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实施背景下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路径重塑
——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为例

2019-12-22 08:07颜俊儒陈芳芳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7期
关键词:层面机制民族

□颜俊儒 陈芳芳

在扶贫开发行进的40 多年中, 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治理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常到民族贫困地区做调研、鼓干劲、精指导和大支持,表明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如此,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已经将贫困问题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来思考与运行。当下学界往往从贫困治理切入较多,从当代中国的四大战略布局来思考显得不足。现实的运行实践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从不同层面为当下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提供了思路,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推进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从四个全面战略实施背景探讨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以四个全面战略审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存在的不足

1.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审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项目层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影响其内涵的提升。贫困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面上的原因,更有根本层次上的原因。同时,贫困的表现也是多层面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贫困,还有精神层面、文化心理层面的贫困。因此,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能仅仅从外因入手、从面上切入,更需要抓住引发贫困的根本原因、关键原因,力求标本兼治,确定好扶贫开发的内容和项目,彰显贫困的复杂性。据调研彝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情况来看,扶贫首先在基本生产、生活设施上开发较多;外延式扶贫开发、输血式扶贫开发依然占主导;切合地方实际梦,加大各类公共服务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和绿色扶贫滞后,彰显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境界、水平和质量还处于较低的层次。

2.以全面深化改革审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机制层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影响其动机机制的完善创新。提高扶贫开发效果,需形成一种持久的社会支持、参与机制。国家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制度绩效关键取决于一个地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发展, 需要建构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社会参与网络。从政府层面看,为持续推进与重点突出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 还需要建构常设性扶贫开发机制与针对性扶贫开发机制, 这些机制需要不断地调适与创新改革。根据调研彝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运行情况来看, 常设性扶贫开发机制中的慈善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均不断健全,但不完善,水平不高;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机制,宏观上的战略、中观上的策略和微观上的具体行动协调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社会组织培育不够、 社会精英不足。这几大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有效、持续推进。

3.以依法治国审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法治保障层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影响其制度化法治化的运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是一项必须可持续推进的工程,需要注重诸多的细节、环节,需要处理诸多的难点、焦点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法治规范来推动,依法推行的扶贫开发将会更加有序持续、规范运行。据调研彝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情况看, 该区域根据党和国家扶贫的政策和要求, 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与执行了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实施条例,扶贫开发有序推进,但是很多扶贫开发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细节, 相应法律制度与相应政策的供给不足和不到位, 影响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内生动力的增强。

4.以全面从严治党审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主体建设层面存在诸多的不足, 影响其主体力量的高效调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需要坚强的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好党对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领导,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精英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方能形成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强大力量。据调研彝族地区扶贫开发情况来看,民族地区党组织在强化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调动广大群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民族地区党组织对贫困开发的治理能力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能力不高,弱化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主体力量。

二、以四个全面战略实施为契机,重塑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路径

1.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及时调适与完善扶贫开发的项目,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境界与内涵。扶贫开发进行多年,其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扶贫开发的项目、内容质量不高,境界不高,内在品质不高。因此,如何提升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品质应该成为重要的课题, 重点是如何提升其境界与内涵,推进扶贫开发的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探讨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在内容、项目、深度、广度上的可能对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小康是各个层面的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全面的。因此,除了继续加大经济层面的扶贫开发外,民族地区应该更多转向人的现代化建设上的扶贫开发,将文化扶贫、精神扶贫、教育扶贫纳入其中进行,推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加大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的绿色转向,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内容、项目的彻底转型。

2.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积极创新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结构、过程和手段,全力增强民族扶贫开发的各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大潮,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改革的升级版,为探讨民族地区新时代扶贫开发在机制、 体制和方式方法上可能采取的对策提供了思路。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在以往扶贫开发机制、体制建设上,加大扶贫开发的决策机制、领导机制、实施机制、参与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尤其是建构完善扶贫开发的民主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市场经济等手段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3.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导,健全扶贫开发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机制,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法治化运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目标,为探讨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可能的法治对策提供了思路与要求。在这种情势下, 民族地区应借鉴以往国外扶贫开发的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积极建构扶贫开发的科学立法机制,力求各类扶贫开发法律供给的充足;健全严格的扶贫开发执法机制,力求各项扶贫开发的法律法规不折不扣执行;健全公正的扶贫开发司法机制,力求扶贫开发公开、透明、公正运行;健全覆盖国民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力求扶贫开发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4.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坚强保障,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主体建设,夯实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主体力量。扶贫开发的有效有序推进需要持续的主体力量推动。党组织、政府、社会大众、社会组织、社会精英都是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效能提升的主体力量。其中,党组织和政府是最关键的领导力量,关乎扶贫开发的基本态势和其余主体力量的调动。因此,民族地区应以全面从严治党管党为契机,全力推进该区域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建设,以绿色治理为切入点,积极净化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全力提升党组织和政府治理贫困和建设问题的能力,以此做好扶贫开发的科学规划与执行,在行政治理贫困占据主导的情势下,大力发挥党组织、政府的领头作用;以共享共治为落脚点,加大群众各方面素养的提升,以此调动群众的积极参与性和提升其参与能力。

三、结语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为四个全面战略的推进实施提供了平台与发挥作用的场域。以彝族地区为例进行调研,发现彝族地区扶贫开发与四个全面战略实施的要求相差较多,影响扶贫开发的效能与四个全面战略的贯彻。置身新时代,民族地区应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及时调适扶贫开发项目;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创新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结构、过程和手段;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健全扶贫开发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机制;大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主体建设。

猜你喜欢
层面机制民族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