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彩莲 郭云飞
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要及时温习学过的功课,并且从旧知识中得到新的领悟。那么,如何有效地做好语文学科复习备考工作,应对中考,这对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是,当前的语文复习课,或多或少存在师生不重视,效率不高的现象。总的来说,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复习目标不明确
(2)大量引进题海战术
(3)练习与讲评脱节
(4)准备不充分,指导跟不上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语文复习工作呢?
一、复习课本,梳理知识,落实基础
受时间限制,复习内容要扣住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复习就要把握考试范围,扣紧课本,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二、整合知识,形成链接
知识的整合梳理是语文复习的基础,因为它担负着承前启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而形成知识系统,完成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任务。对于知识来说,前面已经完成了传授的任务,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已经有了感性的、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各个知识系统之间也缺乏联系和沟通,绝大多数学生还做不到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整合,抽取规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再提高、再深化。教师对知识系统梳理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只有将琐碎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连贯的知识链,才能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进而熟能生巧提高能力,终而攻克难点。
三、把握动向,有备复习
目前,中考成绩依然是决定学生进入各个等次高级中学的门槛,因此,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尤为重要。朱从军说:“要把考材当教材。”因此在复习时要针对性地把握考试动向,准确把握试题的特点、内容、考法,还要切实研究中考說明,分析试题类型、方法、灵活度、难度系数等。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当今热点动态问题,根据热点变化有效指导学生复习。只有把握了考试动向,做到心中有数,有备复习,我们才会引导学生深入复习的脊髓,让学生去做有备之战。
四、技能点拨,重点强调
老人们常说“一窍不得,少挣几百”,这恰恰说明了方法技巧的重要性。的确干什么事情也都离不开方法技巧,中考复习也不例外。考法决定教法,学生需要答案,但更需要解释答案的答案,而方法技能就是解释答案的答案。以字词专题为例,本地的语文中考试题,字词是必考内容,考查方式是选择题。观察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其考查重点是常用字中易于读错或易于写错的字。这里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常用字,生僻字很少考。有的课本上虽然没有,但属于常用字,也在考查范围之列,如邂逅、箴言、刚愎自用等,这些字平常要注意积累。另一个是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如形似字(如“驰”和“弛”)、同音字(如“检查”和“检察”)、容易望文生义的字(如“走投无路”容易误作“走头无路”)等等。不管是哪一类专题,复习时解析答题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每一专题的解析方法技巧,把握了重点方向,才能获得解题技能,复习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五、强化指导,精选精练
复习的目的便是强化训练,这是提高能力唯一有效的途径。复习的练习题要典型,有针对性,针对典型错误精挑细选,既要看到全国各地试题的特点,又要注意本地中考试题的特点,要建立起自己的试题库,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在训练中,教师还要强化对学生的答题指导,专题复习中遇到的经典题型,要有经典地解析与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六、深入根源,对症典型
复习时,我们必须有选择地找出典型错误来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常考的知识,学生经常犯哪些错误,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把这些错误进行适当集中整理,便于学生从根源上避免这些错误。比如诗词填空类题目,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一般不外乎这么几点:(1)知识积累不够。学生从来没有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从来没有记住过,那么答题时就不可能填对。(2)记忆模糊。模糊的记忆会使答题的成功率有多少呢?(3)遗忘。不用说,忘记等于没记。(4)记忆混淆。不少学生诗词填空张冠李戴,结果依然等于零。(5)笔下误。本来会做,但是心里想的和笔下写出来的不一样,正所谓“背诵是基础,书写是关键”。(6)重背诵,轻理解。由于不理解,就用同音字去代替,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找到了出错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了。
七、究查漏洞,整改提升
复习过程本就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强化训练,把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找出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帮学生分析原因,拿出改进措施,通过反馈矫正,反复训练,方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这样一来,复习亦可谓有始有终地发现了问题,矫正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弥补了漏洞,极大地提高了语文中考复习的效率。
总之,教师要上一堂有效的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就要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研究,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复习模式。它不是以前学习过程的简单重复。教师在备考复习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慢慢咀嚼,把握其精髓,才能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