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蕾 ,苏志扬 ,赖宏忠 ,康文婷 ,曾清华 ,陈能哲
(1.德化县医院,福建 德化 362500;2.南安市洪濑中心卫生院,福建 南安 362331)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不断改变,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该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CS是指在颈椎间盘自然退变过程中,受劳损、风寒湿邪、咽喉感染等外因刺激导致颈部动力和静力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1]。本病属中医学“眩晕”“痹证”“痿证”“项强”等范畴,目前尚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因此,笔者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对113例CS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进行探讨研究,现介绍如下。
1.1 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2版)》[2]制定 CS 的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① 长期居住德化县地区,时间达5年以上;② 结合症状和影像学综合诊断,确诊为CS;③ 年龄20~80岁;④ 自愿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伴发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 伴发急性颈椎间盘脱出、脊椎炎性病变、脊柱骨折及恶性肿瘤;③ 感知功能异常;④ 研究数据缺失。
1.4 剔除标准 ① 自行退出研究;② 达不到证素诊断标准。
1.5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德化县医院康复科住院的CS患者119例,其中不能达到证素诊断标准6例,予以剔除,最终有效病例113例。其中男42例,占37.17%,女71例,占62.83%;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49.96±11.08)岁;职业分布:脑力劳动者 59例(占 52.21%),工人20例(占 17.69%),农民 34例(占30.10%)。本研究经过德化县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2.1 四诊资料采集 在中医四诊的基础上,依据“600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3],应用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四诊信息采集表,由2名专业医师按统一标准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并做好记录。
2.2 证素辨证 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参照朱文锋《证素辨证学》[4],根据四诊信息在诊断中的权重,以加权阈值法确定证候要素和证素。每一症状的轻重,以中等程度为准,若该症状重时,其定量诊断值乘以1.5,若该症状轻时,乘以0.7。辨证要素贡献度通常以70、100、150分作为通用阈值进行分级。CS证的要素诊断确定,以100分作为通用阈值,症状对CS证的要素贡献度之和达到或超过100分时,即可诊断该证素。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釆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表示,采用 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1 CS中医证素分布
3.1.1 CS中医病位证素分布 将积分≥100分的病位证素纳入统计分析,113例CS的常见中医病位证素(频数分布比例>10%)按频数高至低分别为:肝、经络、脾、肾、胃、表。 见表 1。
3.1.2 CS中医病性证素分布 将积分≥100分的病性证素纳入统计分析,113例CS的常见中医病性证素(频数分布比例>10%)按频数高至低分别为:气滞、湿、阳虚、血瘀、气虚、寒、阴虚、痰、热、血虚、阳亢。见表2。
表1 CS中医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3.2 CS中医证素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3.2.1 CS中医证素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3~表5。
表2 CS中医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表3 CS中医虚性病性证素与年龄的相关分析(n,%)
表4 CS中医实性病性证素与年龄的相关分析(n,%)
表5 CS中医病位证素与年龄的相关分析(n,%)
3.2.2 CS中医证素与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6~表 8。
表6 CS中医虚性病性证素与性别的相关分析(n,%)
4.1 CS主要中医证素分布 根据表1、表2,CS主要证素有肝、经络、脾、肾、气滞、湿、阳虚、血瘀。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当肝脾肾不足,筋肉骨失养,或再加上气机阻滞、湿邪侵犯、瘀血阻滞等因素,导致经络空虚或阻滞,可出现颈部筋强拘挛、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正如《素问·痹论》所言:“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现代医家袁志光、李瑞达等[5-6]认为肝肾不足是CS的根本;任永霞[7]认为脾虚气弱是CS的发病基础;高峰等[8-9]认为寒湿是CS发病的外在因素,并善用热敏灸疗法治疗;于瑞玲[10]认为血瘀是CS发病的内在证候因素,喜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综观上述医家观点及本次研究结果,本病乃是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其本为肝脾肾亏虚、阳气不足,标为寒湿侵袭、气滞血瘀。
表7 CS中医实性病性证素与性别的相关分析(n,%)
表8 CS中医病位证素与性别的相关分析(n,%)
4.2 CS中医证素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在分析中医病性证素与年龄的关系中,我们发现血瘀证素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分布在41~50岁最多。可能此年龄阶段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情绪容易抑郁、紧张,影响气血运行;且该年龄段长期应酬,嗜食油腻,运动较少,易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易成瘀[11]。而在分析病位证素与年龄的关系中,脾、肾、肝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集中在41~60岁。《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由此可见此年龄阶段肝、肾多数开始不足。41~60岁CS患者,事业处于上升期,子女处于升学期,工作家庭负担大,思虑过,则伤脾,故41~60岁CS患者常因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致肝、脾、肾不足及筋脉骨失养。因此治疗该年龄段的CS时,应时刻固护肝、脾、肾。
在分析中医证素与性别的关系中,气滞和血瘀证素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在女性中分布比例明显较高。中医认为“女子多郁”,女性这一特殊生理特点,导致其容易气滞血瘀,因此临床遇到女性CS,应考虑酌加行气化瘀药物[12]。
4.3 德化县CS证候特点分析 研究表明德化县CS的发生在病性上除气滞外,湿最为常见,而本课题所采集的样本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均较少暴露于室外或潮湿环境中,这可能与样本均来自德化地区有关。《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说明不同地域寒热温凉不同,则感邪性质也可不同。德化地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潮湿;且德化地区居民素喜饮酒,海鲜厚味,滋腻中焦,易酿化湿邪,故德化地区的长居人口湿的证候特点较为明显。湿虽不是CS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却是不可忽略的证候基础,故我们在治疗德化县居民的CS时,应考虑该地区居民的地域、气候、饮食习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不忘化湿祛浊。
本研究显示:本病其本为肝脾肾亏虚、阳气不足,标为寒湿侵袭、气滞血瘀;41~50岁CS患者血瘀程度较其他年龄段明显,应兼顾活血化瘀;41~60岁CS患者应注重补肝、脾、肾,女性CS患者应以行气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在治疗德化地区CS患者时,应兼顾化湿祛浊。由于本次研究样本数较少,病例来源单一,均为德化县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可能导致样本类型有所偏倚,有待今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范围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