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以娄底某高职院校为例

2019-12-22 11:59:25周志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人才

文/周志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涉农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现代农业技术型实用人才主要平台,培养出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1 湖南农业发展及涉农专业就业现状

从1978年至2018年,40年来,湖南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213.5亿元,增长64倍;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2088万吨提高到2017年的2984万吨;产业结构由粮猪独大”逐步向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转变。这是个庞大的产业,再加上新农村建设需要庞大的专业人才,因此,湖南省就业市场对涉农专业的人才缺口非常大,特别是能上一线工作的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更是少得可怜。为吸引学生就读涉农专业,为培养新一代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弥补就业市场缺口,从2009年起,湖南省开始实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龙头企业就业,对符合基层就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建立定向、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推动校企“招生、教学、就业”全程合作。就涉农专业就业情况而言,本文以娄底某高职院校2016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发现,一是毕业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为46.35%,相比其他非涉农专业对口率要低一些,而且毕业后的一年中,学生的工作变动较大;二是前期平均工资比其他非涉农专业的平均水平略低。

2 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1 就业观念和思想的问题

由于地域和经济的原因,在湖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非常大,而农业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较小,所以在湖南省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中,农业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不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者的地位,所以涉农岗位无法吸引大量的毕业生就业。

2.2 就业心理问题

涉农专业高职学生求职过程中,因为环境、政策、自身认知等各种的原因,还会产生诸多就业相关的心理问题。一是心理抵触涉农岗位。涉农的工作岗位基本都要和土地打交道,比较辛苦,而且职位的晋升需要经过3~5年的基层锻炼,前期晋升机会不大;另外,难以得到的社会和亲朋的认同感。二是毕业生无法客观认识自己。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都存在自卑或自负的情况。学生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也不了解岗位的需求,就不能准确地进行定位。他们就业过程中或因自卑而丧失就业机会,从而丧失勇气;或因自负遇到就业挫折后怀疑自己,影响就业。

3 解决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滞后性大,在教学改革上效果不可能显现的及时、到位,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时要有恒心,将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社会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在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班级活动为切入点,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

3.2 树立正确农业观念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应加强农业价值观的宣传,提高农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转变学生的心理认知。在国家不断出台对农业的利好政策这一形式下,涉农高职院校更应该在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农业的信心及“三农”意识,使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3.3 督促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一般情况下,农业基层岗位不仅需要会一门技术的专才,更需要会动脑、会沟通、会合作的综合性人才。院校应提供在校生更多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并督促他们加强学习,在学会技术的同时要学会思考,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3.4 实施校企合作,推进企业课堂建设,提高学生竞争力

与涉农专业有联系的用人单位相对稳定,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办学发挥各自优势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的优势在于拥有理论性强的师生资源,拥有较强的科

研团队,高校的优势在于理论。而企业的优势在于其以市场为导向的灵活性,在于强大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企业的优势在于实践。《史记》中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我们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弥补双方的不足,讲的就是优势互补。

3.5 加强创新教育,鼓励自主创业

21世纪是创业创新的年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学生需要创业来体现人生价值。因此,涉农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政策的宣传,鼓励适合创业的大学生结合自身特色、地区特色创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总而言之,就业情况是衡量涉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涉农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总结经验,为更好地解决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而努力。

3.6 强化职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实力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不大成熟的摸索阶段,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跟上大学生与社会的需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便如此,学校就业服务水平与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还是呈现出正相关。良好的就业服务应该覆盖就业前期的心理测试、心理疏导、职业探索和就业期间的全面指导、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等一系列的工作。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