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12-21 17:55:23杨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素养

文/杨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接触信息的媒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今日头条、微信、QQ和微博等新媒体接触信息。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话语权,增加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难度,也给西方意识形态和国内部分消极的意识形态入侵大学生思想提供了便利,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要清楚的认识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挑战,要努力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教育的可行路径,坚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冲击

2.1 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

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极大的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伴随着多种新媒体在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接受各种思潮、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门槛日渐降低,而目前网络环境中传播的社会思潮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其中有大量的消极思想和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许多所谓的意见领袖或者大V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事实,利用新媒体对有害的意识形态进行传播,特别是向广大高校学生兜售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或“实用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污蔑和矮化。而最危险的是目前这些意见领袖或者大V动辄拥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粉丝,其在网络中的话语权大大超越了许多传统媒体,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听不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使得他们逐渐对社会主义及所受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从而引发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

2.2 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接收信息的门槛大大降低,渠道则大大增加,过去学生接收意识形态内容的渠道主要来自电视、广播、报纸和书籍等传统媒体,相关内容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被有效剔除。而新媒体出现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受信息,相较于传统媒介,新媒体的优势明显:信息更新快、信息展示直观、信息内容丰富等等,从而导致了其对传统媒体的抛弃,这就大大增加了意识形态管控的难度。特别是大学生对自由的盲目渴望,会导致其对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抵触和否定,再加上大学生缺乏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纷杂的网络信息缺乏甄别和判断能力,使其极易受到非主流的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严重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极大的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难度。

2.3 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实效性较低

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个高校的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并未跟上新媒体发展的脚步,大量内容时效性较差,许多意识形态课程教师照本宣科,所讲内容十分陈旧,导致学生既不愿意听又不得其要,极大的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由于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一门基于实践的学问,需要在面临新问题时不断的发展自己的理论,这就要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新媒体的特点就是大量信息快速更新迭代,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热点问题或过去未曾接触过的社会思潮,这是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主要吸引力。而现在广大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还在使用十年前的案例,相关内容与时代严重脱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上的共鸣。

3 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质量的对策

3.1 因势利导,坚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抵触,应当遵循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以学生为意识形态的教育中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意识形态教育水平和自身的教学能力。要抓住新媒体发展的机遇期,努力提高自己关于新媒体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争取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将马克思主义与新媒体技术想结合,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让学生了解到通过新媒体媒介一样可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和可得性。

3.2 增强高校思政教师的新媒体素养

教师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执行者,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意识形态教学的成败。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增加自己对新媒体的概念、技术和功能的了解,提高自己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增强学生在意识形态教学中的参与度。最后,教师还要敢于对新媒体领域的错误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保护大学生不受消极意识形态的渗透于侵蚀。

4 结束语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既关乎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又与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有关,为此,本文指出了目前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增加、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实效性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06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