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翰頔,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两者的原则虽然展现出相似性,但受实际工作的影响,导致具体原则协调起来过于艰难,进而影响企业运行效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阻碍。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都将原则看成是工作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引导企业更快应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解决自身潜藏的影响因素,要加大对税务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原则的研究,并结合新时代政府提出的相关税法等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促使我国会计理论向着现代化和合理化的方向革新,以此为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对税务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原则进行比较分析。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还要解决国外优质企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总书记在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后,我国进入世界经济并融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得到了优化,这也促使企业将以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角色进入到市场环境中,此时如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管理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从税务会计角度分析,其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了解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可知,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并不乐观,且受国家提出的税收政策所影响,致使企业加大了自身税收会计工作的关注。尤其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要培训和聘用专业的税务会计工作者进行相关工作,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各项税法,促使税收会计可以在企业发展中展现出有效作用。从财务会计角度分析,在现代企业制度持续优化和推广的过程中,企业财务会计的作用不只包含咨询、监管等职能,还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因此,这项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国家为了保障纳税人检查征收税款的有效性,要在税收原则的影响下,结合税法充分展现并构建税收核算原则。若是从纳税人角度分析,检查征收税款的原则就是税收会计原则。其具体分为以下几点:其一,税法导向原则;其二,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原则;其三,应计制原则与实现制原则;其四,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其五,相关性原则;其六,配比原则;其七,确定性原则;其八,合理性原则;其九,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其十,税款支付能力原则。其十一,筹划性原则。
其是指引导和管控财务会计行为的基础规则和要求,属于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广泛性指导思维。深层探索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可知,财务会计假设与原则一般都被认为是一概而论的层次,属于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内容。具体原则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历史成本原则;其二,收入实现原则;其三,配比原则;其四,权责发生制原则;其五,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其六,谨慎原则。
不管是税务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其拥有的相关性原则从本质上是存在差异性的。以税务会计为例,其提出的相关性原则更注重研究政府征税,明确计算所得税时税前要扣除的内容与这一阶段获取收入的关系,换句话说税务会计工作人员要通过明确收入的性质来分析纳税人在税前要扣除的费用。对财务会计来说,其展现出的相关性原则是指财务信息与应用者及相关者具有紧密关系。会计信息可以全面展现出企业的管理情况和财务状态,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以此保障企业评估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了解实践案例可知,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更为注重会计信息的实际应用效果。
从本质上讲,这一原则是指最初的成本,是对会计要素的记录。企业在实施经济业务的过程中,要在了解业务发生的成本支出后实施计量。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历史成本原则作为税法中一直坚持和认可的内容,就算在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会计制度放弃了这一原则,税法依旧对该原则提出了维护,并要求若是企业现阶段的资产与历史成本不一致,就需要结合税法规定的内容对其加以明确。对税法而言,其征收税款的行为具备法律性,只有一直坚持和推广历史成本原则才能获取充足而有效的证据,进而为实践税收工作奠定基础。但对财务会计准则来说,其在很多工作中都涌现出公允值理念,若企业在出现资产和历史成本偏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获取可收回金额或现金流量现值等内容取而代之,有助于保障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和完善性。这种情况与税务会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坚持完全相反。
这种原则属于明确会计要素的根本内容,主要用来了解企业费用,会受会计选择、职业判断等因素的影响,且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进行设计。从所得税法入手分析可知,其对配比原则已经从主要的方面承认合格,但具体内容还待进一步认真评定。纳税人在现阶段经济活动中的成本支出,要在配比同一阶段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和申报扣除,决不能随意整改。同时,税法对税款的流失有一定要求,以增值税为例,税法对配比原则是不认同的。对财务会计而言,专业工作人员在进行核算工作时要科学划分不同产品、区域等成果,并做好分类和整理,明确其中产生的直接、间接等费用。而在税法中,要求企业工作人员除了要遵守配比原则,还要遵守相关性原则,并结合不同项目的税收待遇进行科学分类。
税务会计对这一原则的应用展现为两点优势:其一,财务费用与现实支出的实现具有明确性;其二,在推广权责发生制原则时,要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支付水平,以此保障支付税款的有效性。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来说,权责发生制原则是工作实施的前提条件,但在税法中并不以其为基础,相反要整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这种原则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作用。在会计工作和有关法律形式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交易的形式实施工作,而会计核算标准不能以法律形式为核心。对财务会计工作而言,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原则,企业不但要结合法律规定规范工作,而且要将经济交易项目的实质和有关经济形式看作会计核算的依据。税法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推广也有一定要求。
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其一,为了更好应对全新的社会环境,优化市场经济体制,拓展对方开放的范围,当前我国在了解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的会计准则,并与国际舞台实现了接轨。但由于我国会计所处的税收环境与国外市场有极大差距,因此若直接应用国外发达国家提出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形式,不但难以保障实践发展的有效性,而且会为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其二,我国多在的会计环境更接近于法国、德国等国家。了解当前我国企业中财务和税收间的关联可知,发现只有保障两者构建良好的合作沟通桥梁,才能充分展现出有效作用。其三,现阶段,我国企业推广的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并不达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良莠不齐。此时若继续分离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很容易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带来影响,但如果可以保障会计收益和应缴纳所得税间的区别满足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要求,不但能减少应纳税计算的步骤,而且能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性。
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在运行阶段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在管理时积极协调两者的关系,以此为企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工作人员能从税务筹划入手,这样不但可以控制企业纳税额的增加,而且有助于在税务筹划阶段科学管理企业经济工作情况,进而促使企业经济项目有序发展。
一方面,我国税务会计模式受自身因素的影响难以直接引用国外发达国家提出的“财税分离”和“财税合一”的发展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提出协调发展的混合模式。换句话说,我国企业要在明确两者工作存在差异的同时,明确两者彼此吸引的核心内容,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彼此影响和借鉴,进而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对当前市场经济运行情况而言,由于我国会计革新的速度非常快,且受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促使企业要从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入手进行深层探索,以此控制业务差异,减少纳税人的核算成本。
综上所述,不管是哪种会计学科,原则都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企业不但要受本土企业的影响,而且要面临国际市场带来的压力,此时若是没有明确具体原则,也难以提出有效的立足点。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构建更为科学与和谐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原则,并了解和学习国际市场展现出的原则,完善自己的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