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易文》
——舞悟生生

2019-12-23 04:41赵文娟
人文天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共舞周易舞剧

赵文娟

《易文》的创编方式

《易文》,从第一次排练开始,就要求演员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运用现场音乐即兴编舞的方式编排整个舞剧的动作。音乐即兴是舞蹈演员显现舞蹈功底、表达对生活的体悟、对生命理解的最好表达形式和最自由表现模式,这样的创编方式也是最贴近 “生生之谓易”本体意义的,因为每次跳都不一样,每个人跳的也都不一样,所以编排现场呈现 “生生”之景。这种现代舞创编方式区别于叙事性舞剧,叙事诗性舞剧往往是由导演或者编舞编好作品,再一一教给舞者。在叙事性舞剧中,每个演员的角色、情感、矛盾、舞蹈语汇都有既定的表现方向,舞者必须随着舞剧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情绪和动作,但在 《易文》编舞中要求每位舞者都专注于自己的身体,自由舞蹈,然后导演和编舞根据剧本挑选精彩的舞句和舞段编入整个舞剧中。 《易文》排练时导演不让舞者面对镜子跳舞,也就是说舞者并不能看到自己在即兴发挥时的动作表现,而是要用身体讲出自己对于生命故事的理解。在排练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生活阅历越是丰富、与生命碰撞越激烈的舞者的舞蹈语句的表现就会越深刻、越有力量,每位舞者都沉浸于自我意向性的舞蹈动作来表现自己真实的、活生生的生命状态。高尔泰说美是自由的象征,即兴就是自由地舞蹈,也是舞蹈这门艺术最美的存在方式。用中国的文化语境讲自由地舞蹈是性天的全然显现,在这种状态中可以超越规矩而臻至无规矩,才能寻找和体验舞蹈中的元神,甚至是妙有,这时的舞者表现出来的舞句是至美的,是掷地有声、回味无穷的、是自由的。

与 “君” 共舞

舞蹈家金星说: “我不爱舞蹈,舞蹈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迷茫了,来排练厅,换上练功服,跳着跳着就想明白了。”在与舞剧 《易文》主演李超的谈话中,她说 《易文》让她明白了坚持的意义。由于舞剧 《易文》全程都是由这七位舞蹈演员配合完成,舞剧时长共80分钟,没有一位演员有时间在台下休息,80分钟七位演员几乎都在台上,由于全剧都是即兴编舞创作,重复性动作非常少,所以主演李超说这次体能达到了从1999年中专舞蹈生涯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体能极限。她说当体能达到极限时 (我认为这可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所指的高峰体验),反而内心最沉静。在舞剧达到高潮时,李超会从左侧台口下台,边跑边换服装,并一路跑到右侧的上台口,直接上台,找到定点开始舞蹈。她讲到就在这一路奔跑的过程中,就会想是什么让她从1999年坚持跳到现在,直到走到舞台的定点位置,还没有想出答案,但她开始跳了。跳就是她的答案,走的时候问自己,跳的时候回答自己。不仅是金星和李超这样优秀的舞蹈家是这样,每一位舞者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易文》的导演讲 《易文》的主旨是 “与君共舞,来一场与生命的对话。”我认为这个 “君”不只是指七位优秀的舞者相互配合完成的双人舞三人舞七人舞的伙伴;而且我们可以从上文金星和李超自己的感受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君共舞,这个“君”也是指本自圆满、本自清净的自己。舞蹈最自由的状态就是与这个本自圆满清净富足的自己即“君”共舞,所有的舞蹈动作的显现都来自于这个“君”。此处称为 “君”,与 《周易》中乾 (天)的造化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易·系辞下》中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资生万物,滋养万物,生生不息。此处的 “君”就有 “乾”的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是我们生命的根,具有滋养舞者本身的能量,能够幻化出美、精妙、经典的舞蹈动作。如果能在舞蹈中找到或者跳出这个 “君”,与 “君”共舞,与生命共舞,舞蹈才会是其所是的存在。

《周易·文言》中指出: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全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高亨在 《周易大传今注》中解释 《乾》: “‘元,亨,利,贞。’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贞正之德,故曰: ‘《乾》:元,亨,利,贞。’《文言》谓君子亦有此德。” 《周易集解》中说 《子夏传》释乾卦曰: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由此我们可以更加确定这七位舞蹈演员分别饰演的元、亨、利、贞和元、利、贞之影,不仅是它们本体论意义上的生生不息之美、万物亨通品物流行之美、忠贞正义利益万物之美,而且更加向往之的是作为君子、作为人必备的品德与修养。与作为圣贤君子的自己来一场生命的对话,用身体去感受,感受灵魂的存在,和本自圆满、本自清净、本自富有的灵魂纠缠在一起,哪怕只是片刻的宁静,片刻的体悟。与君共舞,感受舞蹈这门艺术在舞者生命中的光,以及用这温暖的光照亮在场的人、照亮来欣赏舞剧的人,同时也温暖自己。

抽象现代舞的隐喻性视域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在欣赏梵高的 《农鞋》时,不应只看到梵高把农鞋所呈现出来的在场的样子,而应该把未出场的农妇步履的艰辛、这双农鞋陪伴农妇经历岁月洗礼的春夏秋冬、雨后的泥泞和单调的田垄想象出来。那我们在剧场欣赏舞蹈作品的当下、或之后的瞬间或者很长的一段的时间里,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舞台所呈现出来的男男女女的肢体动作、舞美、音效的集合体,更重要是通过想象进入舞剧要表达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境中。对于一个没有经过舞蹈专业训练、没有丰富舞剧排练经历、没有大量舞蹈审美经验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一个舞剧是如果源于一念、舞于一念、归于一念的。我们所看到的、欣赏到的、沉浸在其中并回味无穷的舞剧,是在哪个由头、灵感、因缘的激发下,集结多少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包括导演、编剧、编舞、音乐制作人、灯光、服装设计师、市场统筹人、媒介统筹人、舞者,再经历长达N久的排练、舞者之间的默契度的配合、动作记忆、多少次改编、彩排,中间还有每次排练的意外、摩擦、冲突、矛盾,每位舞者、导演、编剧、设计师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背景、隐忍、磨难、光辉、狂喜和感动,才最终以其期待完整性、完成性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没有最后的艺术欣赏的这一过程,舞剧是不完整的,是没有呈现其价值与意义的。审美欣赏和审美想象是舞剧正如它自己如其所是的完美谢幕。

德国学者伊瑟尔说 “文本可以顺理成章地看做是虚构、现实与想象相互作用和彼此渗透的结果,但相比之下,虚构化行为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是超越现实 (对现实的越界)和把握想象 (转化为格式塔)的关键所在。正是虚构化行为的引领,现实才得以升腾为想象,而想象也因之而走进现实。在这一过程中,虚构将已知世界编码,把未知世界变成想象之物,而由想象和现实这两者重新组合的世界,即是呈现给读者的一片新天地。”文学作品中如此,在艺术品的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中亦是如此,舞剧创编的非意向性舞蹈语汇为艺术审美过程中欣赏者的想象呈现出足够翻腾的想象空间。张世英先生讲 “想象空间是由过去的东西在现在中的潜在出现或保存和未来的筹划在现在中的尚未实现的到达而构成的 “共时性”的统一体。 只有凭这样的想象,才能让 “敞亮”与 “隐蔽”同时发生,从而让我们玩味无穷。”以抽象现代舞动作元素为主的《易文》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现代舞动作抽象,动作表意不定,每位欣赏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触。它以作为六经之首的 《周易》为哲学背景丰盈整个艺术欣赏过程,这个过程容许我们思考、驰骋于其中。

张世英在 《进入澄明之境》中讲到 “画面把人物装进画面不难,难的是把思想装进去。”捷克美学家希穆涅克说到 “所谓感受艺术作品,就是指认识它的潜在的思想审美意义。”叶燮也在 《原诗》中谈到审美经验的三个方面: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观赏者的艺术欣赏和艺术体验最好的状态是要从艺术作品中体悟到 “会于心”的关于生命的感动和思考。欣赏舞剧 《易文》,特别是在舞剧表演现场,从舞者、舞美、音效、舞台以整体性呈现出的生命哲学意向性的表述,会让欣赏者不断地迂回着的沉思人何以为人的力量、动力、源泉、根源、根本是 “什么”,这个 “什么”激荡起的涟漪,能让我们妙悟生活中的无常、变动、事物之所以如此的是其所是,然后高举在一切生活悲剧的之上还有一个 “不是什么的什么”,以至于让我们到达这个“不是什么的什么”之前不断隐忍、完善自己以臻至 “君子”的那股 “劲儿”。所以这股 “劲儿”、这些翻腾着的想象、这些从生命根处涌动出来的思想只有在现代舞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与在场的观众同在,甚或走出剧场大门还能同在,才是现代舞之所以为这个时代的现代舞的是其所是的存在,才是所有舞蹈作品、甚或一切艺术作品的最崇高、最完满、终其一生所要到达的最高境界。目前国内的大型实景演出和部分舞剧还是停留在 “能让观众看懂的”叙事性为主的层次,但未来像舞剧 《易文》这样的抽象形舞蹈、舞剧作品会越来越来多,这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水墨画所臻达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悟生生

曾繁仁教授在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生生美学的提出与内涵》中指出 “易学的第一义可以说就是 ‘生生’, ‘生生’就是以阴阳之道为其标志的以新革旧,新陈代谢,生生不已。这种 ‘生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本体。”《周易·系辞上》说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周易·系辞下》 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蒙培元在2002年指出: “‘生’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所以不难看出 “生” “生生”是我国哲学和美学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脚踏的大地,每天都会有新的生命、事物不断的生发、发生。柏格森认为 “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就像‘一道奔流不息、变化无穷的长流’,并且在每一瞬间都有新的东西产生。”我对于 “生生”二字的理解,第一个生是动词,生发,生生不息之意;第二个生可指名词,生命、生活,但也可以是动词的生发、变动不居之意。结论就是 “生生”由于它的本体意义就是姿生万物、变动不居、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之意,如果非要用文字语言表述其确定意义是非常牵强的,需体悟和内证之。 《易·系辞下》中讲“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张义宾教授也在 《<周易大传>的生活本体意识》中讲到“《易传》认为 “变”是生活世界的根本法则,唯变所适。”生命如此,舞蹈作品亦是也,并且由于《易文》是空间化共时性的舞台艺术,舞蹈作品是即成即毁、即生即灭的,也更可从舞剧中洞悉生命“生生”之意。体悟生生,感悟生生之道,参与人生的无常,体验生命中那些鲜亮的、动人的、打动我们的,并忠实于自己的良知,终而生死自在。

方东美在谈生生美学时说 “生生不息即为美,宇宙之美寄于生命,生命之美形于创造。艺术的根本是生命,一切艺术都是从体贴生命之伟大处得来的。”人,终归是要生活,要活着。世界没有人,世界就没有意义;人,没有活生生的存在着、生存着、生活着,人生就没有意义。作为在这个时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精神、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用身体或更多艺术表达、表现方式传播我们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这几千年的文化生发、显现其在这个时代的特殊意义,让其他民族、国家更能了解、理解我们独有的文化价值;我们应不执着于任何一种舞蹈种类、呈现形式、甚至民族、国籍的束缚,超越概念、超越时代。如若我们这群生灵可以从艺术作品中参透到人生之为人的那个 “不是什么的什么”,与 “君”共在,如若真的可以做到,也许这才是所有艺术 “该”干的事。这是艺术作品是其所是的 “标准”,只是要到达这里还需要所有人的尽其所能的奋力拼搏。

猜你喜欢
共舞周易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舞剧《瑞鹤图》剧照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山海共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甜甜的“蝴蝶茧”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