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2019-12-20 07:00付华东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良性螺旋恶性

付华东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聊城 252000

肺内孤立性结节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单独出现的肺实质内小结节,其边界清晰,为圆或类圆形,且直径不足3 cm,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十分常见[1-2]。但是,由于肺内孤立性结节无明显特异性,因此临床对于该疾病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鉴别未能确保准确性。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而且病灶直径比较小,对患者的肺组织功能、肺组织结构均影响较小[3]。由于肺内孤立性结节无特异性,因此,以往临床实施影像学检查未能对良恶性做出诊断和鉴别。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持续发展进步,在基层医院运用多层螺旋CT越来越普及使用,而且肺内孤立性结节CT检出率越来越高[4-5]。该次研究工作纳入2018年1—12月的10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性患者有7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年龄为(48.50±2.50)岁;发病途径包括有59例因胸闷等不适就诊,有29例因体检查体就诊,有12例因痰中带血色就诊。10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均具备齐全的临床资料,均配合完成此次研究工作。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10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具体实施如下:给予所有对象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薄层矢状位检查,以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检查仪器选择Brilliance16MSCTCT机;检查过程中,嘱咐患者需吸气后屏气,螺距调整为1.35:1,准直调整为5 mm,重建层厚调整为0.5 cm,间隔调整为0.5 cm;给予患者实施全胸容积扫描检查、全胸平扫检查,扫描范围包括从肺底至肺尖。扫描后,给予所有患者实施结节灶行薄层扫描,选择标准算法作重建。接着以重建层厚为0.125 cm标准法、间隔为0.125 cm标准法实施重建,将所得信息数据均传送到GEAW4.3工作站,并作信息后期处理。若存有病变,则予以行薄层多平面重建,操作者在GE/Advantage-Workstation内实施多平面重组,设置间隔为2~5 mm,设置层厚为1.25 mm,选择冠状面、矢状面纵膈窗及肺窗实施重组。将所得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由工作经验5年以上医师负责。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6],对10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作分析比较。

1.4 统计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的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符合情况的分析

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66例,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34例;检出的66例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中,有17例炎性结节,有8例血管瘤,有41例结核球;检出的34例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中,有13例支气管肺泡癌,有21例周围性肺癌。与临床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比较,运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良性结节检出率为96.97%(64/66),恶性结节检出率为94.12%(32/34)。

2.2 多层螺旋CT的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特征的分析

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多表现为血管聚集征象,周围毛刺状征象,气管阻断征象、胸膜牵拉征象等;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缘光滑,可见结节实质内点状钙化点,无分叶征。在肺内孤立性结节大小方面分析可知,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直径一般比较小,该次研究工作中,66例良性肺内孤立性结患者的直径<1 cm有44例,直径<1~2 cm有17例,直径<2~3 cm有5例;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直径一般比较大,该次研究工作中,34例恶性肺内孤立性结患者的直径<1 cm有12例,直径<1~2 cm有6例,直径<2~3 cm有16例。

2.3 比较肺内良恶性影像学特征

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平均结节直径明显短于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分叶征占比率、毛刺征占比率、血管包被征占比率、胸膜牵拉征占比率均明显短于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肺内良恶性影像学特征比较

3 讨论

CT检查方法是临床首选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方法,由于临床以往检查诊断技术水比较低,故此使用单层螺旋CT检查方法扫描层厚较厚,导致肺内孤立性结节特征性强度较低,其细微差别未能有效分辨。而细微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决定结节的良恶性质[7-8]。随着临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及进步,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已越来越普及应用于基层医院中,而且肺内孤立性结节的检出也变得较容易,其临床检出率显著增高[9-10]。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具有更加多元化的扫描功能,可以基本解决以往单层螺旋CT检查方法存在的难题。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最薄扫描层厚可达到0.1 cm,从而显著提升空间分辨率,以及明显改善图像质量[11-12]。同时,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具有十分强大的重建后处理功能系统,可经角度观察肺内孤立结节形状,从而清晰显示有无支气管改变、有无血管改变,还可以使结节与支气管及血管之间的关系清晰显示,从而对临床医师提供更全面的结节具体情况分析[13-15]。除此之外,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还可以将结节组织实质内密度具体变化、血管具体形态,以及血管异常改变情况等作清晰显示,均可经增强扫描后得到显示[16]。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可以调整扫描层厚为0.1 cm,而且借助多功能重建软件,可以使临床医师可以更清晰了解、更及时发现存在结节内细微改变,以及结节周围细微改变,从而给予临床诊断良恶性提供科学依据[17-18]。

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知,多层螺旋CT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100例,检出率达100.00%(100/100),其中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分别检出66例、34例;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为分别为 96.97%(64/66)、94.12%(32/34)。 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与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的结节大小、影像学特征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于晓伟等[19]研究结果 “18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检出率为100%,其中良性结节120例,恶性结节60例,良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118例,符合率为98.3%,恶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为57例,符合率为95.0%;良恶性结节的结节大小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符合。

肺内常见结节多期动态扫描的多层螺旋CT包括肺内癌性结节、结核结节等。其中,肺内癌性结节增强时,可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环形强化;若不均匀强化病变区域可见坏死囊变,若均匀强化病变区域可见无囊变坏死,若环形强化病变区域则提示中央部肿瘤已坏死(中央强化表示肿瘤),而且肿瘤强化程度更低于周围肺不张强化。另外,结核结节直接不强化或者强化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含无血液供应干酪坏死物质,导致曲线低平增强,导致波动范围较小;而部分结核结节表现为轻度环形强化,则主要因为包膜强化,进而形成肉芽组织强化结果[20]。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肺内孤立性结节疾病特点,运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其检查诊断率、检查鉴别诊断效果均高,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良性螺旋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旋风“螺旋丸”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奇妙的螺旋