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的江苏新课标高考命题来看,解析几何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圆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圆锥曲线的有关性质,考题以两小一大形式出现,即两个填空题,一个解答题,小题主要考查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解答题以解析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同学们综合应用解析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解析几何高考命题中,哪些是常考不衰的考点呢?
考点一、直线方程
直线方程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且具有以下特点:(1)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形式多与其他知识结合,以填空题为主;(2)主要是涉及直线方程和斜率,难度偏易或中等.
例1 (1)已知直线l过点P(1,0),且与以A(2,1),B(0,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直线l过点M(2,1),且分别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面积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为 .
考点四、圆锥曲线的方程
此考点要求同学们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一般以选择题与填空题为主,同时也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中等.
例4 (1)与圆C1:(x+3)2+y2=1外切,且与圆C2:(x-3)2+y2=81内切的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 .
(2)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10,且与双曲线y24-x2=1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解析:(1)设动圆的半径为r,圆心为P(x,y),则有|PC1|=r+1,|PC2|=9-r.所以|PC1|+|PC2|=10>|C1C2|=6,即P在以C1(-3,0),C2(3,0)为焦点,长轴长为10的椭圆上,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x225+y216=1.
(2)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4-x2=-λ(λ>0),即x2λ-y24λ=1,则有4λ+λ=25,解得λ=5,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5-y220=1.
点评:求圆锥曲线方程有两种方法: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锥曲线方程步骤如下:(1)作判断:根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还是都有可能;(2)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出标准方程;(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c的方程组;(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考点五、圆锥曲线的性质
本考点主要考查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应用,如圆锥曲线的焦点,对称轴等,尤其是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问题,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更是命题的重点,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难度中等或中等偏上.
例5 (1)已知点F是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焦点,点E是该双曲线的右顶点,过F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若△ABE是锐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2)设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焦点为F,直线4x-3y+20=0过点F且与双曲线C在第二象限的交点为P,O为原点,|OP|=|OF|,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
当且仅当2k=1k,即k=22时,取“=”.
所以△PAQ的面积的最大值为82.
点评: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既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建立目标函数和不等关系,但根据目标函数和不等式求范围正是求解这类问题的难点.建立目标函数的关键是选用一个合适变量,其原则是这个变量能够表达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不等关系的关键是运用圆锥曲线的几何特性、判别式法或基本不等式等灵活处理.
2.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定值(定点)问题
例7 已知圆C方程为x2+y2-8mx-(6m+2)y+6m+1=0(m∈R,m≠0),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
(1)证明圆C恒过一定点M,并求此定点M的坐标;
(2)判断直线4x+3y-3=0与圆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当m=2时,圆C与椭圆的左准线相切,且椭圆过(1)中的点M,求此时椭圆方程;在x轴上是否存在两定点A,B,使得对椭圆上任意一点Q(异于长轴端点),直线QA,QB的斜率之积为定值?若存在,求出A,B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圆C的方程可化为:
(x2+y2-2y+1)-m(8x+6y-6)=0,
由x2+y2-2y+1=0,8x+6y-6=0,解得x=0,y=1,
所以圓C过定点M(0,1).
(2)圆C的方程可化为:
(x-4m)2+[y-(3m+1)]2=25m2,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
d=|4·4m+3·(3m+1)-3|42+32=25|m|5
=5|m|=r,
所以直线与圆C相切.
(3)当m=2时,圆的方程为:
(x-8)2+(y-7)2=100,
圆心为(8,7),半径为10,与直线x=-2相切,所以椭圆的左准线为x=-2,
又椭圆过点M(0,1),则b=1,
所以a2c=2,b=1,a=2,b=1,
所以椭圆方程为x22+y2=1.
在椭圆上任取一点Q(x,y)(y≠0),设定点A(s,0),B(t,0),
则kQA·kQB=yx-s·yx-t=1-x22(x-s)(x-t)=k对x∈(-2,2)恒成立,
所以-12x2+1=kx2-k(s+t)x+kst对x∈(-2,2)恒成立,
所以k=-12,k(s+t)=0,kst=1,k=-12,s=2,t=-2,或k=-12,s=-2,t=2.
所以存在A、B两定点满足条件,A(-2,0),B(2,0)或者A(2,0),B(-2,0).
点评:定点和定值问题的证明方法有两种:一是研究一般情况,通过逻辑推理与计算得到定点或定值,这种方法难度大,运算量大,且思路不好寻找;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先利用特殊情况确定定点或定值,然后验证,这样在整理式子或求值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在探求定点定值时,一般需用到方程思想.
(作者:陶琦,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