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峻峰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解剖教师以及高年级医学生都知道,解剖学中有两个大的系统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无论是教好还是学好都不容易,那就是神经系统和脉管系统。现就如何有效进行神经系统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如下。
初学者要想学好一门学科或者掌握一门技能,离不开学习兴趣。对于解剖学这门课程来说,有图有文字,还有标本、模型,既可以看,又可以触摸,加之学生的新奇感,学生应该感兴趣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学生一开始对解剖学有兴趣,但随后学习兴趣由浓转淡,甚至丧失学习兴趣。问题在哪里?笔者以为,这里面既有学生原因,也有教师原因。学生原因是因该课程术语多,内容复杂,尤其是神经系统,名词术语众多,支配器官或部位也多,不容易区分、记忆和掌握。而教师原因,虽然学富五车,但善不善于教学以及如何教学却是另一个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是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我们就要从“知之”“好之”“乐之”方面做文章,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知之”就是让学生知道神经系统的重要性:它在人体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参与反射活动,而且情感、语言等的表达也离不开它。“好之”就要靠教师精心备课,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地善教,让学生深深感受学习解剖学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快乐。“乐之”则是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能够抓住重点、克服难点后,有进一步学习、充实、提高的欲望,能主动学习,查阅文献,做一些与职业考试有关的测试题,主动观察标本、模型,主动实践等。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教师善教,学生才能有好的开端,才能使其牢固掌握知识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图表的优点就是直观明了,脉络清晰。不同版本的教材神经系统章节的图表都比较丰富。以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2版)为例,如表8-1(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表8-2(脑神经概要)、表8-4(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1],就能够让人有识表得大概之感,许多知识点就会浮现在眼前。
解剖学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大脑思维,实现人机频繁交互[2]。多媒体教学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医药学校的解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多媒体当属PPT。制作精良的PPT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用图片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若采用3D多媒体,就能更直观呈现,便于教师讲解,使学生易学、易懂。如感觉通路与运动通路就可以用3D动画展示,学生可以动态观察并较易掌握。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标本上寻找、确认各神经主干及其分支和分布,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3]。脊髓的外形与构造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微视频教学恰到好处[4]。其他如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分支及分布也可以用微课形式展示。
知识竞赛可以营造学习气氛,释疑解难,巩固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赛题可以由教师指定范围,学生找题、出题,然后以对抗或抢答的形式进行,对表现优秀者予以奖励,既巩固了知识,也起到了正面引导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如脑神经的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化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完”等。当然也可以视自己需要自行归纳。
将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与理论教学结合,不仅可以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体现了重视实践,贴近岗位的实用教学要求。笔者就案例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反馈,共发放问卷305份,收回305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96.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其学习医学的兴趣,94.4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92.46%的学生对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5]。足见案例教学法是适合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解剖学教学的。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由于其复杂性,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