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元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学当中的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少年。但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學生普遍积极性不高,教师授课也缺少一定的方法,进而导致达不到学习的最终目的。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方法探索
学校教育常常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掌握文化课知识以外还要在德育方面有所成长。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养成的最基础课程,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自新课改以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书籍也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眼球,帮助学生增加学习乐趣。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落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都是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也常常关注的只是学生的成绩,认为成绩代表一切。这导致很多后进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冷落,学生即使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也会被教师忽略掉,这不仅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德育的培养。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学校教学将文化课教育摆在了首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考试之前突击完成教学的,这门课程仅仅成为一项检测方式,这很容易让学生误认为这堂课不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很容易产生懈怠,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常常会走神、开小差,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做起了和课堂无关的事情。学生很难养成学习兴趣,普遍积极性不高,容易懈怠。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数时候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其实本身就不像文化课一样能够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之余积极开动脑筋,课堂上良性互动越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吸收情况就越好。比如说针对某个事件,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想法,并形成讨论,而不是仅靠老师讲解完成课堂教学。
4.道德与法治教学只停留在表面
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渗入和讲授,学生没有办法将其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1],导致课堂教学成果不显著。学生大多数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层面,只是能简单评判对错而已。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教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里的大多数案例都是源于生活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多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今天学校有两个学生因为一些口角而大打出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一下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这样的事件其实在初中学校当中非常常见,因此学生更能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养成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
2.巧用表演创设生活化情景,提升课堂互动
初中学生由于青春发育的影响,他们常常希望能够在很多公开的场合去表现自己[2],有着很高的表演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置情景剧,让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加强课堂互动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说针对交友的场景设计,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并能够在演绎过程中对现场情景随机应变。生动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教学也更加生活化。
3.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联系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关注时事热点,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和生活的共鸣感[3]。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比如说:电视上经常报道诸如无良子女不赡养老人还欲分家产,这导致老人将子女告上法庭。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面对家庭破裂,作为子女应当怎么做。当然也可以针对这种行为,让学生谈谈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真正尽到赡养义务。
4.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任何事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成真正想要的结果。对于学生而言,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对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体会“道德”存在的过程。学生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往往由于缺乏实践性而很难产生共鸣,但是如果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并让其推动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4).
[2]刘殷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38):122.
[3]王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8):121-122.
[4]董琦.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