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名词统一规范使用的探讨

2019-12-21 11:49翁特夏毛文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医学论文术语医学

翁特夏,毛文明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眼视光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浙江 温州 325027;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浙江 温州 325035)

科技名词作为表述科学与技术概念的专业性语言文字是科技思想交流的工具。科技名词规范化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配套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和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一项支撑性系统工程[1]。科技期刊是应用科技名词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是推广规范科技名词的重要载体。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医学研究领域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因而产生许多新名词。医学名词的规范统一对医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至关重要,也是衡量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标志。全球网络化发展不断推动医学资源共享,对规范统一使用医学名词,准确有效传播医学信息和推广医学成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在1990年联合下发了《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编辑出版单位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使用公布的审定名词[2]。从1989年开始至200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作为代表国家审定和公布规范科技名词的权威机构先后七次公布了大量医学审定名词[3]。2011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通过了《国家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4],2016年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科技名词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科技名词标准化、规范化进程[5]。目前我国医学期刊中不规范使用医学名词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医学论文中仍然存在字词错用、概念不清、随意简化等问题,降低了论文的科学性及其学术价值,进而影响学术成果的有效传播。为此,笔者根据编辑工作中发现文稿中医学名词不规范使用情况,对医学名词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化表达的建议。

1 医学名词使用存在的问题

医学名词命名同样遵循科技名词命名原则,具有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等特点[6]。医学名词具有专用性,但不是唯一的,会因地域、翻译等原因出现多种名称,造成使用不规范、不统一,影响医学信息准确有效的交流。医学名词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遵守一般语言文字规范和不遵守科技名词使用规范。

1.1 不遵守一般语言文字规范

1.1.1 字词错用:由于笔误、辨别错误或习惯用法容易在文稿中出现错别字,如“粘膜”应为“黏膜”,“黏连”应为“粘连”,“血像”应为“血象”,“同功酶”应为“同工酶”,“分裂相”应为“分裂象”,“病源体”应为“病原体”,“畸型”应为“畸形”,“高分辩率”应为“高分辨率”,“罗音”应为“啰音”,“噪音”应为“噪声”,“食指”应为“示指”,“爱滋病”应为“艾滋病”,“电介质”应为“电解质”等。

1.1.2 混淆使用名词:由于对名词的概念不清或错误辨析造成使用混乱,如“心率”和“心律”概念混淆。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心脏跳动的频率,用来描述心动周期;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反映心脏跳动节奏是否均匀整齐。又如“发病率”和“患病率”不分,流行病学中发病率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反映疾病流行强度及对人群的健康影响程度;患病率则是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通常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7]。此外常见的还有“证、症、征”的使用混乱。“证”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特有概念,既指疾病的现象又指疾病的本质,是对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病理本质的概括[8],如证候、辨证、证型、禁忌证、适应证。“症”即症状,包含症状和体征,指疾病引起患者主观不适、异常感觉等机体的外在反应,如病症、症结、症候群、并发症、后遗症。“征”指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如体征、征兆、征象、综合征、指征[9]。

1.1.3 随意简化:有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为了方便快捷,将医学名词取头部和尾部变成不规范的简称,如“晶体”应为“晶状体”, “老慢支”应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功血”应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急支”应为“急性支气管炎”, “上感”应为“上呼吸道感染”, “咽扁”应为“咽扁桃体炎”, “甲亢”应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肾衰”应为“肾功能衰竭”, “风心病”应为“风湿性心脏病”等。或者直接使用英文缩略语不加注释,同一英文缩略语可能是很多不同含义的词组共同的缩写形式,容易指代不明、含义混淆。名词术语一般使用全称,若全称较长且反复出现,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不常用、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遵循先全后简的原则,若为中文,首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首次出现时注明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1.2 不遵守科技名词使用规范

1.2.1 误用曾称或不当使用俗称:曾称是已淘汰的旧名,不得使用。如“机率”应为“概率”, “红血球”应为“红细胞”, “高雪病”应为“戈谢病”, “鼻衄”应为“鼻出血”, “矽肺病”应为“硅肺病”等。俗称为通俗用法不宜在科技期刊学术论文中使用,如“发烧”应为“发热”, “中风”应为“脑卒中”, “弱智儿童”应为“智力障碍儿童”, “老年前期痴呆”应为“阿尔茨海默病”, “隐形镜片”应为“接触镜”,“打嗝”应为“呃逆”等。

1.2.2 使用不规范的习惯用法:临床工作中为了交流方便经常会运用口头语,但不少医学论文作者在写作中会用临床工作中习惯使用的口语代替规范术语,降低了医学论文的科学性。例如“浮肿”应为“水肿”, “咳血”应为“咯血”, “脑溢血”应为“脑出血”, “霰粒肿”应为“睑板腺囊肿”, “心肌梗塞”应为“心肌梗死”, “凝血酶原”应为“凝血因子”, “剖腹产”应为“剖宫产”等。

1.2.3 医学术语译名使用不规范:西医名词术语翻译不统一,造成使用混乱。最常见的是人名译文不规范,例如“马凡综合征”应为“马方综合征”,“法乐四联症”应为“法洛四联症”, “柯兴综合征”应为“库欣综合征”, “美尼尔病”应为“梅尼埃病”。以外国人名命名的体征、病名、综合征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e征,也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尼氏染色(Nissl staining)。

1.2.4 药品名使用不规范:使用非通用药品名即药物商品名。药品通用名是由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并报卫生部备案的药品的法定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10],而商品名是药品生产公司自己确定后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具有专有性。同一通用名下可有多个商品名称,有的药物其商品名多达十几个或几十个。例如:头孢菌素类药头孢呋辛钠的商品名包括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力复乐”、意大利Esseti公司生产的“明可欣”、英国葛兰素公司生产的“西力欣”,复方氨酚烷胺的商品名包括“盖克”“快克”“快康”“仁和可立克”等等。药品名称的规范统一是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若在医学论文中大量使用商品名会造成一药多名的混乱局面,不利于直观分辨药物的属性。

2 规范使用医学名词

2.1 增强规范化意识 医学期刊编辑是医学名词正确使用的监督者和示范者,医学论文作者是规范使用医学名词的实践者,规范统一的医学名词是医学知识传播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因此编辑和作者必须重视医学名词的规范表达并充分认识不规范医学名词对论文学术质量的影响及对知识传播、信息交流造成的障碍。医学期刊编辑身负这一重要且艰巨的使命,既要身体力行,在日常编校工作中严格把关,还要在带头使用规范医学名词的同时宣传引导作者读者。主动积极地与作者沟通,为作者规范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审定名词提供便利条件,如将易出错易混淆的科技名词制成名词索引,定期公布最新审定的名词等。同时要坚持原则,将不规范使用医学名词与政治差错、文字差错等同视之[11]。医学论文作者应加强对医学名词的积累,在医学论文写作过程中认真严谨表达医学名词。

2.2 掌握规范医学名词查询途径 中文医学名词的运用以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名词为准。可以通过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名词的出版物进行查询。目前与医学相关的标准名词书包括《医学名词》1~7册、《生理学名词》《遗传学名词》《人体解剖学名词》《细胞生物学名词》《组织胚胎学名词》等20余种。每本分册都包括序、前言、编排说明、正文及索引,正文按词条编号排列,一般是逻辑顺序,附录常包括英汉索引和汉英索引,有的分册包含多个相近的专业,查询前要仔细阅读编排说明并熟悉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名词书查询比较费时且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查询到最新审定的名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国科技术语》杂志收集公布的审定名词。《中国科技术语》杂志是由全国科技名词委主办的杂志,会定期公布一些最新经过审定的科技名词并对相关热点难点展开专题讨论,是对名词书的一种更新补充。

全国科技名词委在2016年6月15日正式推出了术语在线一期项目。术语在线(termonline.cn)服务平台免费向全社会提供术语检索、术语分享、术语纠错、术语收藏、术语征集等功能,同时推出了手机APP。该平台聚合了全国科技名词委权威发布的审定公布名词数据库、海峡两岸名词数据库和审定预公布数据库中的规范术语,累计45万余条,全面覆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的100余个学科[12]。可以通过网站输入中文名查询英文名,也可以输入英文名查询中文名,根据所在学科选取相应的名词术语,若同学科中出现两个不同中文名则根据定义来选取。术语在线平台数据库会不断实时更新补充新的审定名词,查询成本低、方便快捷,还可以了解科技名词发展动态。

未经审定公布的名词可选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最新版《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及中医古籍出版社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另外万方医学网的MeSH检索(http∶//med.wanfangdata.com.cn/Mesh/Mesh.aspx)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且内容是动态不断更新的。还可参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术语标准和经国务院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认的行业标准发布的术语标准。药品名可参照国家药典委员会审定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当规范名词术语标准空缺时,可参考本学科公认权威的经典工具书和教材,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医学词汇》等。

2.3 加强医学名词的宣传推广 专业期刊距离规范使用医学名词仍有差距,平时工作生活中不规范的用词习惯和专业出版物“不专业”的现状,使审定的医学名词和实际日常工作生活相距甚远,仅仅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标准。语言文字的推广重在应用。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医学期刊中的医学名词,专业期刊作为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在知识信息传播中起关键作用[13]。坚持规范使用审定名词可以促进读者作者认同审定名词从而习惯使用审定名词,积极主动推进医学名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其次,通过科普读物和大众传媒让审定名词进入日常生活,科普视频、宣传册、医院检查单、日常诊疗工作中频繁出现审定名词,使陌生的审定名词被大众逐渐熟悉认识理解,逐步推动医学名词标准化。在当今网络、手机等各种新旧媒介交叉融合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运用多种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医学名词宣传,除了报纸期刊书籍外,还可利用网络、微博、公众微信平台扩大影响力,有效推进医学名词术语的推广使用[14]。

综上所述,医学名词是医学知识传播的基本符号,统一规范使用医学名词是医学知识科学有效传播、医学成果学术交流的基础,也是医学专业书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标志。医学论文作者要正确规范使用医学名词术语,期刊编辑除了对其进行严格把关外还要积极宣传推广使用审定名词并督促作者执行,通过重视规范使用医学名词,增强辨别非规范名词的能力,提高编辑人员业务水平进而促进医学名词使用规范化、标准化。

猜你喜欢
医学论文术语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医学期刊编辑应合理关注论文的伦理审核
医学、生命科学类
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医术语翻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