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聪
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4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成效与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并且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收益和企业利润大小。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内,建筑工程造价包含的内容多,涵盖的范围广,因此导致工程造价偏离预期目标的影响因素较多,使得工程实际投入超出预算范围,最终影响到工程总体收益。所以要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一环节,从机制、组织、建设等多角度入手,研究更多降低工程造价的新对策,为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和收益提供助力。
目前,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参与的人员的薪资和消耗的材料费用都是一笔非常大的消耗,对工程造价产生巨大的影响,况且,这些资金是一个动态变化,会因实际情况的突变而影响到消耗情况[1]。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项工程的初期规划,设计完成的图纸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改变,此时,对工程的各项资金都会有一个预估,但设计往往会因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设计方案无法落实,进行修改;设计材料短缺,选择替换材料;设备机器故障,需要临时更换设备等等。上述这些情况都会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其中材料影响最为严重,占据绝大部分。由此可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非常严重,要想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控制好这几个阶段。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的部门、工作人员较多,其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人员因主客观因素影响,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造价。这些工作人员既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参与者,又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实施者,他们来自设计、监理、施工、管理等不同的工作岗位,由于人为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将会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期间。所以要想降低工程造价,势必要全员共同管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将造价控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2]。
项目施工方案是指导项目后期运行的重要标准,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多方论证是保障项目有效进行的关键。施工方案的制定要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在具体的实践指导下通过市场招标的形式,选择最优的建筑方案。同时在方案的制定上设置一定的总投资成本,以成本投入为导向选择最优最合理的方案,技能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又能确保项目的质量。市场招标方案预定后,项目主导单位需对企业提出的方案进行多方论证和对企业资质进行验证,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承受建筑方案中主办方所提出的材料材质、安装规格、进场人员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操作流程会威胁到工程建筑的质量,还会使整个工程的成本投入加大。例如,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繁琐的施工方式,势必会增加成本投入;施工人员操作水平较低,为整个工程埋下隐患,在后期被发现后,重新进行施工,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还拖延了工期,我们知道,施工工期一般都是有一个明确时间的,超出这个时间,就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施工流程,由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传达,并强调其重要性,要求其必须按照给定的施工流程进行,严禁私自篡改,并且,将各项责任进行具体划分,最好划分至个人,实施奖罚制度,对不按标准流程进行的人员进行严格处罚,对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施工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励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在工程招投标环节,企业要结合自身现有的技术能力和团队施工能力制定合理的标底价格,并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抓住对自身有利的政策及市场条件进行制定。在工程施工前期要做足充分准备,要选取组织、施工和风险抵御能力较强的施工单位,这样的施工单位能够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进度,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风险对造价的不利影响。另外要确保合同各项条款的科学合理,对可能影响造价的不可控因素,如市场价格波动、政策环境、利率变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或降低对造价的影响[3]。
在经济全球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故此为从根本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明确了解国家相应的政策与法规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具体而言就是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单位需积极了解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并以此为依据向政府争取相关的扶持与帮助,从而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投入,避免垄断因哄抬物价问题的产生,而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规章管理对工程造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确保企业施工管理的顺利实施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即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作业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其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从而在确保市场价格机制发挥其调节效益的基础上,为后期各项作业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相关部门应依据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工程造价,保障建筑工程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