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育红
戏曲是由古代的祭祀活动演化而来。祭祀活动的根本是祭神,表达人们对神的敬仰以及期望神为人们降福。在祭祀中固然有表演成分,但是更多的是表达真实的需求,表演是为了配合祭祀活动的目的。其发展到戏曲,已经完全脱离了祭神的目的,转变为一种形式上的模仿。戏曲表演就是借助古代祭祀的形式,将艺术内涵赋予其中的新型文化形态。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戏曲表演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每一个角色都有其表演规律。
作为戏曲中不可忽视的角色,戏曲彩旦具有很强的表演艺术特征和规律,本文从表、做、念、唱、笑五个方面阐述戏曲彩旦表演,并分析戏曲彩旦表演规律。
一、戏曲彩旦表演概述
彩旦是戏曲中的重要角色,它是由优娼发展而来,最初是为了展示娱乐功能、服务统治阶层的一个特殊角色。它有两个功能,一是扮丑调笑,二是讽刺。汉代的东方朔就是这样的角色。后来戏曲表演当中加入了这种功能角色,保留了这两种功能,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彩旦。彩旦也叫丑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和老旦、小旦等角色相比,表演规律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和表演角色的定位有关系;另一方面,与其特殊的人物设置有关联。彩旦在语言和行为、装扮等方面与其他角色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其表演规律也独树一帜。笔者通过分析表演艺术,尝试将其表演规律提炼出来。
二、戏曲彩旦表演艺术特征分析
彩旦具有很强的表演艺术特征,角色的复杂性和难度是公认的,要想驾驭这个行当,需要很强的表演基本功和表演素养。几乎每一部戏曲中的彩旦都起到调节气氛、渲染舞台效果的作用。彩旦可以让人发笑,但是让人发笑的不一定就是优秀的彩旦,它内在的表演艺术还有很大差异。本文对其表演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从表、做、念、唱、笑五个方面加以分别叙述。
第一,表。表就是指表演,彩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表演艺术。戏曲是模仿的艺术,彩旦的表结合生活素材加工而成,生活中有很多的人物形象,比如官员、百姓,有奸有忠,有善有恶。如何进行表,要根据所表的对象,以事实为依据,最大化地揭示人物形象,要符合人物的基本特征,塑造人物的标志性格。一个出彩的彩旦,可以让一幕平淡无奇的戏曲变得富有艺术感染力和魅力。
第二,做。做是指演员的身段、台布、手势、眼神等基本功。优秀的彩旦可以通过自己的微表情和微动作产生不一样的艺术魅力,从这里可以发现彩旦其实是借鉴了文小生和花旦的一些特征。比如手势就是借鉴了花旦的手势,眼神则是借鉴了净旦的眼神,身段则是借鉴了老生的一些特征,所以彩旦某种意义上说是戏曲表演当中最具看点的行当。优秀的彩旦一个眼神就可以透露出感情,一个身段就富有意味,可以将身段、眼神、语言浑然一体,流畅地表演出来,起到丰富的舞台效果。
第三,念。念是指念白,也称白活。彩旦的念有很多类型,比如有韵白、生活白、自然白、干板白、贯口白、暗板贯口白、说板白、说白、令子(大念、小说)等,难度很大,很考验彩旦演员的能力,彩旦演员首先要具备口齿清楚、咬字轻盈等能力才可以完成念白工作。
第四,唱。唱是指唱腔与唱功。一般而言,彩旦的唱腔很少见,主要体现在唱功上面。彩旦的唱功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比如演员在演唱时非常注重舌尖的灵活性。具体演唱时,演员要具备扎实的唇功,吐字当中要体现明亮的感觉,声音听起来十分浑厚爽亮。彩旦的唱功很丰富,艺术特征十分明显,比如在快唱时有一种流畅的艺术感,在慢唱时又觉得十分耐听,在悲唱时总给人一种动情的感觉,在乐唱时又十分的传神。一般而言,彩旦唱功主要以大本嗓音(真声)为主,有些时候也会听到小嗓(又称二本腔,假声),唱功高超的彩旦演员可以将真假嗓完美地结合起来,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韵味。
第五,笑。笑是指笑的类型和笑法。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笑法。这部分是彩旦最出彩的地方,也是最大的看点。彩旦的笑通常分为快笑、慢笑、大笑、喜笑、悲笑、冷笑、偷笑、狂笑、怪笑、疯笑、苦笑、喷笑、老人笑、无声笑、唱中笑、喜转悲笑、悲转喜笑等。不同的笑技巧不同。例如,大笑时要利用假嗓,表演稍微夸张一些,肢体也要配合;怪笑时,真假嗓相互转换,表情要配合。这是彩旦表演最具特色的地方。
三、戏曲彩旦表演规律分析
戏曲彩旦表演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利用性别差异增加表现力
彩旦具有喜剧性,它的喜剧效果通常利用性别差异来凸显,女彩旦尤为突出。
在一些戲曲当中,彩旦通常是扮演婆婆的角色,由于年龄偏大,也叫做“婆子丑”。根据考证,婆子丑是从唐朝《唐戏弄》的“弄假妇人”当中蜕变而来,“弄假妇人”是说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由男性来完成的。其利用疯疯癫颠、仍具男性化的嗓音来达到喜剧效果,观众从这种不和谐的形象当中体验到彩旦的表演乐趣,如装疯卖傻、语言粗野、举止粗鲁等,这都是利用性别的反差来增添艺术效果。当然这种生活丑的例子不胜枚举,彩旦要做的是将生活丑上升为艺术丑,这就需要在语言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艺术加工处理,从审丑的视角进行反向表演,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它利用艺术的否定存在来烘托生活的美。这种规律是比较固定的规律,也是比较常见的规律。
(二)从礼教出发然后回归礼教。
戏曲反映的是古代文化价值观,礼教在其中十分突出,可以说古代戏曲都是在礼教的范围内展开情节叙述。彩旦也是如此,其人物形象设定都符合礼教的模式。例如,男彩旦大多为仆人、小吏;女彩旦大多为媒婆、婆婆等。这些人物大多是社会底层,身份卑微,通过调笑滑稽取闹来达到精神放松的效果,或者是进行语言讽刺来满足内心的失落感,这是一种古代的“阿Q精神”。
(三)女性压抑的不断释放。
由于彩旦的特殊人物形象和地位设定,结合礼教的时代背景,女性压抑的情绪释放是戏曲彩旦的表演规律之一,通过表演,来暗自完成这样一种释放。质言之,这种丑,是从主流的视角出发的,是不合礼教的。礼教下的女性是普遍压抑的,通过扮丑来释放心情的压抑,这是常见的表演套路。
彩旦表演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它的表演特征和规律很多,本文从基本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