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天伟动态风筝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

2019-12-20 03:04梁宝莹
锋绘 2019年11期

梁宝莹

摘 要:文章阐述了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关系的原理;以分析“中国动态风筝第一人”张天伟所创作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风筝为例,阐述其创作动态风筝的过程,分析风筝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关系。动态风筝增加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熟悉度,同时也为世界充分展现出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美妙绝伦、异彩纷呈、与时俱进,并促进国际之间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态風筝;张天伟;外在形式;内在结构

1 张天伟与动态风筝

1.1 张天伟概述 张天伟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师,至今年过八旬,出生在风筝世家,研究动态风筝的起源之一是张天伟从小生活在充满风筝的家庭里,小时候就产生了风筝在天上动的幻想。其二是在幼年的时候,他看到的关于风筝魏的故事,其中有提到一个“公鸡斗架”的作品,但是张天伟发现故事里并没有提到公鸡是如何运动的,也没有详细的报道,没有照片,只知道是有两根线,他预估是一根为主绳,另一根起到操纵作用。于是他萌生出长大后自己做成一个“只有一根线放上天空的并且无需手动操作,可自动随风而动的公鸡斗架风筝”的想法。

这种设想张天伟在脑海的持续了几十年。加上他年轻时在工作担任了十几年的钳工、模工,因此他对手工操作及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的工序、各种机床都非常熟练。而在1986年的潍坊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中,他看到了一只几百米的龙风筝,马上想出了在龙头的背后做一对风轮使,通过齿轮、连杆、曲折这些很简单的结构使龙头拥有“龙的下巴一张一合,舌头一伸一伸的,眼睛左右转”三个动作。后来他把龙头设计增加到眉毛会动,嘴里含球,腮帮、耳朵、长须、甚至眼皮运动等九个动作。

经过张天伟的不断深入研究,他所创作的“秦始皇铜车马”及“夜歌军阵”动态风筝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独特的创意作品被风筝界权威人士赞其为顶级技艺和最为复杂的风筝作品。

1.2 动态风筝与制作 动态风筝指的就是会“动”的风筝。动态风筝是风筝比赛的常见项目,风筝比赛中对“动态风筝”的动力做了严格的要求,规定其动力只能是自然风力,不能借助或使用其他发动装置(如电力系统、弹力装置等)。广义上,能通过“风叶轮”、风筝骨架的受力变化,借助风力“动”起来的风筝,都可以称之为“动态风筝”。放风筝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娱乐性的传统活动,更能使人们强身健体、放松心情,增加生活趣味。

张天伟的作品中,设计与制作过程是一体的,他边设计边制作,一个人完成全过程。

(1)选材。选材直接决定了内在结构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风筝的内在结构设计需要集合对空中风力情况做出周详的考虑。因为放飞的要求、受风程度的不同,同一个风筝的不同部分选用的材料也不相同,传统风筝的骨架大部分选用毛竹,因为毛竹具有容易受热、易弯曲和定型的特征。常见的其他材料有玻璃钢纤维、树脂、碳卷杆、轻金属等。

张天伟动态风筝的内在结构复杂,为了让风筝本身因为风力动起来,需在风筝上增加过曲轴、连杆、齿轮等多个零部件组合成一个风力驱动装置,甚至是同时在一个风筝上使用多个不用类型与作用的驱动装置,使风筝在飞翔的过程中通过风力改变风筝上某个部位的运动力度、速度、幅度,让风筝的形象更贴近实际。这会让动态风筝增加了重量。因此张天伟所设计的装置零件必须简单以及轻便。

(2)设计好风筝的骨架结构后,进行下一个步骤:蒙面。蒙面即日常工作人们所说的风筝上的“纸”,风筝蒙面要求材料强度大,韧性高,透气量小,一般可选用宣纸、绢等传统材料或无纺布、格子布等新型材料。

(3)裱糊。根据所选的“蒙面”的精细裁剪和裱糊,有“切边”、“卷边”、“粘边”、“缝边”等不同的裱糊方式。其中要注意不同风筝的不同部位,需要适当增加裱糊强度。

(4)选色与绘制。这个步骤属于外在形式的范畴。质轻、颜色亮丽、持久、溶于水是颜料选择的要求,传统的风筝颜料有锅烟子、花青、紫膏等。现今使用较多的有品色、彩色墨水、印刷色等。由于风筝是供人们远观欣赏的艺术品,因此颜色需要鲜艳,张天伟所创作的风筝以实物为主题,因此风筝的呈色一般为实物的固有色,其中加上了很多丰富的中国古代传统装饰元素。

风筝图形纹样中,云纹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占据重要地位,其线条流畅,寓意吉祥又具有生动的气息,表达中国人们内心的追求和谐幸福,喜庆安康的情感诉求。

2 浅析张天伟动态风筝

2.1 从外在形式分析

根据波兰美学塔塔尔凯维奇归纳,“形式”一词有五种含义:(1)各部分的组合;(2)各种事情的外观;(3)边界和外形;(4)客体的观念性本质;(5)先天性规范。“美学、文艺学所讲的作品形式,主要采用(1)(2)两种用法,即它实际上兼指两种对立的义项:作为题材各要素的内部联系和组织结构,它是内在于内容的,‘按照其发展了的规定性来说,形式就是现象的规律(黑格尔)”。

形式是指艺术形象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是指事物存在的具体方式内容的要素组织、结构和表现形态。本文的形式特指张天伟动态风筝的外在视觉形象设计。使人们产生视觉美感的事物很大程度上需要有美的外在形式,人类天生具备追求美的思想。

首先,从造型上看,张天伟所设计的动态风筝最大的特点是把静态的风筝变成了形象生动的动态表现。如下图体现仙鹤脖子运动。

其次在色彩运用的表现上,“风等中的色彩艳丽朴实,绘制时多采用大的色块,追求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风筝中这三原色是最常见的,手工艺人在制作风筝的实践中大多选择使用三原色为基本色,表现风筝色彩的单纯艳丽。”利用中国传统古典图案,使之增加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如牡丹图腾,火的造型、祥云图案的使用,如下图龙头的绘制,把传统元素运用的极致,加上颜色的协调搭配,使之魅力十足。

2.2 从内在结构分析

“结构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另一方面结构又是一种观念形态。从构成的角度来诠释,‘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通常体现美学的实践功能”或“绣花枕头”,不堪一击“中看不中用”本文针对张天伟的动态风筝内在结构进行浅析,用竹子做的骨架主要根据风筝的主题做出具体形象的事物,后在特定部位加上由不同材料的驱动装置实现不同部位的不同运动。

3 结语

外在的形式决定整体的审美,外在形式起到一定是吸引作用,为了满足人的视觉需求、心理需求,所谓“求美”。而内在结构是艺术作品背后的支柱。从材料到结构的科学性、技术性,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没有了它,作品将变成“豆腐渣”。结构表现艺术的“求真”,结构是作品的基础。张天伟作品中结构很多时候会因外在的美观程度做出改变,有事服务于外在形式,但同时结构决定了一只动态风筝真正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外在形式依附于内在结构。因此两者是统一与不可分割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家祥.艺术品内部结构的划分[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51-55.

[2]高原.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结构与形式[J].戏剧之家,2018,(07):113-114+116.

[3]张艺嘉. 论风筝艺术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康孝涂.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结构与形式探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