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 杨洋
编者按:许多医院都存在着信息机房功能落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本文就笔者医院信息机房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涵盖装修、供电、网络、空调、消防等多个系统的改造设计方案。
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信息机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矛盾逐步集中到信息机房功能落后不能满足医疗信息化建设需要上来。如何对现有的信息机房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安全、稳定、标准的信息化设备机房,是大部分医院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笔者单位的信息机房的主要问题如下:
信息机房建设时装修并未按照标准机房的要求进行,气密性、不起尘等方面达不到要求。机房墙壁仅使用了普通家装材料,地面、墙壁、门的施工缝隙也没有进行密闭措施,造成了机房内粉尘较多,影响设备运行。
机房没有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目前只有主机房、UPS间、网络间、消防气瓶间组成,没有为运维人员提供相应的区域,设备的上架安装、运行维护均在主机房内完成。主机房面积小,机柜布局不合理,机柜与墙、机柜之间间距不足,影响机房内冷气循环;机柜内设备已经拥挤不堪,新增加的设备几乎已经没有空间安装。
供电系统、网络系统等布线混乱。机柜内UPS电源分配不合理,且UPS负载已经不能满足机房现有设备的供电,一旦市电发生故障,可能会造成部分机柜下电,影响较为严重。网络设计不合理,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混在同一个桥架,调整网络线路时可能会影响光纤信道中数据的传输。
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老旧,已经使用了10年以上,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加,核心交换机性能已经制约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造成了用户体验不佳。另外,因设备老旧,故障率明显上升,设备的配件、维修等厂家已经不再提供,一旦发生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恢复,对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根据信息中心实际使用中的需求以及现场测量的数据,对机房改造方案进行了设计。设计方案主要参考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中对B级机房的要求。
(1)机房布局改造
目前机房面积仅为60M2,造成了机柜排列机密,无扩展空间等问题。
①空间扩展
主机房内已无扩展的空间,只能将墙壁拆除,与隔壁房间打通,拆除墙壁后机房面积将扩大到120M2,能满足未来5-10年内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②装修设计
墙面进行防尘处理后,再铺设铝塑扣板;吊顶使用铝塑板吊顶,光源采用LED照明灯,并配置应急照明;地板采用瓷面静电地板,架空30cm铺设,地面铺设铜条接地;利用玻璃隔断隔离出监控区域,同时可作为粉尘等的隔离区,门窗等统一安装密封条。
③机房区域划分
改造后,隔离出主机房、网络间、UPS间、监控区、备件库、办公区、气瓶间等,信息机房基本功能全部具备,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供电系统改造
为了使机房内设备运行更为稳定可靠,更换了原有的UPS系统,采用了最新的施耐德模块化UPS系统,形成了1+1双UPS同时运行,每台UPS主机1+n模块冗余的模式。备用电源采用128块16V铅锌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下能够为机房内所有设备提供6-8小时的电力供应。机房内强电线路重新铺设,每台机柜内引入双路UPS电源,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
(3)空调系统改造
信息机房内空调安装机房面积及设备功率进行安装,因机房面积扩大了一倍,对原空调系统进行了更换,采用了恒温恒湿精密空调,确保机房内温湿度能够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23℃±1℃)、湿度(40%~55%),空调系统采用1+1双机并机运行,保障信息化设备的运行环境。
(4)网络系统改造
①网络布线
拆除原有桥架,替换为三层结构的桥架,其中由上至下第一层为网格结构强电桥架,第二层为网格结构网络(弱电)桥架,最底端一层为光纤槽道。将桥架安装在机柜顶部,既能够将强电弱电进行分离,同时也便于布线和维护。
②设备升级
对原有机柜和新购置机柜进行分组排列,划分为4列,每列机柜头部和尾部分别安装配电列头柜和网络配线柜。使用六类屏蔽双绞线,防止电磁干扰,同时在双绞线的首尾做好标识。
对旧的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进行替换升级,整理原先混乱的IP地址,统一按照每个楼层一个vlan的方式进行vlan划分,便于维护和管理。
(5)安防系统改造
①视频监控系统
在机柜之间、机房角落等位置安装摄像头,保证机房内部无监控死角;升级硬盘录像机,保证监控视频能够保存30天以上。所有监控设备从两台UPS取电,通过STS转换开关为监控设备供电,保证监控设备7*24小时正常运行。
②门禁系统
在机房入口安装刷卡门禁,门禁卡与员工进行绑定,限制人员随意出入,充分保证机房内重要设备和资料的安全。门禁系统同样从两台UPS进行取电,通过STS转换开关为监控设备供电,保证门禁系统7*24小时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