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理论意蕴

2019-12-23 07:15朱光好
前线 2019年11期

[摘要] 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突出“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义,加强对人才的价值引领,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广开进贤之路”的选拔机制,用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汇聚人才;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基本理念,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的巨大人才潜力和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 人才思想;  党管人才;  理论意蕴

[中图分类号] D610;C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11-0048-03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善于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2。

突出“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因而,新时代人才工作要突出“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义。

突出人才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资源。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的论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占据支配地位和主体地位的是劳动者。推动创新发展的本质,就是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才要素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才的创造主体地位。

突出青年人才在创新中的价值引领。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只有注重价值引领,才能增强创新动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提出“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才的价值观培育,他强调青年科技人员要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报效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科学研究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但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新时代,只有动员和鼓舞各领域人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创造意识,才能让创新服务社会、让创新推动民族和国家进步。

突出深化人才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性。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要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就必须不断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断改变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从这个层面上说,让人才工作更加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和工作要求,就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人才工作改革,不断改变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大胆探索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让体制机制更好更健全地服务人才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建立“广开进贤之路”的选拔机制

中国古人曾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典强调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大量人才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来,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必不可缺。

锻炼识才的慧眼。所谓“识才”就是发现人才、辨别人才,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对于用人者,要秉持一颗为人民选拔人才的公心,秉持一个客观公正的选人用人标准,更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慧眼识才,就应该善于听其言、观其行,及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是哪个类型的人才、是哪个层次的人才,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察其本质,既看其才、又观其德,既看优点、又观缺点,既看显绩、又观潜绩,既看工作、又观生活。要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甄别人选,作出准确的判断,避免主观臆断。

拥有爱才的诚意。所谓“爱才”,从本质上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就是要深刻认识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人才始终保持尊重的姿态,对知识始终保持敬畏的心态。对人才的喜爱,不是“叶公好龙”,也不是“面子工程”,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畏。

增强用才的胆识。“用才”是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需要胆识和智慧。从根本上说,人才的使用都是人的才能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要有用才的胆识和担当,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汇聚起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涵养容才的雅量。所谓“容才”就是一种对待人才的气度,一种用人者应该具备的风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用人者本身也不可能是全才,自己所用的人才在某一些领域和一些方面可能比自己更突出,某些见识和能力可能甚至超过了自己,这考验的就是一个用人者的胸襟和远见。这种气度更体现在对于错误的包容、对于失误的宽容,特別是一些从事革新性、创新性较强工作的人才,他们在工作当中犯错误的机会多、可能性更大。如果对于一些工作中的错误、一些不涉及原则底线的问题长时间揪着不放,甚至“一棍子打死”,不仅会让人才心寒,也会伤害整个队伍工作创新的积极性。还要具备判断错误和失误程度的能力,及时帮助、有限宽容,体现“党管人才”的担当和分量。

寻找聚才的良方。让人才能够留得下、干得好,就要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1。所以,营造尊重人才、宽容试错、竞相成长的创新环境,就可以汇聚人才的力量,使优秀的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实践中脱颖而出,激发出创新活力。

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基本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应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夯实人民群众这个人才之源、力量之基。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人才潜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无限潜能来自于人民群众深厚的社会实践,来自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所涌现出来的无限智慧。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应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潜能,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在人民群众中汇聚起强大的人才资源库。

人民群众中能迸发无穷的人才活力。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要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破除一切阻碍人才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领域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活力既在大国创造的大场景中展现,又在大国制造的细微处绽放,让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汇聚到党和国家的人才资源库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从本质上说,“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人才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刻认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 “大国工匠”,社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这些正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阐释。从实践的角度看,也只有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全面发展,才能营造“皆可成才”“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1。党在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凝聚著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进程的思想精髓。在新时代,要始终不渝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绝对领导,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步伐,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朱光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 / 曹   晶

1    习近平:《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

2    习近平:《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4页。

3    《习近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07/c_1122502719.htm。

1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1022/c64094-23281641.html。

1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1022/c64094-2328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