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林州市旅游业在发展中,金融机构从方面例如基础旅游设施建设、网点布局、新兴农家乐、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相关服务,促进了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开发旅游项目贷款支持景区建设。辖内绝大部分银行业机构把旅游产业列为战略支持行业,加强对优势旅游企业、重点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如农发行安阳市分行对红旗渠纪念馆扩建项目授信7500万元,建行安阳分行对红旗渠建设集团授信约2亿元,加快了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二)引导农村地区发展新兴旅游娱乐业。相关数据表明,林州市农信社近年放贷金额达到110余万元,帮助22户农村居民农家乐项目得到落实和发展,提高农家乐相关基础设施的改造以及住宿条件的升级,促进景区农家乐更加完善化发展,农家乐与周边景区相互支撑,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旅游业在农村地区得到快速发展对农村地区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农村人口在当地的就业概率,有利于劳动人口的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了支持作用,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量,促进旅游业发展。金融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加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量就是金融机构支持力度的一方面,重点支持了林州柿子、柿饼、核桃、小米、小磨香油、板栗、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带动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地方旅游的知名度的提高。
(一)旅游产业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林州市旅游产业结构未能合理分配,导致旅游业中部分旅游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产业结构链条不够充分合理。纵观林州市目前旅游大局,大部分为观光游,休闲娱乐项目仍未得到大量落实,旅游产品单一无趣,无法满足游客多方面的旅游爱好与需求。同时,旅游业发展措施单一,支持旅游业发展因素主要以资源开发和规模扩张为主,科技领域的发展、文化要素的普及等对林州市旅游业发展未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尽管林州市旅游业近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发展不持续,后劲不强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旅游业金融服务发展落后,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
林州市旅游产业的开发仍处于启动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少、层次低,金融机构网店数量明显不足,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林州市金融业的发展需求。据调查了解,林州市旅游景区、购物场所、宾馆等地点的金融服务网点极少,基本上也未设置自助银行和ATM机等自助金融服务,例如景区商铺内pos机数量明显不足,游客在旅游景区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刷卡消费使游客消费面临多方面不便,难以满足游客持卡消费的需求,也不能有效为旅游企业提供结算、理财、投资、融资等各种需要。而且,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项目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多方面未做出准确预测,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另外,辖内几乎没有能够方便地进行外汇兑换和交易的金融网点,与现代旅游服务严重脱节。
(三)金融支持渠道单一,力度较小
林州市大多数旅游景区的发展资金来源大都来于政府财政支持,资金获取方式单一,金融资源的分配远远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严重不匹配。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林州市旅游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市场周转周期较长,远期资金回收没有明确保障,使得信贷资金支持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与信贷资金要求高利润、流动性强安全保障高的特点相背离。二是林州市旅游业经济基础支持不足,银行无法对信贷资产的风险做出判断,随着银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信贷资金标准提高,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风险,确保资金回收力度,对资金发放更加谨慎。三是资本市场体制不全面,直接融资渠道单一,使得林州市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严峻的资金瓶颈。
(四)旅游业贷款抵押担保难落实,难以获得大额信贷支持
林州市休闲旅游产业主要以中资产企业为主,担保抵押物严重不足,又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资金是国家重点项目,资产不能用作担保抵押,产业的特殊性也导致其担保难。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景区土地只有使用权,因此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抵押担保物。另外,由于旅游项目一次性资金投入大,收益低,成本回收期长,旅游项目很难找到价值足够大又能长期保值的抵押物,而且县域担保机构数量少且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担保机构都没有足够担保能力不愿长期担保,金融机构考虑到风险问题未有太多涉足, 因此,因为没有足够的金融支持导致发展潜力较大的旅游项目被搁置。
(一)创新旅游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要根据林州市的区域特点和优势,按照林州市旅游业的整体规划,加大金融支持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上的创新力度,开发适合林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抵押的信贷产品,满足林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多方位和多层次的资金需求。要立足林州市旅游业的开发实际,从林州市休闲旅游经济出发,加大对林州市旅游产业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安排金融机构在旅游景点的网店结构,根据人流、物流合理配置金融服务的数量,在景区、购物商店、酒店场所安装ATM机、POS机等设备,增加自助银行的数量,方便游客办理存取款等金融服务。同时,要依据市场形势变化,要对不断推出金融服务产品,保证金融产品多样化,例如信用卡、旅游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业务以及普及、新产品,为旅行社间有效率的资金往来提供了保障,尽可能减少资金堆积。培育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大力提高金融服务设施的科技水平,为游客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
(二)合理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增加信贷有效投入
金融机构需要从经营管理理念角度出发,为林州市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一是要加强改善地方经济特色的观念,要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林海市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方案,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保障信贷资金的高效利用率,充分利用信贷政策加强对区域经济服结构的合理优化。二是合理调整信贷布局和信贷投入, 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信贷服务, 调整信贷服务制度的差距, 对资金的审核权限相应放宽,根据旅游企业市场需求以及资金特点确定资金需要, 以此来确定资金期限,以信贷结构的优化促进旅游经济的优化和升级。三是加大对林州市旅游业相关企业实体的信贷支持。林州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景区内聚集了大量企业,而这种集聚力又会提升林州市各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对林州市景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金融生,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金融支持林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力度和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是因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和金融资源的分散化和非竞争性。所以,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政府的引导作用,司法部门,金融部门多方面配合。大力支持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旅游整体形象的吸引力,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支持林州市旅游经济的宣传,推动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符合市场需要和相关原则,适合林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对地方金融资源重新进行梳理,发展多方面的融资支持模式。首先,要建立相关金融支持力度。林州市旅游部门应该合理运用开发开放性金融服务为资金提供长期支持。其次,商业银行贷款力度应当增强。银行和企业为桥梁,构建银行与企业的交流平台,金融机构也需要成为旅游开发的成员、参与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全过程,形成控制旅游信贷和金融风险的合理机制。再次,政府要学会用政府制度引导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产业,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多开发,景区景点不断优化、生活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加大旅游产品生产、特色“农家乐”的等新兴产业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