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斌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个人既是受众,也都是自媒体,既接收信息,也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这种颠覆性变革固然对期刊的出版发行会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会以外力敦促期刊提高竞争力和生存力。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介,是新的传播手段,有新的传播语言。传统媒体中,书籍、报纸、杂志都是靠文字语言来传播信息,广播靠声音语言来传播信息,电视靠镜头语言来传播信息,而新媒体则是靠数字语言来传播信息。各种媒介使用的语言不同,传播的速度、力度和效果也有差别。
1.新媒体不是洪水猛兽。新媒体是一个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关于“新媒体”的定义不下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延伸和扩展,尤其是近些年来移动终端的发展,推动了社交软件的更新迭代,使得普通民众也有了发布、传播信息的权利,撼动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权威。如今的新媒体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渠道,以计算机、手机等为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一种传播形态。它的出现,并非是要消灭传统媒体、垄断话语权,而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并且,新媒体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短板和劣势。
2.新媒体也有短板和劣势。新媒体的新,主要表现在技术的更新和形式的创新上。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传播语言的模式,可以自由组合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并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受众面更广。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以图片和视频对信息的快速传播,更满足了人们对声像的需求。但是,也要看到,新媒体不是万能的,尤其是新媒体中机制灵活目前经营得最好的自媒体,由于缺少了编辑的把关和审核,有时为了抢时效,发布信息时未经证实,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在传播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时,容易放大一方的声音,影响整个事件客观真实地还原。另外,在发布信息的权威性上,自媒体由于信息渠道有限,不一定能为公众提供权威完整的信息版本。更有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不惜以耸人的标题来夸大事实,造成标题和内容与事实不符,影响传播的真实性。
3.媒体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从全球媒体发展格局的裂变来看,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受众群体在不断变小,国内外很多报纸和期刊已经停止出版纸质版,改为线上发行。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媒体确实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权威性和稀缺性在受到挑战。但也要看到,传统媒体诸如报纸、期刊,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拥抱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加速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这也是全球媒体发展的趋势所在。再固守单一的传播语言和传播途径,不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且也容易抱残守缺,使自己陷入困境。
前文说过,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正如电视的出现不会消灭广播,广播的出现也取代不了报刊一样,新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与传统媒体共存,因此,如何发扬传统媒体的优势,守好旧有阵地,是传统媒体编辑的责任。
1.内容深度加工。期刊与新媒体相比,在时效性上不占优势,但在内容的深度加工和专题专版专栏策划上,却大有可为。《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叫“以深度打败速度”,指出“生产知识,而非生产信息”是期刊对抗新媒体攻城略地的必由之路。期刊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信息相对滞后,既不能与报纸相比,也无法与广播、电视相比,更比不上“秒发”的新媒体。期刊编辑只有整合信息,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重新加工,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呈现,加强质量出精品,才能在各种媒体的内容呈现中脱颖而出。
2.专题策划系统。期刊的出版周期限制了其在热点追逐上的反应速度,在信息更新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一个新闻事件很可能只有几天甚至几小时的生命力,如果一味去追逐热点,会陷入滞后的困局,造成内容都是“明日黄花”的局面。若在策划上加入前瞻眼光,结合历史事件预判“热点”,将专题引向纵深,使得专题策划有重点有体系,会大大加强内容的含金量。
3.提高印刷质量。优化版面、增强图文效果、提高印刷质量,是期刊发行立足的基础。其间需要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通力合作,为好文找好图,以好图配好文,使得版面设计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文图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让读者一册在手,爱不释手。
期刊在继续出版纸质出版物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音频、视频,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拓宽传播渠道,加快传播速度,将深度加工的内容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受众,同时加强编读互动,增加用户黏性。
1.多效利用技术。期刊与新媒体是两种不同的业态,有着不同的传播语言。
新媒体的长处是更为直观、便捷,传播语言“多合一”,其技术正好能够弥补期刊的时效性短板。作为期刊编辑,适时地学习一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发布、视频与音频的加载,是很有必要的。不但可以把期刊的深度报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网页等方式即时传播出去,还能将期刊上没有的图片、补充内容、后续报道等在新媒体上刊登,有益补充文字传播的单一性,使传播更为迅速、容量更大。
2.提升编读互动。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改变了传统的期刊编辑与读者的角色功能。过去期刊编辑是 “把关人”,假定在知识与经验上都高于读者,通过编辑的筛选与优化,将内容传播给读者。读者被动接受内容,但很少反馈。编读沟通一般通过信件和电话,且周期很长,往往稿件编发后几个月,编辑才能得到读者的反馈。新媒体的即时性缩短了这个时间,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功能、微博与网站的回复功能,都大大便利了编读互动,使编辑能更为迅速地接收读者的意见,读者也因为反馈被及时接收而更为活跃。
3.搞好融合传播。要想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技术为先、优势互补,深化内容建设,重视优质内容输出。做好技术融合,利用好新技术,将期刊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做好结构融合,让期刊与新媒体协调合作、共享资源,创造更大的传播效果。利用新媒体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让期刊定位更为精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所谓综合能力,是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整个编辑流程中,编辑能力和校对能力是基本的业务能力,而综合能力是较为复杂的高层次的能力,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人才所应具备的专门能力。媒体融合浪潮中,期刊编辑如何提升综合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呢?
1.加强马克思新闻观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媒体融合浪潮,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与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容应对真实性要求与虚假信息泛滥之间的冲突,从容应对舆论阵地要求与新传播格局之间的冲突,从容应对人民性要求与商业逻辑之间的冲突。净化期刊编辑环境,做守土有责的编辑。
2.提高分析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媒体融合浪潮中,期刊等传统媒体因为时效性不如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不占优势。但相反,编辑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网络搜索、信息设定查找等功能,在海量信息中广泛搜集所需要的,分项列条加以归类整合,使本来没有关联的有效信息通过沉淀、分类、归纳,成为有价值的线索甚至成为新的知识点,从而延伸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采访报道或深度加工的系列文章。
3.积极提高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发展。
编辑从观察、实践、思考、整合和交流各方面提升了能力,其创新能力自然而然能得到提升。编辑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从事不断创新的编辑活动,加工出形式与内容俱新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社会增添新的精神文化财富。期刊在与新媒体融合后,形式如何创新,内容如何创新,传播如何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让媒体融合中的期刊生存得更好。(作者单位:《老人春秋》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