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 熔(陕西)
一
我的脚步踏上了这块土地。
这块烧瓷器的土地。
人在这里,心在这里,炉山在这里。
场景恢宏。
那是从历史深处烧来的烟火,那是一个朝代烧到另一个朝代的烟火,那是一代人烧到后代人的烟火。
这烟火,传承了瓷文化的筋骨,传承了瓷文化的精品,传承了瓷文化的壮观。
三
在陈炉。
那些普通的,精美的,好奇的瓷器,让人沉醉于工匠们精巧的工艺。
这里出产着一种倒装壶。看上去普普通通,与其它壶没什么两样。
但是,拿起来翻过看,壶底有一圆孔,瞬间令人不解,起了疑虑。问之,才得知,把水从壶底圆孔倒入,翻过来摆正,水不会流出来。我们依旧不解,追问,原来悬机都在酒壶胖胖的肚子里。
这里还出产着一种凤鸣壶。将酒装满壶,握住壶把倒酒,有一种如凤鸣的声音传出,壶拿得越高,这声音越大。
我看见一个公道杯,往杯子倒水,不能倒得过满,也就是说人不能贪心,倒满了,水自然从杯底漏出,到头来杯子无一滴水。如果不贪心,水倒得适中,水则不外漏可供饮之。
陈炉啊。
一部记录耀州瓷的《诗经》。那一块厚厚的、夹杂着碎瓷片的土层,一个时期记载一个时期的历史,无数时期的历史堆积起来,合订成一部巨大的《史书》。
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陈炉有丰盛的瓷源,废弃的瓷片都用来乡路硬化,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用废弃的瓷片在乡路上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既美观大方,又解决了乡间行路难(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身土)的问题。
废弃的瓷片,就像一个个装饰,在蜿蜒的土路上铺出一个个图案。
废弃的瓷片,就像一个个音符,在蜿蜒的土路上铺出一个个声调。
废弃的瓷片,就像一个个铜料,在蜿蜒的土路上塑造出一个个铜号,被风吹响。
这朴素的图案中开出一朵朵花,芳香随风弥漫了古镇。
这声调被人们调试成一曲信天游,在天空回荡。
五
陈炉最绝的风景。
罐罐墙,是用烧瓷用的匣体,以及残瓷等废品,在门前,窑背垒起来的墙,通体火烧过留下的色彩,朴素,自然,大方。
的确,这是陈炉的一绝,一道风景。
其实,这一风光是在岁月里无声无息自然而然的习惯中形成的。
陈炉人怎么也想不到,一个随意的动作创造了一个历史文化之最——罐罐墙。
在门前垒起墙的顶层,匣体内放入土,在适当季节种上葱,卜菜等,长势非常好。
匣体内盛土,透气,保湿,有利于蔬菜生长。
这些长势良好的绿色,也为古镇,为庭院增添了一种生命力。
这些垒在门前、窑背上的罐罐墙,由垒成的直线、曲线,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网住古镇的绝美风光,网住古镇悠久的历史。
八
风依然是陈炉的常客。
去了,就要拉拉家常。
鸟雀鸣叫着。在树上,房顶,院落,崖畔,田野叽叽喳喳,恨不得把一冬未说完的话说完。
春色里。陈炉坐在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蕊里,芳香随风弥漫。
崖畔的野花开了,庭院的牡丹开了,门前的月季开了,芳香醉了风。
田地里,有农人扬鞭,牛耕种的影子走在梯田般的地里,远处,居舍缓缓走过身后,似乎一幅画卷在慢慢展开。
春天的陈炉。是一首田园组歌。
如痴。如醉。
九
把酒倒满。
让我们举杯。
在陈炉古镇,伴着寒冷的风,伴着飞舞的雪,伴着瓷窑升腾的热气,伴着鸟雀尽情的歌唱。
举杯同饮。
痛痛快快地吼一曲秦腔。荡气回肠,豪气满怀,心气十足。
把酒喝下去。
把这里的山泉水饮下去。
连同游走的风一起喝下去吧!
连同飘飞的雪一起喝下去吧!
喝下去。喝下去你就把陈炉的乡风乡俗带走了。
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
十
我急不可待推开门走进陈炉雪的怀抱,清新的空气包围了我,直往心肺里钻。
寒风吹得骨头发出脆响,蛮横的风喘息着。
脚步不忍心往前走,不忍心破坏雪的容颜。
空中的雪翩翩起舞,分外妖娆。混沌的世界在一夜间亮了。
脚下,厚厚的积雪在咔嚓咔嚓作响,像雪花发出救命的声音。
眼前,雪花覆盖了陈炉的一切,到处是一片白,一片纯洁,干净得一点灰尘也没有,有的是蕴藏在心里那一首空灵的诗意。
陈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