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蕾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语文;生活化
语文作为一门贯穿小学至高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回归实际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最终达到教与学的融合。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影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重要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语文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兴趣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的课文背诵和知识记忆甚至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受挫[1]。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让初中语文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悟生活哲理,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從而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以及思维的深度,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2]。
3.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在中考的压力下,很多学校为了保持升学率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初中语文教学要想突破应试教育的限制,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生活化教学贯彻于实际教学之中,从而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育,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3]。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1.转变传统课堂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中学生存在较大的升学压力,尤其是语文课程在中考中占据较大的分值,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带有一定的压力,加上部分古诗词与现代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这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学习兴趣逐渐下降[4]。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拓展课堂教学思维,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文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和令人影响深刻的事情,并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思考父爱母爱的差别,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2.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教育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虽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若仅单纯根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构建生活化语文知识体系,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进行情感体验。例如,在初中课文《背影》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父亲的背影,从而导出学生日常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情景,从而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父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3.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迫于中考压力盲目追赶学习进度,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导致学习热情受挫。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出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学习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初中课文《再别康桥》,很多学生可能无法体验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图片,从而发掘作品中的美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诗句,提高学习效率。
4.语文作业的生活化
作业的布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但是单一的作业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完《乡愁》之后,让学生利用周末回到自己的故乡,并以“故乡”为主题写一篇游记,从而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重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贯彻与渗透,充分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丽.试论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21(12):16-17.
[2]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32):60-61.
[3]王学良.找寻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初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下),2018,12(9):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