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9-12-23 05:46江光前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型影像学硕士

江光前 ,李 红

(1.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暨第二临床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1)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发展迅猛的新兴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以具体的图像信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高端螺旋CT、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及血管重建、器官灌注、分子影像分析等后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临床医生对医学影像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必然对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国务院学位办早在1998年就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1]。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放射影像科作为三峡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培养基地,承担着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教学工作,本文就科室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现本专业特色,现总结如下。

1 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三峡大学医学院于1984年设立医学影像学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高校,2002年从三年制的专科医学教育转入五年制的本科教育,2004年开始招收三年全日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当时与其他学科联合招生),2018年开始开展医学影像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工作。目前我校和全国其他高等医学院校一样,仍以培养五年制医学影像诊断学专业人才为主,但社会各医疗单位急需硕士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型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需求,需创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型人才。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临床应用型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难题。

2 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临床能力较差

对于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通过5年的本科学习,其已经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能力却不尽如人意。现在国内大部分学校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模式为4年的理论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习,基础理论教学时间长。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既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还要掌握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对于很多课程,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只能走马观花,触及皮毛。学生临床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年的临床实习时间,但是很多学生为了考研、找工作等事情逃避实习,没有按时参加实践,导致临床能力较差,医学影像学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学生解剖知识掌握不牢固,难以精确定位病变位置,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不牢固,对于疑难病例缺乏分析能力等。学生顺利考上研究生后,理论知识尚过得去,但临床能力差是一个普遍现象。

2.2 生源差异给教学带来挑战

现在研究生生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考研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是临床经验欠缺;另一类是本科毕业后在各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和地方各类医疗单位参加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参加考研的,这部分学生临床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所学基础知识早已被遗忘或陈旧。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课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由于学生经历不同,基础存在差异,个人情况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个体差异,增加了教学难度[2]。

2.3 临床科室实践时间不足

由于医学影像学科性质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容易忽略临床科室轮转[3]。此外,很多医院的安排欠妥当,认为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没有必要轮转临床科室,导致其临床知识掌握不扎实,操作能力欠佳。医学影像学与临床联系紧密,很多诊断需要临床资料的辅助,例如临床上常见的阑尾炎、胰腺炎等疾病,根据相关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再结合影像学资料,一般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而如果仅仅依靠影像检查,往往容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如果脱离了临床,影像科医生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4 创新能力较差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临床能力,同时还需使其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忽略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其科研创新能力较差,无法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如果学生只掌握医学知识,没有创新思维、科研意识,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2.5 科研要求及标准不明确

许多医学院校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要求不高(以文献综述就能达到毕业要求)。而且,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深度,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研究生的课题主要有导师的基金课题、非基金课题及自选课题3个来源,选题时需要根据单位情况及导师的要求来决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要想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学位论文,不仅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掌握国内外该课题的最新研究情况,了解交叉学科的一些情况,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撰写。

3 对策

3.1 改革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侧重于临床能力,因此,需要对基础课程进行精简。第一,对于临床基础课,要在密切联系临床的同时结合影像科特色,增加医学影像学前沿知识,如分子影像学、功能磁共振的应用与研究等。第二,积极组织医学影像学专家编写适合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材,以满足研究生培养要求,突出专业学位培养特色。第三,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病例研讨会等活动,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及沟通能力。第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多学科或交叉学科、平行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医学影像学知识讲解,如CT、MR、超声、核医学等,举办医学影像与分子影像相关讲座,扩大研究生知识面。

3.2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临床能力培养

按照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需要在本学科主要专业及有关组成学科涉及的科室进行轮转,参加科室的临床工作。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轮转临床科室,但是轮转一些相关临床科室,会使其对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对提高操作及临床思维能力也有帮助。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观察、判断、分析、综合和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往往能通过分析病例、解决具体问题表现出来[4]。因此,建议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根据自身情况,轮转相关临床科室3~6个月,以学到更多临床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3 规范临床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3.1 轮转考核 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需按照大学研究生处制订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大影像(含普通放射、CT、MR、超声、介入和核医学)科室进行轮转,轮转时实行亚专业导师负责制,由具备3年以上带教经验的主治医师带教。同时研究生按时填写轮转手册,包括轮转时所遇亚专业病种、所学操作技能及科室科研活动、小讲课和疑难病例讨论会开展情况等,并进行自我小结。轮转结束时,带教教师需要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出科考核。

3.3.2 综合考核 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完成各亚专业培训后,需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能力3部分。临床能力又分为病例诊断能力、影像操作技能、重点及疑难病例分析能力3部分。带教教师按照培养方案对其进行考核,以保证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3.4 重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导师的重要职责,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重点虽为临床能力,但并不意味着科研创新能力不重要。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善于发现问题,然后结合临床以提高诊疗水平为出发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此外,在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及撰写论文过程中,导师应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素质[5]。

3.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导师的工作态度、临床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成长[6]。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特点和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议由2~3名教师组成导师组,由研究生的导师任组长,这样会对研究生培养及综合素质提高十分有益。同时,遴选研究生导师时,要严格把关,只有创新意识强、专业水平高且医德学风正的教师,才有资格挑起研究生导师的重任。

怎样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强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解决临床与科研之间的矛盾[7],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生教改方案,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以达到培养合格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型影像学硕士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