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2019-12-23 07:23杨天玉
甘肃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古诗词新课改教学策略

杨天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改;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167—01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灵活运用知识,要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语句优美、内涵丰富、意境高遠,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其策略进行了探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上教师要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对不同风格的古诗词科学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背景和深刻含义,以此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文学修养,激发其自主体验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如,学习杜牧的《山行》,其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可引导学生想象二月鲜花的美艳,而这花却比不了经霜打过的红叶,由此体会出枫林和红叶在经历了秋的洗礼之后,反而更有“味道”。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

古诗词的抽象性较强,而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何将抽象的古诗词变得更为具体,已经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集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可以将平面化的知识变得更为立体化,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对抽象的知识。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由于诗词描写的是一个村庄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且其中包括一些动态描写,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关键性的元素如“相媚好、锄豆、织鸡笼、卧剥莲蓬”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展示出来,从而加强学生对该诗词意蕴的把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直观感受,体会诗人的质朴情怀和细腻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体会诗词点睛之笔

越是经典的古诗词越离不开令人拍案称绝的描述和表达。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这个“绿”字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是点睛之笔,春风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然而一个“绿”字却表明了春天来势迅猛、充满生机的模样,用词之准确,真令人拍手称赞。教学中可询问学生,“绿”字为何用得好,从中能看到什么,以及能否把“绿”字换成其他字等问题,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思考,学生才更明白为何说古诗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为何经典。这些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通过背诵得来的。

四、把握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是学习诗文的重点。意境就是诗人通过古诗词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或塑造出来的鲜明的形象。每一句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文的意境,不断地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体会诗句的深层含义;利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感受诗人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中,全诗运用生动的词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情感特点,将学生引入这一意境中,促进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诗句含义的深层理解。

五、引领学生真情品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涉及许多富有美感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重点朗读,可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李白获得赦免后,向东行驶到白帝城,有感而发,全诗都能体现出诗人获得赦免后的欢快。再如《示儿》这首诗中,是由一种低沉的韵律入诗,表现出诗人对丧失国土的愤慨,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经过反复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我国古诗词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它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粹,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实施有效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情感与意义,充分感受古诗词传递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鉴赏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自由快乐成长。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古诗词新课改教学策略
踏青古诗词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古诗词中的新年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