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思维在数字博物馆中的设计应用

2019-12-23 09:28王琪
设计 2019年19期

王琪

摘要:一方面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探索叙事性思维给予设计领域的几点启示;另一方面从具体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阐明叙事性思维在数字博物馆设计中的必要性。借助叙事性思维和叙事学相关理论,将该理论应用于数字博物馆设计,提升数字博物馆的用户体验。从语法、情节设置等角度,叙事性思维和一些叙事学方法为数字博物馆的场景空间、故事叙述等设计提供一些借鉴,提升数字博物馆的观感体验。叙事性思维可以作为一种方法,来增强数字博物馆空间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来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博物馆与参观者的情感牵绊,增强博物馆的传播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 叙事性设计 叙事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TD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0-0158-03

引言

叙事学本起源于文学领域,是文学作品构成的方式方法,后被设计领域借用,多应用于建筑、城市空间设计,逐渐发展为叙事性的设计思维。近年来,叙事性设计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和学者的关注,已经突破了建筑叙事学的单一意涵,进而渗透到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这就对其设计理念基础和方法都提出了更多要求。数字博物馆设计中的叙事性思维正是在叙事性设计跨领域发展大趋势下的表现,但数字博物馆设计的语言和平台尚不健全,叙事学、叙事性设计思维可以为数字博物馆设计提供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参考。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的数字博物馆仅是依托网络为传播途径建立的可供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等端口浏览的虛拟展厅,并非在实体博物馆中的数字展厅

一、叙事性设计概念阐释

叙事是以语言、影像或其他载体再现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曾经发生的事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叙事作为人类了解和表达世界的一条基本途径,拥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寓意内涵和应用领域。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民族,从结绳记事到甲骨刻字,从神话故事到先哲启示,再到当代的文学作品、歌舞戏剧、网络传播,各种形式的叙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叙事走出“表意”的单一范畴,走向和融入了更多领域。在叙事学中,一定会包含着讲述者、叙事文本和读者三方,除此还可能涉及隐含的叙述者和受述者,通过叙事的不同方式,将故事传递和传达,如图1。

敘事学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早已不是新鲜事,而将叙事性思维引入设计领域要稍晚一些,虽然引入较晚,但叙事性思维对于设计学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叙事性设计,即以叙事性思维,借助叙事要领指导设计的方法论。叙事性思维的研究可以从故事与话语两个层面加以分析与展开。故事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事的情节、人物、动作和结果,也就是研究故事在“说什么”;而话语层面则是将重点放在“怎么说”上,这包括了叙述故事的语言方式、声音情境、讲述者与倾听者之间关系和背景情境等。

当代设计已经一定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叙事性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文学、影视、建筑与产品和服务设计本身就有诸多相通之处,在叙事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已经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随着人们对叙事性思维的了解深入,以及设计界对叙事性思维的接受和肯定,新近出现的某些设计思想和方法也受到了叙事性思维的影响,并从中多有借鉴。

二、叙事性思维对设计方法的启示

文学领域的“叙事”的概念已经被较早地引入到建筑设计范畴中。“建筑的叙事性由叙事演变而来,作为基垫的便是展现故事背景的真实性,即建筑之于场地的合理化。”通过故事性的叙事性思维设计方法,将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哲学以及匠人的巧思自然而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的设计语汇中,由于叙事性思维为建筑带来的情节性和情感性,居住者和使用者在建筑中便会唤起自身的感知和回忆,跟随设计者的指引,感受建筑带来的或源远流长或跌宕起伏的居住和观赏感受。由于在过程中,居住者和使用者投入了更多的感情,设计者也就成功地借助叙事性思维在建筑和居住者、景观和使用者之间搭建起精神和情感的桥梁。除了一般而言的整体性和故事性值得在设计中借鉴以外,在叙事设计中,有两种方法应用颇多,且效果甚佳,那就是制造矛盾冲突和欲扬先抑。

一般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对于一个体系完整的故事而言,一般都会经历前因、发展、高潮、结局几个大的阶段。而在情节发展、情感升华的环节上,作者为了为接下来的情节叙事做出充足铺垫,会将矛盾冲突作为故事发展的推动力量,从而鼓励人们自发思考、主动探索的兴趣。“叙事性景观最终的目的一定是唤起感知主体的某种心理感受与心理期待,让其与设计师所要用景观传达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共鸣。”在一些博物馆入口处,会将大门做专门性设计,或者设置一个小型广场,在广场上树立大体量标志物,以在心理上疏离博物馆与周边环境,利用标志物、色彩、灯光、体量等元素制造博物馆与周边环境的矛盾,在观众行经的同时,在心理暗示自己即将进入一个“不同寻常”的情境,从而进一步激发观众的探索欲望,如图2。

欲扬先抑是文学、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另外一种叙事手段。比如在影视作品中,往往在开篇伊始便为观影者设定一定的情境,通过制造悬念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在人们心理上做足预期。“抑”也可以被视为情节的一部分,它不像矛盾冲突那么锐利,而是牵引着观影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向后面的章节。一般而言,博物馆相对于其他展览、演出等形式较为枯燥,为了让参观者身临其境需要从各方面调动参观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从外观几乎看不到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影子,在隐逸的建筑中展出的展品便需要参观者揭开悬念,亲自探索,如图3。这种似隐非隐的展现是苏州园林惯用的手法,也很好地在苏州博物馆起到了欲扬先抑、调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

对于大多设计者,将叙事思维引入建筑设计已经并不陌生,故事性的建筑和景观在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功能性的同时,更把他们带入到相应的情境中,从而强化建筑、景观与居住者、使用者之间的情感纽带。“流连忘返”大抵除了被景色吸引,尚有置身其中的情愫。而这种故事性、叙事性、跌宕起伏又充满期待的设计方法亦可用于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中,通过数字博物馆的一次浏览作为一次完整的叙述,而用户的使用体验就是对叙述的感知和领悟。

三、叙事性设计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

叙事性思维和设计与体验设计、服务与情感化设计等新型的设计方法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对于叙事性思维借鉴的最显著改变即在于,从曾经设计领域对于内容(“说什么”)的单一关注转向为对内容与形式并重(“怎么说”)。借助于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数字展示方式,单纯地为参观者提供介绍性的文物浏览和体验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期待和需求了。基于这样的市场要求和趋势,数字博物馆的建构需要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更多地关注博物馆本身与使用者之间的维系关系,从“做什么”逐步转变为“为什么”和“怎么做”。“博物馆叙事结构主要是研究如何将博物馆展示的各个内容串联在一起,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数字博物馆以先进的媒体技术延伸了实体场馆的时空边界。本质上说,博物馆设计是建立在建筑设计和展示设计基础上的,博物馆的建筑、浏览线路的设计、文物的讲解通过设计者的构思融为一体,一个好的博物馆体验就像一次时间旅行,运用叙事性设计思维的设计师会为参观者留出一定的可变空间和不同选择,这样一来,即使是在无法移动的建筑或景观中,不同的人由于他们自身背景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感观领悟。“隐喻与象征的成立依赖观众本身的文化积累和空间体验。”而在数字博物馆的浏览过程中,设计者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自然地将参观者引入到设定的环境中,有意或无意地引导他们产生一定的或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1.敘事性设计应用于数字博物馆的空间体验

数字博物馆借助于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等技术,作为实体博物馆的搭档,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参观者在数字博物馆中得到的除了介绍性的文物知识,更可以在数字博物馆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展示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在片刻间穿梭子不同展馆空间。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线上数字博物馆中,有独立式的,也有集合式的,其中北京数字博物馆是我国规模较大、建设相对完备的数字博物馆,该网站集合了若干个数字博物馆,通过该网站可以进入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中国美术馆数字展厅、中国地质博物馆虚拟展厅等19个展馆。通过简单的页面切换即可实现对不同展馆、展厅的浏览,极大丰富了数字博物馆叙事性体验的情节和故事。

2.叙事性设计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数字博物馆作为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提升参观者深度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性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题中之意。“叙事性设计的应用不仅可以主导参观者的思维模式,影响参观者的价值认知以及心理活动,还可以带动参观者自发地参与到设计者的语境中,系统梳理展项、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自我完善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用故事串联,在“经历”中看到知识、感受知识是在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正如上文提到居住者会因个体经历和背景不同,生发出对同一建筑物的不同理解和解读,让参观者在“自己”的故事中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可以在吸收新养分的同时,解构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而重塑知识架构,形成全新的、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中,参观者主动扮演了学习者的角色。比如,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中就为观众提供了“收藏”等留下自己浏览痕迹的功能,如图4。随着观众个人浏览量的增加,就会形成自己的参与体系,从而建立与数字博物馆更积极、更深刻的互动。

3.叙事性设计建构与参观者的情感纽带

“依托各类交互技术的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带来的独一无二的叙事方式并最终形成了数字博物馆的交互式叙事系统。”一方面,在思维层面的如情感、情绪等心理因素在认知过程中同样也扮演了很为重要的角色,这正是上文所提到的“矛盾冲突”与“欲扬先抑”等叙事性思维方法的用武之地,通过叙事手法的安排设计让参观者在浏览过程中有期待、有猜想、有回味。另一方面,虽然一场展览持续的时间有限,但是对于数字博物馆整体而言,应该有更为长期、可持续性的建设和设计。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博物馆的设计要实现长期的情感牵绊和长久维系,这种维系不仅仅要在正在使用的过程,还要延续到关闭了网页的“使用后”。例如,在陕西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博物馆的栏目设置中,除了可参观、可浏览的虛拟场馆,还有类似的项目,如“文物故事”、“互动分享”、“网络视频教程”等类似栏目,如图5。这些栏目强化了数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价值,将其影响打破了到“物”的局限,扩展丰富了更多的空间。

结语

今天的數字博物馆承担着文化传播和公众教育重要功能,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实体展馆的时空制约,促进了文化传播,扩宽了公众教育的新渠道。借助叙事性思维,可以为数字博物馆的设计提供一些设计手法和方法上的参考。

1.数字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可以借用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情节设计,增加数字博物馆浏览的故事性、情节性。

2.叙事性思维可以作为一种方法,来增强数字博物馆空间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提高参观者参与的兴趣,建构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情感的关联。

3.通过“课程”、“互动”等方式延续博物馆的叙事,将数字博物馆的影响扩展到“物”以外,增强博物馆的教育意义。

当然,除上文中提及的叙事手法和影响作用之外,经典叙事学还有很多可以引入设计的思维方式,在数字博物馆中应用叙事手法的空间还很大,还需要设计师结合具体展览要求进行深入的探索,以使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