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迪智库
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涉及用户隐私的海量数据将被各类物联网设备记录,其数据安全隐患也愈加严重。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有200亿~250亿台,海量用户隐私数据被庞大的物联网设备所承载记录,其安全风险系数也被急剧放大。
当前,我国物联网正逐步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据《物联网白皮书(2018年)》和《物联网安全白皮书(2018)》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但是我国物联网设备暴露问题突出,全国暴露于互联网的路由器及视频监控设备数量超过350万台,仅次于美国;视频监控设备数量超过240万台,位于全球第一。此外,我国物联网建设和发展还存在网络安全设计低级、缺少身份认证、使用默认配置、通信协议缺乏安全性、用户隐私保护不力等诸多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跟踪物联网攻防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建立适合物联网环境的安全防护机制;加快物联网感知芯片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加强数模转换技术研究,提高芯片采集精准度和使用稳定性,研发能够满足市场实际应用需求的高性价比物联网芯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节电、微型物联网操作系统,丰富操作系统网络和应用接口,提高操作系统稳定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组网和通信传输协议,加强协议安全保障,提高物联网组网的稳健性和通信传输效率。
支持物联网安全产业和技术联盟发展,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打造涵盖物联芯片、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在内的全链条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链,形成完整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并开展服务运营;建设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各类孵化器、创业创新基地、科技园区等建设物联网安全创业平台,提升物联网安全创业创新孵化、支撑服务能力。
加强物联网安全学科建设,完善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验室等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高校为基础、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支持物联网安全实训基地建设,鼓励高校统筹安排物联网相关专业学生到国内基地参加实习实训;重视引进培养物联网安全高端人才,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加快引进国际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