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爱是一切的基础

2019-12-20 06:33玄圭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爱祖国爱国家人

玄圭

沈钧儒(1875~1963年),字秉甫,号衡山、隐佛,浙江嘉兴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先后加入同盟会和南社。1942年任民盟中央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个人成就彪炳史册,为国家、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就是新中国审判事业的奠基者、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他一生为新中国成立、立法立宪而奋斗,是公认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在家人心目中,沈钧儒更是“爱的化身”,他总是说:“爱是一切的基础。”

沈钧儒出生在苏州一个士大夫家庭,29岁那年,沈钧儒中进士。按照中国传统士大夫家庭的习惯,他本可以成为一个乡绅或政客,然而他没有走仕途,而是用知识救国。“身为中国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品质是要爱国。”多年以后,沈钧儒的子孙后代依然谨记着他说的这句話。

沈钧儒曾告诫子女:爱国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女儿沈谱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说:“对于孕育他生长的这块广阔土地上的一切,父亲都寄予了深厚情感。他热爱祖国每一寸大好河山,用行动告诉我们,祖国不是虚称,如何才能使祖国和人民摆脱深重苦难并获得永远的解放呢?他一生都在努力寻求这个真理,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爱国以及如何爱国。”

沈钧儒是不折不扣的“老少年”,他喜欢和青年交朋友,因为他认定青年才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家里的孙辈都喜欢跟他交流,家事国事天下事,沈钧儒总是以身作则,引导家人去学习和了解。当初,很多革命进步青年去延安,都会慕名找到沈钧儒,他总是热情接待,把身上的钱给他们,没有钱的话就把手表、衣服给他们。“他发自内心地爱着和他一样爱国、积极的进步青年,他的这种精神,是留给我们最无价的财富。”沈谱说。

1922年,他忙里偷闲,写下了3万余字的《家庭新论》。他说:“儿童是人类爱的维系物,社会制度无论变迁到怎样的程度,爱就一个字,必终为社会建设的基础……” 显然,这对沈钧儒的子孙后代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爱国、爱人民,也爱家人。从1901年到新中国成立,沈钧儒写给爱人、5个子女200多封信件。

在子女们心中,沈钧儒的“爱”不仅有对祖国、青年一代的大爱,也有对家人尤其是伴侣的爱。他和妻子张象徵同岁,20岁时结婚,恩爱相处、同甘共苦40年。即便在后辈面前,沈钧儒都笑脸盈盈地称太太为“阁下”,他一直对妻子态度谦和,饱含深情,这让他的子孙后代都感到温暖和幸福。受他的影响,他的5个子女都家庭和睦,是从来都不吝于把“爱”挂在嘴边的“模范伴侣”。

1929年,张象徵患重病离世后,沈钧儒把自己的照片放进她的衣服里,陪着她一起下葬。从那以后,沈钧儒的衣服贴身口袋里,也一直放着张象徵的照片。“君影我怀在,君身我影随。重泉虽暂隔,片夕未相离。俯仰同襟抱,形骸任弃遗。 百年真哭笑,只许两心知。”这首他写给妻子的诗歌《影》,是沈钧儒子女后代最为珍视的遗产,也是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努力去爱身边人、爱祖国的最好指引。

1963年,沈钧儒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他的孙女沈松说:“爷爷这辈子,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无论顺境逆境,都像个少年一样去爱他认为值得的一切。他的这种态度和人生观,会一直影响我们全家人!”

爱家、爱人民、爱祖国,沈钧儒一生都以爱为本,从爱出发。所以时至今日,他的家人提到他都会说:“爱是一切的基础,这将是沈家一直传承下去的家训!”

猜你喜欢
爱祖国爱国家人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我的家人
我们爱祖国
我爱祖国
爱国学·晒佳作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爱国学·晒佳作
我爱祖国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