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搭建服务“三农”的大平台

2019-12-20 08:49杨雪王宇萌
奋斗 2019年21期
关键词:供销供销社三农

杨雪 王宇萌

作为抗战胜利后全国最早的解放区、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黑龙江省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供销合作社——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70多年间,供销社这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三农”服务机构,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方向,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血脉亲情。

从破茧而出到风华正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一经营到内外并举,从“三尺柜台”到“网上供销”,70多年间,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逐步发展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在这片黑土沃野上为服务“三农”、乡村振兴搭建了综合化、专业化、智慧化的大平台。

便利为农的“商业平台”

黑龙江省供销社早在1948年随着东北合作事业的发展就已初步建立起来。到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全省共有供销社1069个,社员54万人。

1955年9月至12月间,毛泽东同志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对浙江省平湖新仓供销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事,应当普遍推行。”

在毛泽东同志这一批示的推动下,黑龙江省的供销合作社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遍布全省广大农村,基本达到了两三个行政村就有一个供销社。

从供销社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销售、开发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开展购销的任务,成为农村商业的一条主渠道。当时,供销社的门市部是每个村里最大的综合商店,本着为农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供应农民生产资料、推销农副产品、廉价向农民供应基本生活用品。三尺柜台内摆着各类商品——在大人眼里,这里有生产必需的农具、种子、化肥,有生活必需的油、盐、酱、醋、茶;在孩子眼里,这里有诱人的玩具、糖果、新衣服、小人书……

“一手买,一手卖”催生了换购方式,农民用自产的粮食、蔬菜、鸡蛋等农副产品到供销社换购商品,在当时非常流行。为了方便农民买卖,一些供销社职工赶着马车、背着背篓、挑着货筐走乡入村上门服务。从1949年到1957年,全省供销社的零售额占农村零售额的比重逐年增加,最高比重达到87.9%,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建立了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短短几年时间,供销合作社不仅成为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联接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统一财经、稳定物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引導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历了初期的发展,供销合作社的零售网点遍布龙江大地,到1962年,全省农村共有供销部(主要零售业务部门)6388个,达到历史最高峰。

改革开放后,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颁布,正式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机制成为主导。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流通中的优势,保障农民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大利润,供销社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培育起新的商业零售市场。

改革破局,大步前行。供销合作社打破过去一买一卖传统经营格局,大胆走出三尺柜台,引进现代流通模式,着力建设“新网工程”,千方百计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四大体系,逐步改变了农村流通组织的落后面貌。

2008年起,省供销总社将争取到的国家资金向县级社重点倾斜,多策并举改造基层网点。同时鼓励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形式多样化、经营业态现代化”的原则,通过自筹资金、招商引资、借助政策机遇和吸收社会加盟等方式,对县乡大中型超市、直营店,村级超市、农家店等进行改造,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方便农民生产生活。除了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外,很多基层供销社还因地制宜开拓新业务。

2016年1月,在桦川县东河乡,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工。这座三层楼的惠农综合服务中心,不仅有日用品超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种子农药化肥专营区,还有餐厅、物流代办点和幼儿园入驻,为农民提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实惠的生活服务,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如今,在全省像东河乡惠农综合服务中心这样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已超过1万个,带有“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的经营服务设施遍布乡村各地,成为供销社服务城乡居民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有效保障了我省农业生产的需要,提升了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增收的“专业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分散型、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形势,199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其中提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提供各种经济、技术、信息服务和联合起来进入市场,供销合作社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根据文件精神,省供销社系统搭建专业平台,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并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开展服务。

——强化领办力度。全省供销系统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网络和经营业务优势,领办了一批规模大、服务好、品牌优、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涌现出克山县昆丰大豆、宁安市渤海镜泊湖大米、讷河市鲁民马铃薯粉条等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的典型。

——提供科技培训。建立科学试验示范田,在备耕等关键期开展农技培训,为种田大户及种植带头人普及农技知识,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打破行业限制。吸纳各级供销合作社和社会企业加盟,有效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通过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引进重大项目等途径,对社有企业优质资产或相关业务进行重组、整合,在全省发展了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市场竞争力、企业实力持续提升。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难题,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通过专业社与农民签订土地托管合同,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的“保姆式”“菜单式”服务。外出务工,借助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服务,农村群众就能做完耕地播种、浇水施肥、庄稼收割等农活,科学有效地进行种植管理。经过供销社托管的土地,亩均节省化肥用量2至3公斤,增收50至150元,既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又避免了土地流转中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农民实现了打工种地“两不误、同增收”,既进得了城,又留得住根。

2018年底,全省系统共实现土地托管面积 252.5万亩,建立科学试验示范田33 760亩,培训农村实用人才7268人。省供销合作社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为农服务经济合作组织。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为我省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吸收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引领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市场化销售、品牌化提升,实施“一村一品”“一社一业”,带动一方,形成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前种地凭经验,容易出错,现在靠科学,更精准。”在牡丹江市迦南美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十个大棚的葡萄生长情况显示在几台电脑屏幕上,一幅幅动态曲线图记录着棚内实时空气、土壤温湿度等数据,这已经成为全省专业合作社运行的常态。

目前,全省系统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4660个,入社成员207 440人。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等权威认证的专业合作社有904个,占全部专业合作社的19.4%。这些有规模和品牌的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创新发展的“智慧平台”

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保障市场供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步入網络信息时代之后,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日益凸显。

为顺应“互联网+”的现代流通新趋势,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供销合作社不断增强农村电商服务带动小农户的能力,引导小农户生产适合网络销售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让小农生产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向全国、卖出好价钱。

2012年,农合电子商务公司网上交易平台——黑龙江“网上供销社”上线,这是全省第一家主要面向农民的网络平台。平台主要经营大宗农副产品、山特产品、农资农机和特色工艺品,以及旅游信息等日常生活服务。“网上供销社”的正式开通、上线运营,不仅标志着供销社朝着实质性经营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标志着供销社以信息化改造传统网络战略思路登上了新的台阶。

经过5年的发展,2017年底,供销社在全省41个县(市、区)开通了县域电商平台,建起了8个县电商运营中心,通过电商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累计实现交易额302亿元,形成了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渠道。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乃至农民生活方式的融合和重组。为了给农民搭建智慧平台,将集散的小农业发展为大农业,供销合作社确定了以“互联网+供销社”为核心的千亿元发展战略。

围绕这个战略,2015年,省供销总社新组建了5个公司,形成三大板块。一是金融板块。成立了惠丰农村合作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丝路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为涉农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自然人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破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二是电子商务板块。成立了惠丰金源电子商务公司,上线运营供销社各项为农服务的核心平台“惠丰通村网”,开通了农资供应、农村金融、农品购销、农技咨询等四大服务模块,先后在五常市、哈尔滨市双城区等18个市县铺设基层服务网点1640个,数据库录入会员信息69 450个。三是食品加工板块。成立了惠丰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惠丰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整合黑龙江有机绿色农产品,创建黑龙江有机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营销渠道。

“水稻还长在地里,就有近一半的量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了。”在五常市供销电子商务服务站里,网络供销使“稻花香”香飘万里。

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供销社搭建的“互联网+农业”这一平台也有效带动了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带动了偏远贫困地区优质绿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一个“基础更加牢固、网络更加健全、服务更加齐全、实力更加雄厚、管理更加规范、社会更加认同”的全新供销平台在黑土地上搭建起来,供销合作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买全省、卖全国,买全国、卖全省”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个服务“三农”大平台将把供销社系统的为农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本文图片由黑龙江省供销合作联合社提供)

猜你喜欢
供销供销社三农
小镇供销社
那些年的供销合作社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基于流通视角的区域农产品供销问题分析及服务平台设计
中国乡村之声
浅谈财务管理在黄骅市供销社资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