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艳
截止到今年三季度,与同期相比,2019 年毫无疑问是中概股最密集赴美上市的IPO 年。不过,在复杂的全球贸易局势、全球性衰退威胁隐现,债券收益率暴跌,美联储降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美股的走势犹如过山车般刺激,三大指数在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也连续数日重挫,引发恐慌。投资大变局已跃然眼前,上半年中概股整体在市场情绪的推动下有所回暖,但在内忧外患因素的影响下,中概股还要迎接行业内部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和盈利压力;另一方面,还要直面来自做空机构的威胁以及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有一部分优秀的中概股脱颖而出,比如拼多多、新东方等。在今年,其他中概股也涨跌不一,百度、腾讯音乐跌2.8%,阿里巴巴跌2.4%,蔚来汽车跌超2%。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有近200 家。以市值计算,TOP50 公司的总和占182 家公司总市值的95.69%。以营收计算,TOP50的总和占到182 家公司总营收的87.93%。以净利润计算,TOP50 公司的总和占到182 家公司合计净利的近100%。
从上世纪90 年代到现在,中概股走出国门已有近30 年历史。在一波波的上市潮中,中国各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明星公司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成为China 的另一张名片,中概股也成为投资者的时髦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中概股公司实际生存和经营环境的认知与评估始终面临着各种障碍,中概股公司的市值管理需要更加积极才能为中概股投资提供更大的配置价值空间。毕竟,美国资本市场正在悄然从关注成长转变为关注盈利。但是,中概股公司的价值认知存在普遍偏差,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中小市值规模的股票被低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一些具有知名度或热点的股票被高估。以至于中概股上市破发在美股市场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这和国内市场抢破头去打新不一样,美股市场完全由市场定价,破发的原因有很多,既可能是由于市场对该企业不看好,也有可能是该企业的发行价过高。
早在2000 年,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首批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便引发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第一波高潮。2004 年,以盛大、第九城市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公司在美国上市,掀起了第二波高潮。后来,即便有浑水等机构疯狂做空中概股,中国企业对美国证券交易所的热情依旧不变,除了2016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由于自身原因IPO 出现了“冰冻期”,只有两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之外,其余时间中国企业对美国资本一直情有独钟。虽然中概股可谓上市不易,然而上市后更难,且不说股价腰斩,关键问题是他们还需要经历暴风雨的考验,做空机构的质疑和出手向来是凌厉非凡。
2018 年12 月7 日,SEC 和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表了《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和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声明——关于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当前信息获取的挑战讨论》,这也意味着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或遭严格审查。中国的上市公司在美国融资时遭遇更多的风险定价补偿要求,或者被监管当局施以更严格的信披要求、施加更多的新证券发行限制,对于寻求在美国发展及融资的中国公司而言构成了巨大风险和挑战。而对于未上市或者拟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其他中国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核要求,并可能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及其他代价。
在2 万家中国风投的推波助澜之下,中国的新经济发展处于空前高潮阶段——2018 年初,科技部发布了《2017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截至2018 年,中国大陆独角兽企业总共164 家,总估值近4 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估值242 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从2013 年至2018 年3 月,全球共有237 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来自美国的共118 家,占49.78%;中国紧随其后,共62 家占26.16%;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是英国和印度,分别有13 家和9 家。如果按行业来估值,排名前三的为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软件服务,约占整体估值的45%。全球流通式众筹和风投是促进这些企业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行业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三大领域。显然,中国新经济企业处于阶段性上市高峰。从企业的成长周期看,4-8 年是创投资本退出的密集期,而IPO 则是创投资本最青睐的方式之一,这令创投企业有较强的上市冲动。
综上所述,不管是受到新经济风口还是国际环境影响,对于有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而言,练好内功很有必要,至少应满足三个基础合规技术条件:第一,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第二,有完整的招股书,经过几轮答辩与修改后,SEC 对上市招股书没有意见。第三,股票卖得出去。但很多时候,说到成功上市,大家的关注点反而不在这些必要条件上,而在成功上市的公司有哪些知名的VC 投资、高管里有哪些大咖、业务是不是风口等等方面。这要求企业更加务实地回归到企业的经营建设上,而不能一直活在上市的传闻中。
特别值得注意的还有团队建设,凡是赴美成功上市的企业都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这支团队能够把公司的业务、财务和法律关系变成SEC及投资人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就赴美上市来说,其自身的团队建设非常重要,有几个部门或岗位都是为了上市而新组建的,如财务报告部以及投资者关系、境外法务、内控与合规等,同时公司原有的中国报表财务团队也要有审计导向上的提升。在通常情况下,上市项目都会邀请一家比较牛的投行去做。但是,让投行作项目总协调人,最多也就是参与招股书、路演材料的撰写,约见投资人,对发行规模与定价区间给些建议,还有最后的薄记工作。而其他的很多事情还是要由公司自己实施。另外,有些东西也是要从零开始建设的,比如说红筹结构搭建、董事会和公司治理结构,内控,股票存托,董事责任保险,交易所选择,代码申请等等这些基础、必要的东西,往往需要公司内部自己先发起,然后找专业的中介机构来给出意见、协助执行。
总之,若想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上市只是一小步,打铁还须自身硬,做空机构也不会是百战百胜。持续成长与盈利,持续回报股东,这些要素才是中概股能走得更远更扎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