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晓龙(1981.8-),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1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嘆:“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如何帮助这一特殊的群体,使他们茁壮成长,成为我苦苦思索的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厌学,压抑或个性活泼有余,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给教学和班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是这一“弱势群体”在学校共有的表现。面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感到只有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才能使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偶然翻开教师培训笔记,我看到一名优秀教师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讲座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是爱的教育。通过反复的思考,我体会到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找准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用爱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才能够真正地使他们融入集体,融入学习生活中。
1.采取情感倾斜,带着尊重和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而这种爱又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平日,我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主动关心他们,乐于做他们的忠实听众,敞开心扉,与他们真诚地交流。慢慢地,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我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甚至完成课外练习后主动交给我批改;后进生王凯、张鑫栋同学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加,他们能够主动和我谈心了,得到表扬也会同我分享,比如:“今天我又会了两道题!”“语文老师说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在交流中我发现王凯和张鑫栋同学进步了不少。
2.用激励与信任,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激励与信任永远是教育的良策。经常失败、屡遭挫折,使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缺乏学习的内驱力。而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能够使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产生心理愉悦,唤起他们的上进心。课堂授课过程中,我经常关注王凯和张鑫栋的情绪状态,运用“你能试着说说吗?”这样的话来激励他们积极发言,及时鼓励表扬,触动着他们的心灵。看到王凯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看到张鑫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仿佛感受到了他们心中的喜悦。
3.让宽容和耐心成为滋养学生的一剂良药
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用一颗宽容和耐心去悦纳学生,能唤回学生深处善良的本性,建立师生之间爱的纽带。在学习中,对于张鑫栋不明白的问题,我会反复讲解;对于王凯的调皮捣蛋屡教不改,在家访过程中我没有告状,用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使他慢慢改变了,学会帮助他人,宽容和悦纳他人。
爱神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爱)的意义在哪里?”阿佛洛狄忒说:“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O”代表Obligate(付出),爱需要自己不断地付出更多的爱,无私地去灌溉爱之苗。“V”代表Valued(尊重),爱需要展示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E”代表Excuse(宽容),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宽容对方的缺点与错误。
以“爱”为主题的一次校本活动中,史元超老师提出“整体=部分+部分”的教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弱势群体”。在十三年的从教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们,我也成长了。在与他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用爱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体会到了爱的价值。每次看到王凯成绩优秀的试卷,我真切体会到教师的爱如夏夜明亮的星光;教师的爱又如冬天里明媚温暖的阳光;教师的爱更似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它温暖着学生、指引着学生,使他们能够朝着健康的生命轨迹前行。
作为教师,我做到了相信学生,走进学生,赏识学生,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是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学生,是换一种心态来对待学生,更多、更深、更全地了解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知识技能的发展,更要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做到处处留心,注意捕捉身边的契机,用心去呵护他们,把爱的阳光播撒在他们的心田,爱将会成为我和学生共同的一笔永恒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