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察右后旗是国家级贫困旗,立地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特别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是脱贫攻坚面临的最严峻现实。为此,全旗上下深入贯彻“精准扶贫”要义,紧抓“智志双扶”,以88支驻村工作队为主力军,开展乡村夜校“三堂课”活动。
上好政策“必修课”,让群众成为政策明白人。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家喻户晓、入心入脑,是保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前提和基础。察右后旗以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为中心,开展了乡村夜校必修课。一是系统梳理政策,对国家、自治区、市及旗出台的扶贫政策进行分类整理,精心编制《扶贫政策汇编》,入户干部人手一册,确保干部入户“讲的准”。二是发挥干部作用,驻村工作队及所有扶贫干部将扶贫政策宣讲与学习作为必修课,熟练掌握扶贫政策。三是注重方式方法,主讲人“入乡随俗”,用“家常话”让群众记得住,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宣讲工作。
上好互动“选修课”,让群众致富能力强起来。政策入心入脑后,关键是教会群众“怎么干”。乡村夜校及时将工作重点转至“扶智”上面,引导群众愿意说、敢于说、说实话,共谋脱贫致富“金点子”,上好乡村夜校选修课。一是自主选修,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及农户意愿,由群众自主选修、量身定制授课“菜单”,并与“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相对应,农牧业科技人员、“土专家”、致富带头人等有针对地讲课,向困难群众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致富本领。二是集体选修,重点围绕马铃薯、肉羊、肉牛、雪菊、药材、农家乐、牧家游等优势产业,筛选30多家帮扶企业,落实致富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引领广大贫困户融入扶贫产业链中,参与到集体经濟中来。
上好道德“情感课”,把群众脱贫志气扶起来。脱贫攻坚越往后走,“精神扶贫”越应加大力度。全旗上下始终将“扶志”贯穿于“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各个环节,坚持通过典型示范和群众活动上好乡村夜校道德课。坚持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引领。驻村工作队请来脱贫先进个人现身说法,引导贫困群众依靠意志、才智、双手脱贫致富。开展群众活动,强化思想建设。通过白天的乡村“大喇叭”、“光荣榜”以及夜里的乡村夜校,大力宣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提升了群众的感恩心理和自尊自强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
(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盟市联络(整改)组供稿)
(责任编辑/吕亚娟 唐嘉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