水草而居,发展的是游牧经济,因此马、骆驼和牧羊在其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将富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图像展现在人民币上,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和文化的认可和尊重,而且充分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大团结的重视程度。当少数民族的人民在人民币上看到本民族特色的图像,自然也会增强其对新国家的认同感。同时,人民币上还采用了少数民族的文字,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消除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增强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整体意识和心理认同。因此,人民币上图像的这种政治表达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五、 结 语

政治符号作为政府政治意愿的一种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它不像行政命令那样简单、粗暴,但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得民众更易于接受政府的政治诉求。人民币作为中国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它以图像的方式诉说着中国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生活。以政治符号为视角去透视人民币图像背后的故事,能够达到以小见大、以点解面的效果。新中国初期的两套人民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秩序,但是政治符号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每一时期发行的货币都是反映当时国家形象的一面镜子,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去凝聚民心,汇聚共识,这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猜你喜欢
符号人民币图像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学符号,比多少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怎样认识人民币
“+”“-”符号的由来
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