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困局中,“中国之治”受瞩目(回顾·展望 2019年终报道)

2019-12-23 04:15李司坤青木
环球时报 2019-12-23
关键词:中国之治经济体贸易战

本报记者 李司坤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编者的话:12月21日,《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中心发布题为《世界之困中国之治》的2019年全球民意调查报告,也为本报年终报道系列文章拉开序幕。这是环球舆情中心第八次年度全球民意调查。今年11月20日至12月3日,环球舆情中心在五大洲的17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乌克兰、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埃及、肯尼亚、南非与澳大利亚)展开随机抽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样本17496份(每个国家均不少于1000份)。在国家选择上,覆盖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国周边重要国家、全球主要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调查结果显示,对过去一年世界局势的变化,全球多数民众有明显感知,新兴经济体尤甚。而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从经贸摩擦、香港问题等都可看出双方之间的复杂互动。与此同时,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中国之治与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的美国之乱形成的对比越来越明显。

世界显变谁来引领全球治理?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之困中国之治》报告中,有一项指标延续了去年的调查结果——与去年的结果相近,多数(82.8%)受访民众对2019年世界局势的变化有明确感知。其中,15.1%的民众认为世界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近四成民众认为有“明显变化”,认为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的民众占28.4%,仅不足一成的民众认为“没有变化”或“不知道”。

相比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对于全球经济与时政的变化显得更为敏感:有87.3%的新兴经济体民众认为世界局势发生了明确变化,而这一数字体现在发达经济体民众身上只有76.8%。分国家来看,中国民众对世界局势明确变化的感知度最高(94.6%),接下来依次为肯尼亚(93.7%)、印度尼西亚(92.1%)等。美、法、日等多数发达国家受访者的感知程度低于17国平均水平(82.8%)。

对于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民众的感知程度差异,中山大学教育部国别与区域基地大洋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学东给出了解释。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普通民众对于世界局势并不关心,“他们生活富裕,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老觉得他们自己就是全世界,所以他们对真正的身外世界不怎么关注。日本社会由于老龄化严重,对世界局势的不关注更是如此。反倒是像我们这种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的国家,对世界的关注度更高一些”。

既然世界在变,那么,哪个(些)国家能够承担“全球治理引领、示范和协调、保障的责任”?对于这一问题,在受访的17国民众中,美国、德国、英国的被认同度较高,分别为28.7%、25.5%、20.5%,中国紧随其后(18%)。具体来看,在新兴经济体受访者中,中国被寄予厚望(27.7%),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29.1%)相差无几。而来自发达国家的民众,则明显认可美国和德国等老牌西方大国来承担这样的责任。

报告总结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获全球民意认同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发达国家民众接受中国的发展与贡献需要一个过程。但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诸多益处有目共睹,中国参与全球事务治理未来可期。王学东对此表示,一般来说,民意调查反映的都是民众对过去的印象,而美国从1945年开始到现在,基本上都是世界事务的主导国家。“世界的发展就像一场接力赛,如今美国这个‘火车头越来越慢,而中国蒸蒸日上。(中美角色)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他说。

经贸摩擦中美民众感受有温差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实质是什么?是世界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之争?中美两国之间高科技的竞争?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中国反抗美国霸权的一种表现还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争?虽然中美已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贸易战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根据本次民调,选择“经济之争”的民众最多(39.8%),接下来是“科技之争”(35.5%)“对华战略遏制”(31.3%)和“贸易保护主义”(28.3%)。一个有趣的现象是,78.3%中国受访民众认为贸易战实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而美国选择该选项者不足两成。

尽管受访民众中认为是“经济之争”的稍多,在德国柏林国际政治学者克里斯蒂安·里尔曼看来,“科技之争”更准确些。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近百年来一直是科技霸主,科技支撑美国的经济强权。这从美国特别遏制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可见一斑。相较而言,中国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毕竟人均GDP相比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中美两国民众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有几点:第一,相较于美国,中国社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普遍观念,且中国民众对国际国内政治事务的关注比较多;第二,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美国比还有差距,一个国家相对弱势且处在追赶进程中时,民众对于遭受战略遏制的感受会更加敏锐;第三,美国社会内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程度要低于中国,这加剧了他们形成统一论点的难度。

除此之外,对于“中美贸易战会顺利协商解决”的选项,不包括中美在内的15国受访者选择“不确定性”的最多(35.9%),选“认同”与“不认同”的各占27.1%、20.8%。中国受访者中过半(54.6%)人表示“不认同”,“认同”的比例仅为8.3%;而美国民众对“贸易战会顺利协商解决”态度模糊:“不确定”的比例高达34.6%,“认同”者占28.2%,“不认同”者为19.9%。梅新育表示,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中美两国民众对贸易战的关注度不同,“关注程度高,认识得比较深刻的话,都会明白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是一场持久战”。他认为,美国大多数民众对贸易战不够关注,“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国内两党之间的内斗,对贸易战有这样的感觉十分正常”。

干涉香港西方“双标”背后的民粹

中美关系是贯穿本次舆情调查的一条主线,而香港则是中美交锋不言自明的一个战场。调查发现,在香港问题上,多数国家的受访民众高度认同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是在干涉中国内政:95.9%的中国民众认同这一说法,六成美国民众认同此观点,其他15国民意认同比例为七成。但美国民众虽然认识到美国此举属于干涉中国内政,仍有46.6%的民众倾向于支持,即认为“这是在干涉中国内政,但我持支持态度”。

香港资深评论员何亮亮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在香港问题上很多媒体的报道并不公平,但对于国际社会的大部分成员而言,他们能够感觉到美国是如何介入香港事务的,特别是美国国会通过涉港法案,这本身就是美国的一种长臂管辖。“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国家的人并不喜欢这种事情,所以舆情会反映这一点”。

何亮亮认为,对于美国民众来说,美国是超级大国,他们习惯了美国干涉别国内政。他提醒说,在涉港法案上美国两党一致,几乎是全票通过。“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一种民意,从这个角度看,有这样的民意也就不奇怪了。”何亮亮说,民意有时也会“出错”,“有时候,所谓的民意跟民粹没有什么区别”。

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在香港问题上“双重标准”明显,本次调查就此设置题目,结果显示,90.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西方媒体的报道“存在双标”,美国民众当中认同此观点的比例为41.4%,其他15国为55.6%,其中西班牙为63.9%,是西方国家中最突出的,或与加泰罗尼亚抗议有关。

何亮亮说,其实,跟香港相比,西方媒体在加泰问题上的“双标”并不明显,大略可以感觉到西方媒体对示威者稍有同情,但没到公开支持的程度。不过,在香港问题上,西方媒体是一边倒地支持暴徒、批评警察。尽管如此,西班牙民众仍然有相应的被“双标”感觉,“他们还是有些感同身受的”。

此消彼长“做蛋糕”与“分蛋糕”

近年来,美中在全球的影响力此消彼长,这在过去美国皮尤中心的调查中呈现,也为此次环球舆情中心的报告所确认。《世界之困中国之治》报告显示,17国受访民众中,过半(55.5%)认为美国近年来国际形象变差,超四成(43.8%)认为美国国际影响力下降。其中美国人认为本国国际形象“变差”的比例为41.2%,部分西方国家民众,如德国人(72.0%)、西班牙人(72.0%)、法国人(67.3%)也对美国国际形象持消极看法。美国的盟国中,日本人最不认可美国国际形象提升,仅6.8%的日本民众认为其形象“变好”。

“美国国际形象变差的结论符合现实。”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里尔曼表示,美国的“粉丝”越来越少,早在伊拉克战争时,德国和法国就公开反对美国出兵。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它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多并公开化。而在贸易争端中,这几个西方国家也是美国重点报复对象。“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政策下,频频退出国际组织,发起贸易战,用威胁手段代替外交手段,把美国的缺点无限放大。”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国家的民意都认可近年来中国形象变好。总体上,超半数的17国民众认可中国国际形象“变好”,在非西方阵营、新兴经济体、与中国关系友好的国家民众中更为突出。此外,六成以上民众认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上升”。

那么,哪些因素为中国形象变好作出了“贡献”?受访者首选“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59.0%)和“部分科技应用领衔世界”(54.4%),其次是“与全球多数国家保持良好、务实的外交关系”(34.4%)。具体看,发达经济体更认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发展中国家民众看重中国5G、高铁、移动支付等技术,他们也期待中国在科技分享、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大国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除中国以外的16个国家中,81.4%的民众希望本国参与并受惠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对于这一趋势,王学东并不感到意外。他说,西方过去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但如今随着它们的发展加速度减缓,“做蛋糕”的速度越来越慢,“分蛋糕”的争议暴露出来。“当前西方国家的社会不稳定,整个社会结构面临改变。反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上芝麻开花节节高,蛋糕越来越大,增量显而易见。”王学东说,“所有民众都希望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而然地,世界向我们投来目光。”▲

猜你喜欢
中国之治经济体贸易战
工作图什么?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中国之治”彰显全球魅力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张维为:“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