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黄土高原城市风貌特色营造研究

2019-12-20 02:53高微微赵耀虹
城乡建设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吕梁风貌山体

■ 高微微 赵耀虹

吕梁作为革命老区,其特有的"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川谷地貌”使其城市风貌特征更加凸显。可是,快速的城市建设也弱化了其特有的城市风貌,甚至对地方文化造成冲击。本文基于地域特征对吕梁地域特色进行挖掘分析,探讨营造吕梁风貌特色的策略。

一、吕梁城市特色挖掘与认知

(一)自然要素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巍巍吕梁山纵贯全境,其中山区半山区占91.8%。吕梁城区位于市域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侧,被黄土覆盖,属于黄土高原,东据凤山,西椅虎山,南靠龙山,境内由东川、北川河流在此交汇,城市位于带状山川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川谷型城市。

(二)人文要素

1.市域人文要素

吕梁市位于山西的中西部,历史上一直是少数民族内迁的必经之地、民族融合的重镇,至今仍保留了非常多北方民族融合的遗产,如左国城遗产系南北朝时期前赵皇帝(匈奴人)刘渊所建。因濒临黄河,是汾水之源,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0万年前,原始人类就生活在黄河沿岸和文峪河流域,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和新石器文化遗址遍布吕梁各县市。因位于黄土高原,其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吕梁地区人民世世代代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明清以来的碛口,因濒临黄河,沟通山陕,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为晋商的繁荣奠定基础。

吕梁地区自古为佛道文化昌盛区,在佛教文化上,有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慧达(即刘萨诃)、净土宗祖师昙鸾、道绰、善导等,他们均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吕梁道教文化的资源存量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地市,尤其是方山的北武当山、交城的卦山是其中的佼佼者。

吕梁市历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当时红军东征主战场、同时也是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和晋绥边区首府,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前仆后继、不畏牺牲,造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这一精神在新时代仍发挥着引领作用。

当前,中阳剪纸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此之外,国家级文化遗产15项、省级52项,市级74项、县级354项;其中吕梁民歌、伞头秧歌、皮影戏、剪纸等最为著名。

2.城区人文要素

吕梁城区——离石,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古称离石、石州、永宁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遗址。春秋属晋,战国归赵,西汉始设离石县。魏国名将吴起在此筑吴城扼守关隘,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境内的汉画像石、北齐长城遗址,是古代文化之瑰宝。“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曾在安国寺读书受业,盛誉一方。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建立根据地;培养了贺昌、张叔平、韩昌泰、辛安亭等一批杰出人才。

国家级 马茂庄汉墓群(汉)、天贞观(明至清)、安国寺(明)省级 文庙(元、清)、贺龙中学(1945年)、鼓楼(观音阁)明)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明、清)、古坤庙(明)、上水西龙王关帝庙(清)、凤山烈士陵园(1958年)历史建筑 古城墙、门楼历史街区 北塘路历史街区旅游景点 汉画石像博物馆 东征纪念馆 白马仙洞 安国寺等特色产品 莜面栲栳栳、案糕、豆钱钱、抿圪蚪、黄米油糕、纯种红芸豆县级

(三)城市空间要素

1.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址变迁

吕梁古城为古代石州城,明清两代永宁州治所在地,离石区人民政府驻地。据史料记载,古城垣周九里十八步,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周有护城濠,龙虎凤三山踞守,东南北三川拱卫。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吕梁城虽然经过多次战火的摧毁,但都在原址上继续修建新城,从古至今,现状老城区始终都是吕梁的中心。建国前,城市规模日渐缩小,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年,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城市开始以老城区为中心,沿北川河、南川河(北川河与东川河汇流下游)向东、向西和向南发展,整个城市日趋形成沿河谷地带的带状发展形态(图1)。

图1 吕梁城区历史沿革图

2.城市空间格局

(1)古代山水格局——三山环抱,二水绕城

“三川抱石州,清水绕城流”是古吕梁城独特的山水城市格局,体现古人深邃规划理念和精巧的设计方法,是中国传统城建思想的典范代表作之一 (图2)。从风水角度看,凤山、虎山、龙山为三阳,与八卦中“乾、坎、艮”三阳卦的方位相对应,古城池座落在三山环抱,二水萦绕之中,恰似玉带环腰,城居中央,庙宇楼阁点缀在山体之间,周围山川作为整体背景统一营建考虑,是古代永宁州城的选址特色,二水环带、城山相映、寺塔林立,人工与自然完美的融合。

图2 吕梁城古代山水格局图

(2)现代城市格局——三山环峙,二水穿城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突破河流限制,沿北川河、东川河、南川河(两河汇流下游)布局,构成一个“Y”字形城廓。原有的二水绕城的格局逐渐衍变为二水穿城,东川河与北川河相汇流向下游。山、水、城交融的空间格局,对于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不仅造就优美的水体景观,起到了涵养水源和防洪排涝的生态功能,还为城市增加了灵气。河、川、山相互辉映,构成吕梁独有的城市环境意境。三山环抱,二水汇流共同构架吕梁城区的山水格局,延续吕梁历史格局是城市特色表现的核心。

(3)河谷型城市

吕梁是一座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黄土高原地形特征,只有河流谷底相对开阔平坦,城市最初的选址多位于河谷,吕梁也不例外,城区位于北川河与东川河交汇的一处台地,受自然山体限制,城市发展沿河谷向外蔓延扩展,吕梁河谷型地貌使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区别于平原城市,城市建设需要综合利用河、川、山而进行。

3.城市风貌现状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使现代文明与吕梁地域文化之间尚未找到契合点,由于城市建设中忽视了吕梁城区周边山水生态格局,造成城市与自然山体之间缺乏互动,城市天际线缺乏对自然山体景观背景的结合与利用,使山形未能共融,景观视廊不足,沿山界面见缝插针式的建设,建筑高度混乱。主城区人气旺,商业氛围浓厚,但疏于规划管控,致使建筑体量失调、建筑风格凌乱(图3)。

三、风貌特色定位研究

依据《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确定的城市性质,以城市自然地貌地形为基础,同时结合地域特质特色要素,对吕梁城市风貌特色进行提炼:山水之城、黄土高原特色、北方民族融合、黄河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生态城市,因此在吕梁地域特色风貌的体现可以大致概括为:自然山水之城、多文化融合的生态城市。

图3 吕梁城市风貌现状(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四、吕梁城市风貌特色营造策略

(一)凸显三山两河的大山水空间格局

调整城市发展方向,优化空间结构(图3)。吕梁老城区是“三山两河”的中心,建设密度高,绿地广场、公共活动空间匮乏,缺乏城市功能提升所必要的空间。发展北部新区和东城可解决老城发展遇到的瓶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老城土地资源匮乏对城市功能提升的制约。老城区作为三山两河的中心区,应当着重“三山两河”中心区的山水自然环境。首先,重塑凤山的中心地位,打造为城市标志,拆除沿山区域影响山体风貌的建筑,划定建筑高度分区,恢复历史原貌;其次,加大力度建设北川河与东川河岸的景观,使之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创造“城中观山、山上看城”的山水城市传统特色;并且控制中心区及历史区域建筑风格和高度,注重与传统风貌的协调与过渡。

(二)基于历史文化脉络构建地域特色的总体城市空间格局

1.传承历史文化文脉

城市的气质源于历代更迭积累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通过挖掘和梳理城市历史脉络,发现其价值,并融入到城市规划中,才能使城市空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黄土地上的城市遗留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民间饮食以及民居建筑,大家耳熟能详的吕梁民歌、皮影戏、吕梁英雄传等,这些既是城市名片,也是深厚黄土文化的缩影,艺术地再现了河谷型城市风貌的黄土文化特征。

通过梳理城市感知要素,结合城南的老城历史文物古迹,与北部新区滨水空间,打造城南山水文化旅游片区和城北滨水休闲游憩片区。文化设计理念在空间落位上,要强调以“体验”为出发点的空间感知体系。借助特色风貌街区使之成为展现吕梁红色记忆和人文特征的空间载体。通过“吃住行游购”等空间体验方式促使游客对黄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游客可感受高亢嘹亮的吕梁民歌,体验伞头大秧歌,也可进入窑洞品尝莜面栲栳栳和汾酒的醇香。

2.构建地域特色的总体城市空间格局

景观轴。吕梁大道和龙凤街作为维系新老城区的重要干道也承担展示吕梁形象的功能,是展现吕梁风貌和未来发展的主要轴线。次轴联系老城与东部科技创新组团,带动老城再生复兴,促进新型产业发展。打造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展现吕梁风貌的景观副轴,严格控制滨水建筑开发和两岸建筑高度,形成与背景山体相协调的沿河界面,建立兼具开放、共享和景观性的滨水开敞空间。

景观片区。根据《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北部新区,包括便民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和总部基地中心等,是未来吕梁区域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展现吕梁市现代城市面貌的重要区域,因此该片区应加强区域整体空间的组织,控制好建筑色彩、体量,同时在本地区合理安排主题突出、类型多样的开敞空间,形成氛围浓郁的公共活动场所。吕梁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应加强周边建筑的控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门户和客厅的形象。老城片区,是指由永宁路、龙凤大街、建设街、长治路和凤山围合的区域。本片区应严格保护好城市建设与凤山、龙山、虎山的空间关系,尤其建筑的高度应严格控制,禁止其对凤山景观产生的负面作用。该片区内应尊重原有城市肌理,传承地域建筑文化,营造特色鲜明的传统风貌。

景观节点是城市设计的重点,应对其控制引导,注入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树立良好对外形象。例如北部新区市级便民服务中心、吕梁火车站及站前地区、吕梁广场、机场、汽车站、公园等。

3.城市特色风貌景观组织

(1)景观视廊

凤山是中心城区一个很关键的风景点,也是与城市接触最紧密的山体,天贞观位于半山腰,气势巍峨,楼阁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与山体景色相得益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吕梁主城区的视线控制点,在视觉上对凤山的空间感知是人们形成环境意向的最重要的方式。凤山主要观景点有永宁桥头、建设街、吕梁国际宾馆、滨河南北两路(图4)。新区在主要东西向道路(纬三十三路等)和开敞空间(如意湖公园等)也应考虑东西两山观景视廊。

(2)建筑高度

严格控制山水资源、自然开敞空间周边建筑高度,形成逐层跌落的城市轮廓线(图5)。山体周边,根据山体生态红线及地质要求,对龙山、虎山、凤山及北部山体划定山体控制线,划定建筑高度分区,引导建设合理开发,确保山体轮廓清晰,三山对视视线通畅的景观特征。吕梁大道作为展示吕梁形象的重要景观大道,应严格控制两侧建筑高度和界面形式。北川河与东川河周边,依托绿廊及低强度开发将滨水景观引入城市内部,周边建筑应遵循梯度原则,以保证水域周边良好的景观视线及滨水风貌。

图4 老城区主要景观视廊控制(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5 建筑高度控制意向(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天际线

避免平齐、大体量的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需经过论证设计后方可突破山体轮廓,重点控制观山点前景视线内的建筑天际线。街道以山体为对景,可以形成很好的街道景观,使道路系统更加清晰可变,有助于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利用地形高差,通过近远、上下的强化,规划出空透而不严实,漏而不足的的天际线。

(4)城市色彩与建筑风貌

城市色彩印象——尊重和延续当地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体现吕梁的山水本色,以自然色彩为主,人工色彩为辅。山体环境色彩作为环境背景应以吕梁所在黄土地貌的自然色彩为主色彩,建筑色彩宏观上应与山体自然色彩协调,以淡雅色彩为城市主色调,考虑不同功能用地对色彩意境的不同要求。加强当地材料的运用,促使形成吕梁建筑主基调。在现代建筑风貌营造方面应以晋西传统建筑特征发扬和传承为主(图6)。

(三)规划管理策略

城市设计是特色风貌的解码器,城市设计导则有效实施,需要与现有规划管理体制的进行合理衔接。

目前,吕梁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中明确了对各层次城市设计成果和重点地区建设项目或重要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方案审查职责,但对具体实施细则还需完善。

通过城市风貌特色的调查和梳理,将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要素和载体纳入城市风貌特色清单,将具有负面影响的建成要素以及明确破坏城市风貌的禁止内容和要点纳入城市风貌负面清单,并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导则,应用于规划实施管理过程。

猜你喜欢
吕梁风貌山体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包裹的一切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