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冬
归去来兮。转眼间,在德国美因茨大学一年的学习就结束了,回首在莱茵河畔的幽静小城度过的这段时光,仍旧满怀眷恋……
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的本部坐落在德国西南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首府美因茨市。从火车站一出来,发现美因茨的街道建筑与中国天津的租界地风貌街区颇有几分相似,街道不宽,两边的住宅大多是传统的老式楼房。而到了商业区,则是迥然不同的现代风格高楼大厦。步行街非常干净整齐,石砖路面古朴典雅。街边小楼的白色山墙上有斜向或垂直的紫色、棕色木条装饰,别具一格。10月的莱茵左岸,微风习习,路边餐桌坐满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休闲客,或谈笑风生浅酌豪饮,或敞开肚皮大快朵颐。像德国这样的非著名美食国家,要想品尝丰富一点的口味,最好去拉丁风味的餐馆,像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的餐馆,会更适合观光客挑剔的味蕾。
美因茨市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他就是《圣经》的传播者,伟大的匠人、发明家和企业家(印刷厂主)约翰内斯·古腾堡,美因茨人民的骄傲。他老人家的功绩要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说起——
在黑暗的中世紀,天主教神权至上,僧侣势力借用宗教的名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垄断权力,压迫欧洲各国人民,甚至有些邦国国王的任命权也由教廷把持。当时《圣经》都是拉丁文的,解释权归属教会,普通信徒死后要进入“天堂”,就必须服从教会的命令。而掌握拉丁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当时的文盲率较高);即便懂拉丁文也无济于事,因为解释权在神父手里。沉重的压迫令欧洲人民不堪忍受,于是怒了!在德国,马丁·路德领导了推动历史进步的宗教改革,改革的关键步骤就是用本土语言翻译《圣经》并广泛传播之。这时很需要能大规模复制、传播《圣经》的工具,可惜在此之前欧洲的印刷技术相当落后,能识字并传道的主要是教会的神职人员。恰逢此时,美因茨的约翰内斯·古腾堡横空出世。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人生直接开挂,开发了欧洲活字印刷术,并且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欧洲的出版业从此脱胎换骨,成了宗教改革最强力的助推硬件。
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绝不止一个发明家头衔和一个“首富”地位那么简单。古腾堡印刷机促成了宗教改革的成功,而在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和伽利略等伟大科学先驱的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也得益于古腾堡的印刷术。在西方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三级大火箭推动,而其中前两级都有古腾堡直接注入的燃料。第一部活字印刷的《圣经》就被称作《古腾堡圣经》——试问,名字与宗教最高经典连在一起的,还有谁?!
美因茨虽美,但我不能久留,因为我就读的翻译学院离大学本部尚远,它坐落在一个更小更美的地方——盖默斯海姆。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毗邻法国、卢森堡和比利时,美因茨在州北部,盖默斯海姆则在州南部,若往来于两城之间,恰好可以饱览著名的德国 “葡萄酒之路”沿线风光。
梦幻般的莱茵河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源头一路奔流,在人杰地灵的小城巴塞尔一个大转弯调头向北,之后变得舒缓、安静了许多。莱茵河流域分布着多个著名葡萄产区。位于莱茵河中游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是德国最温暖的区域,是著名的雷司令、灰皮诺和丹菲特的主要产区。 85公里的德国葡萄酒之路纵贯本州,起点是德、法边界的施威根—雷希滕巴赫的“葡萄酒大门”,终点是产区北部的博肯海姆。美丽的莱茵河、北纬50度的阳光以及养分适宜的土壤提供了优越的葡萄生长环境,勤劳的人们为了向世界传扬超级美味的饮品,开创了淳朴热烈的葡萄酒文化。1934年和1935年,普法尔茨葡萄连续获得大丰收,为了庆祝好收成,人们首创了这条葡萄酒之路,开葡萄酒主题旅游之先河。这里有葡萄酒庄民居、迪克海姆大酒桶、葡萄圣母等很多与葡萄酒相关的旅游景点,还有各式各样的葡萄酒主题活动。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天然温泉、星罗棋布的传统民居、历史悠久的城堡,加上绝佳的葡萄酒和香肠等美食,使这里成了当之无愧的度假旅游胜地。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就曾在这里修建夏宫,他认为:既然自家有普法尔茨,为啥还要去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盛产葡萄酒)?
由于气候、植被以及建筑物色彩的原因,这里的秋天不似中国的华北地区那般清澈明快,却多了几分斑驳的层次,可谓烟光凝而暮山紫,颇有几分油画的韵致。
盖默斯海姆小城的规模跟中国的小县城差不多,街道比较狭窄,但保持得干净整洁。整个城市高层建筑很少,民居大多是两三层的独栋带院小楼,尖尖的红色或蓝灰色房顶,淡雅素美的墙面,第二或三层是夹在斜坡房檐中的阁楼,房檐坡度很陡,想来是利于让雨雪从房顶下落吧。市政厅办公楼也是如此,一座主体三层的小楼,淡蓝色的外墙,每个窗口摆放的篮筐里都盛开着娇艳的花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路德维希门,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城堡式建筑,在平原小城里显得格外突出。据说它曾是古代的军事设施,如今其内部已被改为博物馆。此外还有几处古建筑,包括翻译学院里的一座教学楼,当地人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可略见一斑。小城的中心街区购物便利,还有一家亚洲餐馆,服务员是越南人,烹饪的菜肴更符合东方人的口味。
小城里唯一的一座哥特式小教堂,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它,上帝一定是在那里听到了我的祈祷,让初来乍到“迷途”的我在即将抓狂之時遇到了两位指路天使——一对面目慈祥、举止优雅的白人老夫妇,给我指明了栖身之所——我的租房住址。平日里的小教堂安然宁静,只有到了圣诞节才呈现出难得的熙攘景象。
习惯了都市的繁华拥挤,倏忽走进恍若世外桃源的盖城,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古朴和静美。刚到小城时正值金秋,和所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城市一样,小城的树木呈现着从深绿、草绿、嫣红到金黄等斑斓丰富的色彩。到了冬季,小城也并不十分寒冷,虽然纬度相当于我国的黑龙江,但比起干冷的大陆性气候,这里显得温和湿润许多。树木大都还是深绿或深红色,有些藤蔓依然在生长,只是整个城区环境的色调更显浓重深沉,仿若欧洲大油画的局部特写。春暖花开的时节,校园内外绿草如茵,沿街的樱花树开得缤纷烂漫。郊外更是草长莺飞,花团锦簇,万木葱茏,生机盎然。闲暇时散步到城东侧的莱茵河,春季的河水欢快奔放地流淌,一边是河上颇有历史感的铁路桥,饱经风霜的钢铁框架定格了制造业的辉煌;另一边是小巧的住房、小巧的商店、小巧的教堂,连停在消防队门口的红色消防车也是造型小巧的“萌宠”版,可爱至极。
每到周末或放假我就坐上火车到盖城周边的地方走走转转。历史上莱茵河中游这一带曾有凯尔特人、罗马人、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居住,古迹众多。过去这里是农业为主的地区,除了是葡萄大产区外,还盛产麦类、甜菜、土豆、烟草和多种水果,但总体经济比较落后。近几十年来工业发展非常迅速,最突出的是化学工业。“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化学工业集团被分拆,曼海姆和路德维希港的工厂也被轰炸和掠夺得所剩无几,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兢兢业业、坚忍不拔的德国人如今又站立在世界化学工业的巅峰,路德维希港的巴斯夫公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化学公司,普法尔茨州的制药工业也闻名世界。德国人的严谨和科学精神令人钦佩。美因茨大学的马克斯—普朗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化学。虽然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被大众广泛诟病,但这里的工厂似乎处理得很好,没有造成明显的环境破坏。位于莱茵河下游的德国制药和化工巨头拜耳公司去年斥资6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臭名昭著的孟山都公司,进而将重塑全球农化市场新格局。
回望美丽的莱茵河畔,那里的天空群星璀璨。巴赫、贝多芬、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格林兄弟、歌德、海涅……各个领域的巨匠偕同那里的人民为近现代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德意志人继续以勇敢、坚韧、忠诚、严谨的日耳曼民族精神,创造着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