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家”文化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2019-12-23 09:28武一杰
设计 2019年19期
关键词:居住环境四合院文化

武一杰

摘要:对传统“家”文化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索了传统“家”文化的建筑形态,当前居住环境设计的特征,分析了传统“家”文化在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对传统“家”文化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传统“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将其融入居住环境设计中能够丰富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元素与内容,构建出具我国独特特色的建筑,而且也有利我国传统“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家”文化 居住环境 四合院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0-0048-03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类数码、生物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和审美,而科技的应用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又促进了居住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使得居住环境设计的创作理念与手段也在不断改善。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与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延续文脉,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传统与现代进行相互结合,尤其重视将传统“家”文化融入居住环境的设计当中。

一、传统“家”文化的建筑形态

《墨子·经说》有云,“字,东西家南北”,意思是空间因“家”而定,如图1。“家”,是人们自出生以来首次接受文化的场所,也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几乎所有的文明民族都是有家庭组织的,由此而形成了各民族的家庭观念与家庭伦理关系,影响并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种家庭观念与家庭伦理关系便构成了“家”文化,通过一个家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人口也较多,各地区的地理气候与自然条件相差极大,不同民族的生活文化需求也有所不同,对于“家”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文化,这也体现在建筑形态上。总体上,华北地区的建筑形态主要为四合院内庭式,如图2;江南水乡居民的住宅多带侧院,并内置外景花园,小天并的式的内庭既可遮风挡雨又可防日晒,如图3;华南地区的客家人因存在较强的防御需求,所以其建筑多呈圆形或方形的集合式土楼,如图4;黃土高原干燥少雨,人们便以当地地形条件为基础在沿山或地下开挖窑洞,如图5;南部地区多雨且温度偏高,当地居民建筑形态多为竹林結构高架,如竹楼,如图6,以便于通风;内蒙古地区存在大面积沙漠地带,常年伴强风,且其多为游牧民,建筑多为顶部有圆洞的蒙古包,如图7,既能釆风,也有利通风;云贵川、西藏、新疆等地区多选择当地材料,结合民族的特色生活方式营造出极具特色的地方建筑,如藏楼、石板层、一颗印等。

二、居住环境设计的特征

居住环境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物质与审美需求,其以建筑的外部空间为基础,追求将室外空间的各种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居住环境设计自古以来便有,早期多用于宫廷建筑与居住建筑当中。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与理论不断发生变化,居住环境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也逐步转变,环境设计自原有的封闭形态慢慢转变成了如今的开放式空间设计,设计也不仅仅在于视觉方面,而是综合了各因素、各层次、多方位的整体设计,设计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性、多元性、人文性、艺术性和科技性。

(一)整体性

居住环境设计非常重视环境的整体效果,重在把握创造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居住环境包括建筑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与色彩、周边绿化与小品等各类要素,若不能很好地控制对居住区的整体环境效果,各部件就算再美丽无只是一些支离的局部,而无法形成完美的整体,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二)多元性

城市的发展要求居住环境应丰富多彩,同时居住环境的多样化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更具生机和力量。因此,居住环境设计还具一定多元性,居住环境当中涵盖了各类人文、历史、风情、地域、技术等元素,在进行设计时,将各类元素与景观环境进行相互整合,便形成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多元性。如上海,城市中既有极具当特色的里弄,又有具欧式风格的殖民地建筑,同时还有具古典、现代、田园等风格的其他类型建筑,使得整个城市的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三)人文性

居住环境设计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所设计的居住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和地区文化特征相符,能够满足各阶层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既充满文化氛围又具人性情趣的空间,供人们居住、休憩、娱乐,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四)艺术性

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为满足功能,包括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需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与观赏功能为前提。人们的居住空间分为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种,其中有形空间主要是指具实际形体、材质、色彩等的空间,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环境的对称与均衡、对立和统一、各物质的比例与尺度、节奏和韵律等方面。无形空间的艺术性则主要表现在给人们所带来的各种感受与精神需求,如流畅性、自然性、舒适性、协调性等。

(五)科技性

居住环境设计还具科技性特征。居住环境空间的组织需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包括对材料的选择、工艺的使用及其他科技手段等来实现。伴随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居住环境设计当中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如智能家居、智能监控系统、通讯技术等,另外,不断推陈出新的材料也使得居住环境的设计内容更加丰富。

三、传统“家”文化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建筑形态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本身是无法成为创造文化的动力的,传统内部还往往存在一些形式化的危险,为此,在进行居住环境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传统“家”文化的运用,也不能只是简单地一味去模仿,而应对其深层含义进行深入挖掘,将其精髓提炼出来,从感性思维转变为理性思维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

(一)传统居住环境设计中“家”文化的运用

“家”文化在传统民住环境设计当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室内对称的空间形式方面。传统“家”文化讲究和谐,以和为贵,追求阴阳平衡,因此,传统居住环境设计极注重对称,不仅仅是室内对称,还包括室外、装饰、家具等,如北京典型的四合院,如图8,其整体布局非常讲究对称。而从明代开始,由于等级制度的规定,各类住宅的开间、构架与用材、装饰都存在一定差异。《明史》卷六十八明确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因此,明代普通百姓的房屋的结构与装饰的风格多朴质素雅。因不能使用斗拱,只能利用梁柱构架,所以屋顶与屋脊也相对朴素,基本保持圆缓的弧形,再辅以少量砖雕;因不能以色彩进行装饰,多数房屋的屋顶与墙面呈青灰色或灰白色,仅于大门、二门、大厅、走廊等处施以适当色彩,以显现房屋的层次。而由于色彩的限制,装饰艺术便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居住环境设计当中可见很多优美的雕饰,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其中木雕多用于室内与门窗装饰;砖雕多用于大门、二门的门相、影壁、屋脊、外墙等装饰;石雕多用于门墩界石装饰,所使用的题材基本是民间传统美术中的各种纹样,如花鸟山水、民间故事、祥禽瑞兽等,不同的纹样有着独特的造型规则和搭配程式,伴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题材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文化阶层的人们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如商贾云集处多选择历史人物故事或是戏文类题材;文人学士集中处多选择一些具强符号性的纹样,或是一些已经定型化的抽象符号,所雕饰的纹样多为云头纹、拐子纹、冰裂纹、缠藤纹等以形成独特的审美形式,表现房屋主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屋主对于“家”文化的理解。

(二)南方居住环境设计中“家”文化的运用

南方居住环境多包含院落、园林等元素,在对南方居住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传统“家”文化的运用并不仅仅将传统“家”元素进行拼接,而是在对以往生活进行回忆的同时对传统“家”文化的延续。传统的园林、院落仍存在于现代空间当中,使得现代居住环境更具生机,邻里之间有相互往来的空间。以王澎先生所设计的“钱江时代”为例,如图9,该建筑由六座集中式的住宅组合而成,同时利用两层高的院子进行叠加和编织,各家各户均有前院和后院,住房可在院中种植各类花草,部分住房的种植池中还配置了自动灌溉系统。这种同时配备了园艺种植的现代化居住环境不仅可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让人们对传统“家”文化进行回味,拥有“家”的归属感。

“钱江时代”将传统“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建筑艺术进行相互结合,将“家”的生活方式与“庭”的空间形式结合形成的院落置于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当中,让人们在高空当中也能享受到传统院落住宅的自由性,满足了人们对于“家”的领域感,实现了传统院落与现代化新型生活方式的完美结合。利用两层高的院子进行叠加,使各层住户均能感受到居于院落的舒适,有效弥补了现代化高层建筑使得们的人情味和邻里关系逐步消失的缺陷,人们可以在公共庭院当中自由溝通和交流,使得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有利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北方居住环境设计中“家”文化的运用

最典型的北方居住环境当属四合院,这也是我国北方居民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四合院体现了多数北方居民的“家”文化,四合院的布局极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与礼教,体现了家庭观念中的男女、长幼、尊卑有序,房间的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在进行居住环境设计时,设计师们保留了其原有形式,同时对地段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更新,使得其能完美地融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保证城市整体的统一性和和谐性。以北京的菊儿胡同为例,其以四合院的原有形式为基础,经改造后成为了单元住宅式的庭院式集合公寓,如图10、11。菊儿胡同改造采取的是吴良镛先生的“肌理插入法”,即在不拆除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依其肌理将部分传统的四合院进改造,成为新的四合院,这样既保持了整条街区的整体风貌,同时又给老建筑注入了新活力。老建筑的价值是伴随时间的发展而慢慢沉淀下来的,其是无可替代的,保留部分老建筑是给予了人们对地过去进行缅怀的空间,同时新建筑又与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相符,新老建筑结合,加强了人们对于空间领域的认同,使得人们更易产生“家”的感觉,有利“家”文化的传承。

新四合院是基于传统四合院进行改造的,其在原有30m×30m的区域上围了一个15m×13m的小院子和一个10m x10m的户外客厅,将院墙改造成了护壁,并增添了楼梯,创造了二、三层空间,各院落单元围绕院子分布,给予了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空间,让人们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同时,院落为一个开敞的空间,既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让院落与自然元素有了融合的机会,让住在院落中的人们能感受到外部环境。虽然新、旧四合院在外貌形态、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其却以院落为基础使两者具有相同的空间精神,为居住者营造出了具“家”文化的生活场所。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众多入的家居审美正发生质变的背景下,寻找适合我国人民需求的生活空间这个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看多了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以前的传统民居,怀念传统民居环境中所蕴含的独具我国特色的审美与价值观。将传统“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居住环境设计进行相互结合,不仅丰富了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元素与内容,构建出具我国独特特色的建筑,而且也有利我国传统“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居住环境四合院文化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城市居住环境中拼贴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探究
基于多元分析法的人居环境质量研究
室内空气监测质量保证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