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莎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多年来,医学生职业精神都是通过医学院校相关课程和延伸出来的非正式的社会化实践潜移默化影响。但由于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导致医学生在校形成的职业精神不适用于实际工作。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更强调对人和生命的关怀,高职院校医学生与其他医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育。
职业精神是指劳动者参与社会分工时展现出的与职业特征契合的精神状态,包括劳动者对职业的认识、价值取向以及由此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方式[1]。医学职业精神主要包括职业认同、专业素养、职业道德3方面。
和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一样,高职医学院校存在轻视德育和职业精神培育状况。大多数高校重视专业课教学,忽略与职业精神相关的人文类课程教学,导致学生认为职业精神不重要。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内容由职业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道德观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优良道德品质培育共同构成,过多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共性,忽视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同和差异。
首先表现在不同专业学生之间职业精神培育没有针对性。在高校中,职业精神培育往往只存在于某些课程教学中,内容不具体,没有针对性,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渗透。但职业精神培育必须结合具体职业,总结提炼出具体的职业精神内容,并与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达到互相作用、全方位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目的。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育以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缺乏针对性。
其次表现在不同层次高等教育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没有针对性。我们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大专层次的学生与本科层次的学生素质及自身对于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存在差异,而我国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方式没有太大区别。
大多数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但医学职业精神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医学院校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对于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效果不够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目的明确地传达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学生被动学习方式会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2]。另外,高职医学院校的职业精神培育工作大都依赖相关课程教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氛围。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各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课堂之外的职业精神培育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还不够系统。
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在高职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在职业精神培育过程中应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连贯性和衔接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有效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以思政课为主的人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这与职业精神培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尤其在职业理想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医学高职院校有较高的责任感,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好思政等相关人文课程;医学专业课程在职业精神培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职业精神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理解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实习是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不同于单纯的课堂学习,医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面对“该不该”“能够与不能够”的伦理问题[3],这些都是培育医学职业精神的关键节点。
多学科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是职业精神培育的保障。医学职业精神培育涉及的环节众多,不论是人文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带教教师还是辅导员,都肩负着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任。高职医学院校教师不论承担何种课程教学工作,都应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贯穿教学始终。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以起到精神引领作用;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把医学职业精神相关内容引入课堂、实训及生活中;并且要有职业精神培育意识,医学职业精神不同于其他知识,很难短期看到教学成果,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授课方式,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偏好,结合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榜样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收到了良好效果。榜样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榜样人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选择的榜样人物必须具备以下特点:首先专业或职业与医学相关,最好是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其次榜样人物的事迹要能够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最后对榜样人物的分析要全面透彻、重点突出,让学生产生共鸣。以河南护理学院护理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为例,笔者在求职准备专题教学中引入河南护理职业学院靳金梓学生求职途中助人为乐的事迹,通过看视频、讲故事、现身说法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事件始末,并号召全体学生向靳金梓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精神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校友讲座、名人讲坛、道德讲堂等活动。医学高职院校应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种教育资源,把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贯穿高职教育各个环节。
综上所述,医学高职院校必须把医学职业精神培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结合学生年龄、接受程度等因素,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培育方式,激励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