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现状与对策

2019-12-22 17:11韩春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团志愿者技能

韩春莉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近年来,有关意外伤害的大多数研究显示,大学生是发生伤害的高危人群,意外伤害是学生死亡、伤残的重要原因。意外伤害发生后,由急救机构实施院前急救存在一定的应急反应时间,有研究表明,97%的事件是“第一目击者”先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1]。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如果受伤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救护,可以明显提高受伤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伤残率。因此,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避免因错过急救的黄金时间造成伤害加重。

1 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现状

大学生意外伤害发生后不能及时进行自救互救,造成的后果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伤害,还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大学校园平台开设自救互救培训课程,美国50%以上的学生学过心肺复苏。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意识薄弱,急救知识不足,急救技能欠缺,除常见的触电和煤气中毒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之外,其他意外伤害自救互救知识严重不足。对湖南高校的大学生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跌伤、切割伤、动物叮咬、溺水等急救知识的掌握正确率仅为4.2%~31.4%,对意外伤害急救操作的正确率为8.7%~43.5%[2];对重庆123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43.5%的大学生从未接受过现场急救培训,仅有13.1%的大学生完全有信心做好现场急救[3];对广西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62.5%的大学生不能为意外受伤者提供有效的基本救治[4];对广州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对自救互救知识等11个类别的自我评价中,完全了解并掌握操作者仅占4.97%[5]。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是大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技能的主要原因[6]。88.7%的大学生从未参与过急救事件的实践,大多数大学生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表现得不知所措。除中暑、灼烫伤、抽筋外,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能力差别有显著性差异。接受过急救培训进行伤害现场自救互救的学生比例和能力都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大学生参与自救互救学习的意愿较高,希望能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2 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高校重视大学生健康和安全状况,也意识到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大学生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例如开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与红十字会合作对大学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都没有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方面的要求,而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其次,缺乏统一的培训教材,没有明确的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培训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师资不够,培训的广度和力度不足,培训的频率和深度有限,复训率低;培训覆盖面不广,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培训需求。

高校是具有强大组织、动员和教育能力的机构,在意外伤害自救互救培训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不仅可以降低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还能通过大学生向公众推广和普及意外伤害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能力。

3 对策

3.1 将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编写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培训大纲和教材

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急救培训缺乏统一的规划教材,应组织专家编写重点突出、循序渐进,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培训教材,把急救技能培训列入教学计划,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将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中会常见意外伤害的专业,比如体育、建筑、警察等专业,将急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列为必修课,其他一般专业将急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列为选修课,在大纲中对复训提出一定要求,以确保急救技能长期保持,以满足大学生对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技能的需求。

3.2 运用互联网加大宣传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可以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作为意外伤害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渠道,建立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网站,开发在线培训课程,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方便进行学习和浏览。学生在遇到意外伤害时,打开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立即获得自救互救知识,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微信发送定位和寻求帮助,为救援机构、志愿者前往施救提供指引,或让其提供远程协助、指导,为抢救生命赢得机会。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设立专项资金,购置教学实验和实践设备,开发意外伤害急救培训教学软件和在线课程,建设意外伤害自救互救体验实验室或实验场所,面对所有学生无偿开放,在不同时段安排不同场景的模拟救护演习,鼓励学生线上学习,线下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在宿舍区、体育场馆和其他场所放置自救互救设备,在学生遇到意外伤害时,可以使用设备进行救治。对相关社团、志愿者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积极参与现场救治的学生进行奖励。

3.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专职教师、校医、医疗机构或红十字会的培训教师、社会相关专业人士和接受过系统急救培训并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较高,体育教师一般都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急救技术,体育课也是进行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可重点从体育教师中培养培训师资;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更为了解,让辅导员接受学习、培训和考核获得培训资质,使其既能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也胜任大学生急救技能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3.5 创办自救互救社团,招募志愿者

鼓励大学生创办意外伤害急救社团、协会,会员既是意外伤害急救知识的爱好者、学习者也是传播者。社团可以请校医或红十字会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开展活动,学习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围绕主题开展各种学习、实践和宣传活动,并积极参加意外伤害急救志愿者活动,并且要求会员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培训,系统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社团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社团成为学校推广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招募意外伤害急救志愿者,在每个宿舍楼设立学生急救志愿者服务中心,不仅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救援,还义务传播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知识。

3.6 加强心理教育

大学生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避免当意外伤害发生时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影响对伤者进行救护。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沉着冷静,正确评估,快速反应,准确应对,利用所学自救互救知识准确对伤者进行救治,降低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社团志愿者技能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为志愿者加油
劳动技能up up!
我是小小志愿者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拼技能,享丰收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