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积极推进中美贸易谈判

2019-12-23 04:41
中国商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贸易谈判长效机制发力

10 月数据的整体回落,主要受季节因素和出口交货值拖累工业生产、土地购置费走弱拖累房地产投资以及“双11”导致消费后移等影响。下一阶段,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第一阶段协议有望近期签署,有利于进出口增速走稳;部分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允许发行权益型、股权型金融工具筹集资本金,将有助于基建投资反弹;新开工、施工和销售数据走好,将继续保证房地产投资韧性;“双11”拉动网购、汽车拖累减弱将有助于消费企稳。

财政政策方面,围绕稳增长的目标,重大财税政策加快落地。一是进一步理顺央地财政分配关系。二是坚持有保有压,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意识,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基调,根据经济增长与物价环境实施渐进式预调微调,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扩需求的同时注意控制通胀预期,寻求稳增长和防通胀之间的平衡。一是坚持定向滴灌,重点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二是通过LPR 渐进调整引导利率下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逆周期调节不会缺席,降低融资成本的诉求仍大,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有望逐渐改善,因此年内LPR 报价利率仍有渐进下行的空间和必要。三是货币政策将支持与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增强宏观政策协同效应。一方面,为专项债发行营造合意流动性环境。另一方面,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结构调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明年的翻番目标,建议宏观政策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二是积极推进中美贸易谈判,三是扩内需政策继续发力,四是加快推出房地产长效机制。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及以人为本出发,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供给侧入手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新一轮以土地制度改革、国有经济布局改革为核心的“对内放开”,从适应全球贸易制度“三个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发展趋势出发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的“民心政策”、民生政策、生态政策,从而留住和吸引外资、改革国资、壮大民资,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绿色化)、制造业高端化、服务业便利化,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是积极推进中美贸易谈判。近一个月来,中美双方谈判进展积极,第一阶段协议有望达成,即便APEC 智利峰会取消,双方仍会寻求第三国签署。中方认为将来的目标是取消全部加征关税,但特朗普并不认可这一点,不排除未来贸易谈判仍有变数。我国应在积极与美方谈判、尽量签署对我有利协议的同时,对谈判的艰巨性和困难性保持充分预期,并尽量出台对冲措施,减少对于贸易部门和就业的冲击。

三是扩内需政策继续发力。面对内外需疲软的状况,扩内需政策仍需适度发力:首先,把稳就业作为六稳的首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制造业就业,扩大服务业就业;其次,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改善居民收入增加预期,有效激活和启动农村市场;再次,落实减税缴费、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制造业投资,加强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继续发挥基建的托底作用。

四是加快推出房地产长效机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特别考虑到要完成明年的翻番目标,是否放松房地产行业调控考验着决策者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的取舍与权衡。建议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变“价格目标型调控”为“发展目标型调控”,引入“德国 模式+新加坡模式+中国式创新”,按照“政府市场双到位、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并行、供给需求两侧双激活”框架,尽快推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

猜你喜欢
贸易谈判长效机制发力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构建云南涉藏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分析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