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燕英,福建省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和信息技术的联系。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课程,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夯实基础是我执教的追求。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的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动画、视频、音频等,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的导入环节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会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接着,进一步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故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个视频。将金碧辉煌的故宫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美轮美奂的故宫,被其宏大的规模所震撼。教师在接下来教学时,学生肯定会有兴趣听讲,听听教师介绍这个壮观的建筑。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会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去思考教师所讲的事物。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自由的驰骋,语文的教学,学生只有自由思考,将思维发散开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有趣而且较为逼真的情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延伸。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将生动的画面通过多媒体键技术展示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上,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了很多。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在任务设置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小视频、闯关、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发现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任务的设置还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对于每一个学生,要让目标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又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样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更近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学Scratch《角色的运动》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熊出没”小动画的分层任务,第一层目标:光头强带着电锯去砍树,但是遇到了熊大、熊二,所以立马掉头就逃,并一直重复来回走;第二层目标:熊大、熊二发现了光头强,于是去追赶,却一直追不上;第三层目标:森林中小鸟为熊大、熊二加油,在空中一边自由飞翔,一边喊“加油!”。学生对于第一层目标都能轻松完成,在实现第二层目标时出现了问题:熊大、熊二追上了光头强,两熊一起并排跑。思考后明白这是移动速度一样快的原因,而速度又与移动步数有关,完成第三层目标时又得考虑到小鸟飞行方向等等的问题。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但在探索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调试,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一举多得。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大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围绕着服务要素,来改变静态、动态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与交流合作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中,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样就可以在学生获得相应感性材料的时候,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就可以从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如,教师在讲解《拼出美丽图画》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在台上展示。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明显体现出互相合作、互相启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后,就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拼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在互动合作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成果展示则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指的是学生实践情况的即时反馈以及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不断升华。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及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展示学习成果也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测试,教师在学生的及时反馈中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完全定型,而且很多小学生都喜欢被表扬。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时,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尤其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者是其它同学的羡慕,这也能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的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多鼓励表扬他们,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程特点出发,满足他们的心理追求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习变成“学无止境,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