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明清 曾学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事业单位的发展及运作在本质上而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相关工作流程中,以事业单位所进行的或发生过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将该预算执行过程、结果的主要内容及信息进行记录、监督等,以此来保障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
在面对近几年来的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变化,政府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实现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第一,实现双功能、双基础核算模式,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部分组成。预算会计的三要素分别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而财务会计包含的五要素则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以及费用。在改革后的模式运行下,这两种核算方式必须同时进行,也就是说“3+5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协调开展,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而言,也存在了“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第二,在政府改革实施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主体还需编制相关的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以两者不同的编制基础为主,实现双报告核算模式的进行。第三,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笔经济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并根据功能使用模块的变化对数据采取再加工手段。
在双功能、双基础核算模式的实施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及调整,采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种核算方式共同进行,使业务工作处理模式既能实现财务管理功能,又能实现预算管理功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改革创新后开始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作用在于,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不仅要采用财务会计核算,同时还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因此,双管齐下的形势促使下,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更为复杂,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适应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要求下,事业单位需要按照政府出台的相应准则及要求,重新划分原有的固定资产定义及所含范围。与此同时,补提折旧的政策要求仍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事业单位需要增加以下工作内容:全面清查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值、已使用年限等,并补提折旧,以真实的数据来反映资产价值。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尽快对长时间闲置并且无人使用的资产、已到报废时限同时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处置,以此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以上这些工作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资产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背景下,要求中明文规定编制报告除了要编制财务报告外,还需编制预算报告,与此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告要求编制人员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硬性要求。与此同时,改革背景下的资产项目数量与种类在经过划分与细化后开始增多,而也由于核算方式的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难度也相应提高了。因此双报告的出现在另一种程度上来说更考验了事业单位人员的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政府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针对自身内部的运行及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模式优化及战略调整,比如重新界定业务,全面了解经济业务范围并明确权责发生制可采用的对象,全面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使核算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在短时间内适应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两者的差异,使工作处理与业务信息以高效的方式实现一体化。
事业单位应当主动担起资产管理主管职责,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相应管理控制机制,将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摆在同样的地位,与此同时,促进这两个管理部门在工作上彼此协调、配合管理。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置闲置不用的资产、长时间堆积或报废的资产,以免影响资产价值贬值等变动。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影响下,会计管理专业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与力度可谓重中之重,尤其在双报告出现之后,相关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人才的考验难度升高,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单位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单位内部会计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理念知识,改善业务水平,不断汲取专业知识,创新更有效的应对方法,以此来应对较高难度的工作要求与核算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体制改革也将持续进行,在此期间,事业单位所要做出的应对处理措施也会随着主流模式不断进行更换。目前,除了模式的变动、资产管理方面的难度提升等问题的出现,还有许多潜在的问题未曾浮出水面,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新问题的层出不穷前,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在改革背景下的顺利进行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