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红群
伴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逐步呈现的老龄化趋势,作为我国公民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补充——企业年金制度,创立和开展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我国国情深入剖析了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创立及发展完善的必要性和社会基础,解析了对企业年金制度造成影响的各种原因。
在我国,存在众多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的讨论,其中最主流的想法是以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为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基本情况,从我国保障制度模式的完善等方面入手。比如,企业养老年金制度正在发展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支柱之一。养老保险的替代比率是反映退休工作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合适的养老保险替代率目标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对以往研究的回顾中发现,目前我国社会逐渐增高的养老保险替代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国对养老保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企业养老年金制度的支撑,我国政府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反复审查我国养老保险目标的替代率,目前养老保险替代率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企业需要将本年度的企业年金系统作为缓冲机制,否则社会公民的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因此,在降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比率和深化改革养老保险体制的过程中,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必须行动起来,这不仅是符合社会环境要求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国企业实行年金制度缓冲机制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比率。在我国,社会关于养老保险的替代比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接近80%。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险的基本水平替代比率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而这一比例将逐步降至60%左右,大幅度的下降将有可能引起社会环境的动荡。下降接近20%的比率将从企业年金中补充,以此来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现阶段的状态是强制性的,其公平性是由基本性所决定。但是,在市场经济调控下,只有公平是不全面的。由于大多数企业年金采用定额累积缴纳的方式,在保护企业员工个人权利的同时,也将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所以,企业年金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更大,从而能够适应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中国的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在我国,已有超过1 亿人口的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0%,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预计20年后,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 亿,占总人口的20%。我国必须直视国家养老问题,尤其是养老基金受到多年累积的影响下。多年来,世界银行一直倡导多点支撑模式:多方面养老金模式,并认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老年保障问题。在20 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还在华盛顿特区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并邀请70 多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参与。世界银行的专业人士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规律,老年人的比率越来越高,赡养老年人的负担逐渐增加。要解决这个难题,养老金制度必须从单方面变为多方面进行。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比率推动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建立。因此,适当降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比率是尤为重要的。这将拓宽社会基本保险的覆盖面,提高退休员工的养老生活水平,降低企业所需要承受的负担,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养老观念的认识。
事实上,由于过去我国企业中没有企业年金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比率过高,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适当降低企业年金规划的方式,来为其留出资金空余,以为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提供方便。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它需要社会各企业的年金制度来提供储备,稳定机制。同时,由于我国不完善的个人账户体系致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更加不牢固。因此,企业可以建立和发展年金制,促使退休员工的退休养老金来源相对更加稳定。
通过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制度的多年规律,借鉴西方社会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建设经验,并为企业年金基金的募集和投资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合理税收。
21 世纪初,我国改善城镇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符合国际标准,明确了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年金管理的原则。通过对这一原则的理解,我国社会将完成企业年金制度的全面性,突破社会保障机构的局限性,遵循市场化方针,并引入相关机制来维持和增加基金的价值。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必须适应各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方向。即使是一个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也要坚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并使之发展、壮大。但企业年金制度应该与企业的利益相适应,不可以没有依据对其盲目创立和发展。由于社会大环境,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实行不可能立竿见影,应在不同地区设定不同模式,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将推动落后地区,稳步推进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的进程。(作者单位: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