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非常之人”,则难有“非常之功”,难有“国之重器”的创造。新中国成立70年,一项项大国重器的诞生无一不是自力更生的结果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载光阴的故事,讲述着国家奋进史、品牌奋斗史,也记录着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梦想开拓史。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从本期起,本刊隆重推出《壮丽70年·大国名片》、《壮丽70年·砥砺创新》、《壮丽70年·美好生活》专题系列报道。
大国重器,国之名片,民族脊梁。70年间,一项项宏伟工程,一个个“大国重器”正承载起更多为全人类探寻未知、解答未知的使命,为民族复兴汇聚前行之力,让眺望苍穹的“国之重器”变得触手可摘,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
大国重器为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C919成功首飞,实现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无数重大工程的不断突破,彰显了中国“领跑”之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在多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载人航天、量子通讯、载人深潜、航空母舰等重大成果和关键性突破,为我国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大国重器为惠及民生提供坚强保证。一个个以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大国重器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工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保障用水、修复生态、抗旱排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缓解了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至今已惠及8700万人。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918.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4.4亿立方米,加速织就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防沙治沙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绿色屏障不断加固,“沙退人进”让更多绿色回归人间。重大工程以民为基,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从体制改革到科技创新,无处不体现“民生”二字,老百姓的获得感随之层层叠加。
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唯有自力更生。人是大国重器的最关键因素。没有“非常之人”,则难有“非常之功”,难有“国之重器”的创造。新中国成立70年,一项项大国重器的诞生无一不是自力更生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择一事,终一生。无数大国工匠们用勇敢和毅力升华了自身价值,也为时代价值标注了前行的坐标与航向。叹为观止的精湛工艺折射的工匠精神,是从国家到个体都引以为傲的精神丰碑。“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对于工作“零误差”的苛刻要求,是让“美丽中国”繁花似锦的必要条件。呼啸而过的列车、不断完善的铁路网、全面覆盖的电网、实现飞天梦的火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朽伟业的托举依赖于大国工匠的不懈奋斗与坚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年不懈奋斗,以大国重器托举起的强国名片,正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