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梅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前是认真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法。结合七年级阅读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创新教学,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小学学习,其思维能力仍比较欠缺。所以,教师应从基本入手,科学有序地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促使学生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力、创造力,将文本语言转变为形象的人、事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标。
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教师应不断转变朗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运用大脑进行艺术加工。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尽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例如在《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并大胆想象。而且文本中包含许多优美的语句,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野花遍地都是:……像眼睛,像星星”。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想象的情境也不相同。但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得到有效发挥。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養。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按照初次朗读,感知文本;再次精读,品味文本;片段演读,感悟作者思想的顺序,灵活开展的朗读教学,从而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种精神活动。只有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才会积极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阅读课题,设置疑问。具体来说,选择文章的主题内容或者中心思想作为素材,然后设置疑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主旨,从而实现高效阅读。其次,教师可以依据阅读教材中的重点词句,设置疑问。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准确的语句含义,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思考。毕竟,在不同的语境中,语言的表达意义可能不同。最后,教师可结合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想象。具体来说,就是促使学生运用思维能力,完成阅读内容的续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从而为学生的想象指明方向。总的来说,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不思考,只会陷入迷茫。对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教材内容,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运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应坚持践行这一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既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毕竟,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领悟作者的心境、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大胆想象自己处于作者的位置时,其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比如在《最后一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心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片段,使学生大致了解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然后,尝试让学生在课堂表演韩麦尔先生上课的情境,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韩麦尔先生无奈、伤感的复杂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分组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人物形象进行二次加工、创造,并形象地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的来说,通过情景表演,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揣摩人物心理,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迅速提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尝试应用情境表演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结合教材内容,大胆尝试反复朗读、巧设疑问、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我国小学语文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利.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林梅.七年级语文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3]徐潇.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